第165頁
難的分明是向太子妃下聘的那份禮單啊!
原本此事禮部也是有章程的, 趙侍郎只需要按照前朝先例擬出個樣兒來即可。可偏偏這位收聘禮的太子妃便是整座禮部的話事之人,因而底下人擬單子的時候戰戰兢兢寫了三日, 生怕擬少了惹寧尚書不快, 又怕擬多了壞了規矩。本以為這已經是最難的了, 誰知……
誰知禮單到了寧尚書手中, 人家皺了皺眉說一句「太多了」;轉手到太子手上, 這位偏又動了脾氣嫌少了。
如此每日反反覆覆,禮部的人也不知是該添還是該減,竟將此事生生拖了十日。
本以為沒有比這更難的事了, 誰又知……
誰又知寧尚書終是將禮單懸而不定之事遷怒到了太子殿下身上,嫌殿下每日來府衙搗亂耽誤了禮部辦公,一氣之下便將人從正堂趕了出去。此後禮部同僚果真不曾見過太子了,可眾人還未來得及鬆一口氣,就發現寧尚書也神龍見首不見尾起來。
直到那日趙侍郎拿著份公文想去侯府內院尋寧尚書,卻見太子的親衛和尚書身邊的堯光肅著臉持著把明晃晃的大刀擋在外面,說太子與尚書在屋中議事。
趙順才當即就懂了——
太子是與太子妃有事要辦。
或許曾經的趙順才還能因為腦中那些旖旎心思笑上一會兒,可如今身為禮部侍郎的他只想哭。
如此一恍便到了宮宴那日。
四月末的雨水漸漸多起來,從早下到晚,官道上也變得泥濘不堪。
申時後長安城四方城門皆關,是為宵禁。又過了約一個時辰,西面城門外的官道上傳來陣陣車轅壓路聲。
「開城門。」
蹊蹺極了。
宵禁後除持皇令者與加急軍報不得入城,世人皆知的規矩。禁衛手中舉了火把,正照著那位從馬車上探出半截身子之人,夜幕雨簾之下,竟看上去有幾分眼熟,似乎是……
「來者可是臨淄王殿下?」
火把照不到的地方,禁衛身後那片陰影中籠著一個人,李皎不知道他是何時出現的,但那熟悉透頂的聲音叫他當即便反應過來了。
「柯侍郎?」
李皎在外藏匿這些時日一直等著福南音被處置的消息,可誰知最後等來的卻是五年前許家案的昭雪和福南音的身世。柯順哲下獄,朝堂變天,一切仿若一夕之間……他向大明宮遞了不知多少請罪的摺子,卻像石沉大海一般。
福南音絕非仁慈之人,不會讓他好過。李皎自知頭頂懸刀,卻不願提心弔膽任人宰割,山不來就我,我來就山,這才特意趕在宮宴之日回京——群臣皆在,父皇但凡顧忌皇家顏面,不會不讓他入城。
卻沒想到他舊日擁躉柯順哲竟會出現在此處。
不,不對……
「你如今不是被收押大理寺……」
那陰影中的人緩緩走入光下,緋色朝服上沾了雨水,顏色被洇得很深。柯順哲袖中露出了些端倪,明黃色的,叫馬車上的李皎忽然意識到了什麼。
柯順哲出現在這裡並非偶然,像是刻意在此等著他的。
聖人早已知道了他的行蹤,守門的禁衛也不會為他入宮傳話,今夜的一切都會結束在此處了,因為……
「聖人有旨意,請六殿下接旨吧。」
他沒有向李皎解釋什麼,只是將手中的兩卷聖旨依次展開,就著雨聲四平八穩地宣讀著。
是兩道聖旨,皆是寥寥數語。
一道改賜嶺南郡為封地,封嶺南王,食邑不變。
一道許他繼續做臨淄王,卻永世不得再入長安。
李皎僵了許久。
他跪在雨水中,忽然乾乾笑了一聲,喃喃道:「永世不得回長安?」
這兩個月他不知藏身在何處,整個人消瘦憔悴了不少,如今又淋了雨,更顯得病弱。到底是曾經舊主,柯順哲微微嘆氣,伸手想要將李皎從地上扶起來,卻聽他忽然問:
「今日宮宴……宮宴都不能讓我去看看嗎?」
柯順哲手一頓,「殿下若接了第一道聖旨,自然是可以入宮的。」
第一道聖旨,他今夜尚能見裴哥哥一面,只是從此便山高路遠,要去那無人煙的偏遠之地度過餘生。
卻也好過第二道聖旨,永不相見。
李皎從不知他的父皇竟這般狠心,他捏著衣角的手指節都泛了白,最後仍是苦笑一聲,「好,我就接那第一道旨。」
他伸出兩隻手,柯順哲卻沒有給他,只是手心裡落了雨水,沉甸甸的。
「臣斗膽勸您一句,前路還長,殿下最好放下執念,別再走岔了。」
「今日宮宴上,聖人已經為太子和福南音賜婚了。」
李皎一愣,猛地抬起頭,似乎覺得不可思議,又覺得可笑至極。
「賜婚?柯順哲……你在胡言亂語什麼!兩個男人如何成婚?這也能拿來糊弄本王?」
「不論您信與不信,福南音如今已是太子妃身份……」柯順哲話說了一半,地上的李皎忽然站起身,伸手緊緊扯住了他的衣襟,眼尾在光下帶著一抹極為隱忍的紅色。
「他也配『太子妃』三個字?這天底下沒人配做裴哥哥的太子妃……太荒謬了,他是個男人,他也是個男人,憑什麼他可以……」
「殿下……」
柯順哲手中還緊護著聖旨,沒來由見到李皎這般模樣,那記憶中從來不驕不躁又笑臉迎人的表象忽然破裂,變得癲狂而不堪。
原本此事禮部也是有章程的, 趙侍郎只需要按照前朝先例擬出個樣兒來即可。可偏偏這位收聘禮的太子妃便是整座禮部的話事之人,因而底下人擬單子的時候戰戰兢兢寫了三日, 生怕擬少了惹寧尚書不快, 又怕擬多了壞了規矩。本以為這已經是最難的了, 誰知……
誰知禮單到了寧尚書手中, 人家皺了皺眉說一句「太多了」;轉手到太子手上, 這位偏又動了脾氣嫌少了。
如此每日反反覆覆,禮部的人也不知是該添還是該減,竟將此事生生拖了十日。
本以為沒有比這更難的事了, 誰又知……
誰又知寧尚書終是將禮單懸而不定之事遷怒到了太子殿下身上,嫌殿下每日來府衙搗亂耽誤了禮部辦公,一氣之下便將人從正堂趕了出去。此後禮部同僚果真不曾見過太子了,可眾人還未來得及鬆一口氣,就發現寧尚書也神龍見首不見尾起來。
直到那日趙侍郎拿著份公文想去侯府內院尋寧尚書,卻見太子的親衛和尚書身邊的堯光肅著臉持著把明晃晃的大刀擋在外面,說太子與尚書在屋中議事。
趙順才當即就懂了——
太子是與太子妃有事要辦。
或許曾經的趙順才還能因為腦中那些旖旎心思笑上一會兒,可如今身為禮部侍郎的他只想哭。
如此一恍便到了宮宴那日。
四月末的雨水漸漸多起來,從早下到晚,官道上也變得泥濘不堪。
申時後長安城四方城門皆關,是為宵禁。又過了約一個時辰,西面城門外的官道上傳來陣陣車轅壓路聲。
「開城門。」
蹊蹺極了。
宵禁後除持皇令者與加急軍報不得入城,世人皆知的規矩。禁衛手中舉了火把,正照著那位從馬車上探出半截身子之人,夜幕雨簾之下,竟看上去有幾分眼熟,似乎是……
「來者可是臨淄王殿下?」
火把照不到的地方,禁衛身後那片陰影中籠著一個人,李皎不知道他是何時出現的,但那熟悉透頂的聲音叫他當即便反應過來了。
「柯侍郎?」
李皎在外藏匿這些時日一直等著福南音被處置的消息,可誰知最後等來的卻是五年前許家案的昭雪和福南音的身世。柯順哲下獄,朝堂變天,一切仿若一夕之間……他向大明宮遞了不知多少請罪的摺子,卻像石沉大海一般。
福南音絕非仁慈之人,不會讓他好過。李皎自知頭頂懸刀,卻不願提心弔膽任人宰割,山不來就我,我來就山,這才特意趕在宮宴之日回京——群臣皆在,父皇但凡顧忌皇家顏面,不會不讓他入城。
卻沒想到他舊日擁躉柯順哲竟會出現在此處。
不,不對……
「你如今不是被收押大理寺……」
那陰影中的人緩緩走入光下,緋色朝服上沾了雨水,顏色被洇得很深。柯順哲袖中露出了些端倪,明黃色的,叫馬車上的李皎忽然意識到了什麼。
柯順哲出現在這裡並非偶然,像是刻意在此等著他的。
聖人早已知道了他的行蹤,守門的禁衛也不會為他入宮傳話,今夜的一切都會結束在此處了,因為……
「聖人有旨意,請六殿下接旨吧。」
他沒有向李皎解釋什麼,只是將手中的兩卷聖旨依次展開,就著雨聲四平八穩地宣讀著。
是兩道聖旨,皆是寥寥數語。
一道改賜嶺南郡為封地,封嶺南王,食邑不變。
一道許他繼續做臨淄王,卻永世不得再入長安。
李皎僵了許久。
他跪在雨水中,忽然乾乾笑了一聲,喃喃道:「永世不得回長安?」
這兩個月他不知藏身在何處,整個人消瘦憔悴了不少,如今又淋了雨,更顯得病弱。到底是曾經舊主,柯順哲微微嘆氣,伸手想要將李皎從地上扶起來,卻聽他忽然問:
「今日宮宴……宮宴都不能讓我去看看嗎?」
柯順哲手一頓,「殿下若接了第一道聖旨,自然是可以入宮的。」
第一道聖旨,他今夜尚能見裴哥哥一面,只是從此便山高路遠,要去那無人煙的偏遠之地度過餘生。
卻也好過第二道聖旨,永不相見。
李皎從不知他的父皇竟這般狠心,他捏著衣角的手指節都泛了白,最後仍是苦笑一聲,「好,我就接那第一道旨。」
他伸出兩隻手,柯順哲卻沒有給他,只是手心裡落了雨水,沉甸甸的。
「臣斗膽勸您一句,前路還長,殿下最好放下執念,別再走岔了。」
「今日宮宴上,聖人已經為太子和福南音賜婚了。」
李皎一愣,猛地抬起頭,似乎覺得不可思議,又覺得可笑至極。
「賜婚?柯順哲……你在胡言亂語什麼!兩個男人如何成婚?這也能拿來糊弄本王?」
「不論您信與不信,福南音如今已是太子妃身份……」柯順哲話說了一半,地上的李皎忽然站起身,伸手緊緊扯住了他的衣襟,眼尾在光下帶著一抹極為隱忍的紅色。
「他也配『太子妃』三個字?這天底下沒人配做裴哥哥的太子妃……太荒謬了,他是個男人,他也是個男人,憑什麼他可以……」
「殿下……」
柯順哲手中還緊護著聖旨,沒來由見到李皎這般模樣,那記憶中從來不驕不躁又笑臉迎人的表象忽然破裂,變得癲狂而不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