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4頁
福南音:「……」大意了。
他一時不察的反應將方才進門時的欲蓋彌彰終於戳破,耳垂有些泛紅,下意識朝李裴看去,卻正撞入那雙滿帶著溫柔笑意的狹長眼眸中。
「不解釋解釋嗎,寧尚書?」
卻說著如此添油加醋的話。
臉紅歸臉紅,福南音神情上仍強撐著鎮定,不願在許皇后面前失儀,只是看向李裴的眼中卻帶了幾分羞惱。他將手上的阿肥往人懷中遞了遞,低聲威脅道:
「這種話不該由殿下解釋嗎?」
李裴極少見到福南音這般惱羞成怒的模樣,嘴角都要咧到耳後了,卻仍忍著笑意一本正經點頭道,
「寧尚書當真要孤來說?」
兩人中間雖隔著一個阿肥,但靠得距離仍是很近,那股情人間心意相通的旖旎氣氛是遮掩不住的。許皇后在一旁看著,也無聲地笑了笑,從前的她或許會想看向一旁的聖人,如今卻早已沒了這樣的習慣。
見到兒子能找到真心屬意之人,不必像她與聖人那般做一對貌合神離的夫妻,她是寬慰的。
見到那人竟是寧胥的孩子,她心底又隱隱帶了些如釋重負。
終究是好的。
「兒臣今日帶禮部尚書入宮,一則是為一個月後的宮宴。寧尚書上任不久,不通其中關巧,還請母后……和父皇能派人從旁指點一二。」
李裴邊說著,邊將懷中的阿肥抱去給許皇后和聖人看。
他背著身,只聽聲音,卻仿佛看到了福南音面上的怔愣,以及那遲疑不解的神情,「……什麼宮宴?」
李裴笑意更甚,卻沒回頭:「寧尚書不知道嗎?自然是皇長孫的百日宴。」
阿肥兩個月前早產於漠北王宮,再過一個月便滿百日了。
皇長孫的百日宴歷朝都是普天同慶的大宴,屆時聖人賜名,正式記入皇室名牒,昭告天下。一個月看似有些倉促,但福南音不知道的是,這件事待他們仍在漠北時聖人便已經命人著手準備了,他這個禮部尚書只需要走個過場便可。
更何況他除了是禮部尚書之外,還有一層身份……
聖人不知道屋中這幾個人是要搞什麼名堂。他本是聽說太子和福南音都到了蓬萊殿,想要將二人大婚之事與許後說了,也好擇日下旨。結果因為方才皇后那句話心神不寧了許久,險些便給忘了。如今又聽李裴在皇后跟前對福南音一口一個「寧尚書」地叫,還以為這小兩口鬧了什麼彆扭。
再看看福南音那古怪中隱約帶了些委屈的表情。
果然是鬧了彆扭了……聖人心中想著,不由就瞪了李裴一眼。
聖人:「百日宴的事不大,主要是……」
「父皇!」李裴方才就感覺到聖人的眼神不對,趕忙打斷了他的話,迎著那顯然不悅的龍顏,五年來頭一回軟著性子低著頭解釋,「您別急,寧尚書要兒臣說的。」
聖人蹙著眉頭看他,卻被一旁的許皇后笑著安撫住。
李裴轉頭看了一眼福南音,而後朝著帝後跪了下來,鄭重其事道:
「二則,兒臣心悅寧尚書多年,此生非卿不娶,還請父皇母后為兒臣賜婚。」
那刻福南音腦中忽然一空。
他沒想到。
一切都仿佛猝不及防。
即便理智上知道今日李裴帶他入宮的目的,卻不曾想到李裴會有這樣的求娶,會在此處,這一刻,用這樣的語氣這樣的表情,是在那樣一句話之後……
聽不到聖人與皇后說了什麼,聽不到耳邊的笑聲,看不清眼前的神色,只是朦朦朧朧見,有個人喚他的名字。
「阿音……」
「太子妃……」
「寧尚書……」
「那三書六禮,東宮的聘禮幾何,太子妃的嫁妝幾許,便多勞禮部尚書費心了……」
第84章
安平侯的官邸終於在半個月後修葺成了, 福南音從東宮搬了出來,便是遂了百官的意要避太子嫌;只是當這位聖眷正隆的寧尚書將禮部府衙也一併遷入侯府後,望著那白日裡進進出出的朝堂官員宮中內侍, 眾人忽然嗅出了一絲古怪來。
往日禮部尚書的確是疲懶不愛去政事堂當值辦公,可來往的若只是禮部之人也就罷了, 聖人身邊的馮內侍偶爾去傳話也就罷了, 為何連皇后的蓬萊殿都屢屢派人到安平侯府?
禮部似乎是瞞著朝野在暗中辦什麼差事。
這想法一出可是嚇壞了每日兩眼緊盯百官、最怕有什麼暗中操辦差事的御史蘭台。朝堂問詢的摺子滿天飛, 御史台又明里暗裡在侯府外蹲守了幾日,總算是窺出了二字來——
宮宴。
這不年不節的何來宮宴?
可很快眾人便琢磨過來了:許皇后受了五年永巷苦, 如今的確是該為其辦一場宮宴熱鬧一番, 去去晦氣。
繼而那些鬧得凶的御史們也紛紛釋然了:聖人和皇后頻頻派人到禮部衙署之事解釋得通,這場宮宴光明正大,沒有什麼可藏著掖著的。
寧尚書將禮部搬到侯府,想來也只是因為懶罷了。
只有禮部的同僚們日日聽著外面一波三折的揣測和議論, 心中有苦嘴上難言。他們手中在做的何止是區區一場宮宴那麼簡單的事?
不論是給皇后的家宴,給皇長孫的百日宴還是給太子的賜婚宴, 那都是個宴席罷了,至少有個章程可以參照。
他一時不察的反應將方才進門時的欲蓋彌彰終於戳破,耳垂有些泛紅,下意識朝李裴看去,卻正撞入那雙滿帶著溫柔笑意的狹長眼眸中。
「不解釋解釋嗎,寧尚書?」
卻說著如此添油加醋的話。
臉紅歸臉紅,福南音神情上仍強撐著鎮定,不願在許皇后面前失儀,只是看向李裴的眼中卻帶了幾分羞惱。他將手上的阿肥往人懷中遞了遞,低聲威脅道:
「這種話不該由殿下解釋嗎?」
李裴極少見到福南音這般惱羞成怒的模樣,嘴角都要咧到耳後了,卻仍忍著笑意一本正經點頭道,
「寧尚書當真要孤來說?」
兩人中間雖隔著一個阿肥,但靠得距離仍是很近,那股情人間心意相通的旖旎氣氛是遮掩不住的。許皇后在一旁看著,也無聲地笑了笑,從前的她或許會想看向一旁的聖人,如今卻早已沒了這樣的習慣。
見到兒子能找到真心屬意之人,不必像她與聖人那般做一對貌合神離的夫妻,她是寬慰的。
見到那人竟是寧胥的孩子,她心底又隱隱帶了些如釋重負。
終究是好的。
「兒臣今日帶禮部尚書入宮,一則是為一個月後的宮宴。寧尚書上任不久,不通其中關巧,還請母后……和父皇能派人從旁指點一二。」
李裴邊說著,邊將懷中的阿肥抱去給許皇后和聖人看。
他背著身,只聽聲音,卻仿佛看到了福南音面上的怔愣,以及那遲疑不解的神情,「……什麼宮宴?」
李裴笑意更甚,卻沒回頭:「寧尚書不知道嗎?自然是皇長孫的百日宴。」
阿肥兩個月前早產於漠北王宮,再過一個月便滿百日了。
皇長孫的百日宴歷朝都是普天同慶的大宴,屆時聖人賜名,正式記入皇室名牒,昭告天下。一個月看似有些倉促,但福南音不知道的是,這件事待他們仍在漠北時聖人便已經命人著手準備了,他這個禮部尚書只需要走個過場便可。
更何況他除了是禮部尚書之外,還有一層身份……
聖人不知道屋中這幾個人是要搞什麼名堂。他本是聽說太子和福南音都到了蓬萊殿,想要將二人大婚之事與許後說了,也好擇日下旨。結果因為方才皇后那句話心神不寧了許久,險些便給忘了。如今又聽李裴在皇后跟前對福南音一口一個「寧尚書」地叫,還以為這小兩口鬧了什麼彆扭。
再看看福南音那古怪中隱約帶了些委屈的表情。
果然是鬧了彆扭了……聖人心中想著,不由就瞪了李裴一眼。
聖人:「百日宴的事不大,主要是……」
「父皇!」李裴方才就感覺到聖人的眼神不對,趕忙打斷了他的話,迎著那顯然不悅的龍顏,五年來頭一回軟著性子低著頭解釋,「您別急,寧尚書要兒臣說的。」
聖人蹙著眉頭看他,卻被一旁的許皇后笑著安撫住。
李裴轉頭看了一眼福南音,而後朝著帝後跪了下來,鄭重其事道:
「二則,兒臣心悅寧尚書多年,此生非卿不娶,還請父皇母后為兒臣賜婚。」
那刻福南音腦中忽然一空。
他沒想到。
一切都仿佛猝不及防。
即便理智上知道今日李裴帶他入宮的目的,卻不曾想到李裴會有這樣的求娶,會在此處,這一刻,用這樣的語氣這樣的表情,是在那樣一句話之後……
聽不到聖人與皇后說了什麼,聽不到耳邊的笑聲,看不清眼前的神色,只是朦朦朧朧見,有個人喚他的名字。
「阿音……」
「太子妃……」
「寧尚書……」
「那三書六禮,東宮的聘禮幾何,太子妃的嫁妝幾許,便多勞禮部尚書費心了……」
第84章
安平侯的官邸終於在半個月後修葺成了, 福南音從東宮搬了出來,便是遂了百官的意要避太子嫌;只是當這位聖眷正隆的寧尚書將禮部府衙也一併遷入侯府後,望著那白日裡進進出出的朝堂官員宮中內侍, 眾人忽然嗅出了一絲古怪來。
往日禮部尚書的確是疲懶不愛去政事堂當值辦公,可來往的若只是禮部之人也就罷了, 聖人身邊的馮內侍偶爾去傳話也就罷了, 為何連皇后的蓬萊殿都屢屢派人到安平侯府?
禮部似乎是瞞著朝野在暗中辦什麼差事。
這想法一出可是嚇壞了每日兩眼緊盯百官、最怕有什麼暗中操辦差事的御史蘭台。朝堂問詢的摺子滿天飛, 御史台又明里暗裡在侯府外蹲守了幾日,總算是窺出了二字來——
宮宴。
這不年不節的何來宮宴?
可很快眾人便琢磨過來了:許皇后受了五年永巷苦, 如今的確是該為其辦一場宮宴熱鬧一番, 去去晦氣。
繼而那些鬧得凶的御史們也紛紛釋然了:聖人和皇后頻頻派人到禮部衙署之事解釋得通,這場宮宴光明正大,沒有什麼可藏著掖著的。
寧尚書將禮部搬到侯府,想來也只是因為懶罷了。
只有禮部的同僚們日日聽著外面一波三折的揣測和議論, 心中有苦嘴上難言。他們手中在做的何止是區區一場宮宴那麼簡單的事?
不論是給皇后的家宴,給皇長孫的百日宴還是給太子的賜婚宴, 那都是個宴席罷了,至少有個章程可以參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