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5頁
「!!」
朝臣目瞪口呆,相互對視幾眼後,都從對方眼中看到同樣的疑問:這是在做夢吧?夢還沒醒吧?難道是君臣集體夢遊了?"
第79章
自聖人登基以來, 沒有比這更為荒謬的朝會了。
直到散朝後,眾人還未從方才的震驚中回過神來。只有一些心思活絡的漸漸品出了些東西,那是從前不曾思及之處, 如今想來卻令人後脊發寒。
臨淄王當真是失蹤嗎?當真是……被人擄了去?
似乎聖人這副任由失態發展的態度從派人去西北大營探過後便已有端倪,只是朝野一心都在找出臨淄王和兇手之上,反倒是忽略了某些細節。
若此事只是李皎為奪儲而做的自導自演,那麼聖人與東宮的一切反常便說得通了。
那位最先反應過來的秦御史也曾是臨淄王的擁躉,從前在朝中沒少彈劾過太子, 此刻心中察覺出了幾分不妙——臨淄王不能倒, 這喪決不能報!
傳信!
散朝後群臣三三兩兩而行, 他越過旁人,眼尖地看到了那道熟悉的身影。
「柯侍郎!下官有些話……」
可他忘了,柯侍郎身陷許家舊案之中,本當自顧不暇。
那人果真當沒聽到一般, 垂首跟在兩位紫袍白須的老大人身後。若不是那看似有些凌亂的步子暴露了他心底那絲不安躁鬱, 單看那緋衣筆挺的背影,著實與平日一般無二——秦御史忽然想起來, 似乎福南音仍是漠北國師的時候,是曾有人將他們二人拿來比較過的;一個陰鬱多謀, 一個絕情狠辣。
如今再看, 眾人也只能嘆一句:禮部危矣!
此刻柯侍郎在聽著一樁駭人之事,幾句話直指了謎底, 他聽得指尖都在發顫, 腳步卻不聽話一般跟著,半步不落。
「徐老有沒有覺得那位禮部尚書生得有些面熟?」
「尚書令也瞧出來了?下官還以為是自己是老眼昏花,想不到啊。二十年了,若是杜相尚在……」
一位尚書令一位左僕射, 都是歷經兩朝的老臣子了,方才在金殿上除了太子殿下,便是這二人距離福南音最近,看得也比旁人清楚些。
那張臉,或許年輕一些的朝臣並不認得,可二十年前尚書令和左僕射都曾跟著杜相在弘文館授業,對那位年紀尚輕卻文采斐然的寧家伴讀印象甚是深刻。
寧胥,本等著他再大一些便能登科授官,可誰知再在這宣政殿上看到那張相似的臉時,早已物是人非,有人盼得生了華發,有人化作黃土一抔。
「斯人已逝,寧家如今只剩了些不成氣候的旁支,這個福南音原是漠北人,怕就是個巧合吧……」
寧……寧家?
所有的疑竇終於因為這兩個字裂開了一道縫隙,有什麼答案像是要呼之欲出了。
那日李裴憑何信誓旦旦要為許家翻案?又偏偏提及了寧胥?
金殿上聖人對福南音表露出來的偏袒又是從何而來?為什麼要放棄親生兒子去袒護一個外人?
福南音……究竟生得像誰?
「柯侍郎!您走慢點,等等下官啊……」
此時已經出了丹鳳門,天也已經大亮,有些朝官徑直朝著各自的衙署去了,甬道上稀稀拉拉只剩了幾位不當值的大臣。尚書令與左僕射本沒有在意身後的動靜,正要再說些什麼的時候,一道突兀的喊聲入耳,兩人齊齊一愣,轉身朝後看去。
這一看,便瞧見了一路跟在自己身後的柯順哲。
這變故出乎意料,後者仍舊沉浸在自己的思緒中,那從朝會上便因惶惶而蒼白的臉在光下顯得更為憔悴了幾分。半晌,他才突然回神,望著身前兩位早已察覺他行蹤的上司老大人匆匆拜禮,
「下官失禮……」
尚書令目光若有所思地在柯順哲身上一掃而過,繼而落在了那位出聲的秦御史身上。
按理說,御史台手握監察百官之職,是不該與他們尚書省的官員走得太近的,不過……眼前這位禮部的柯侍郎似乎也是御史出身,只是聖意揣測得好,踩了安平侯的屍骨平步青雲。
「秦御史,大明宮內吵吵嚷嚷成何體統!你便是這樣監察百官言行的?」
秦御史一愣,他方才只顧著追趕柯侍郎,壓根沒瞧見前頭兩位正是尚書省的正副丞相,此時遭人訓斥,一張臉漲得通紅,嘴上卻不敢反駁,只道:
「尚書令訓斥得是……」
「明日遞個自省的摺子上來。」尚書令說罷,才騰出空來重新將一旁的柯順哲仔細審視了一番。
同在尚書省,自然認得。若是沒有福南音橫插一槓,這位柯侍郎就要成為柯尚書了。
不過弄權之人,倒不可惜。
徐老與尚書令對視一眼,兩人皆看出柯順哲此時跟在他們身後懷的是什麼心思。
福南音神似十多年前已故的寧駙馬,這種話他們兩個老夥計說說也就罷了,可若是傳了出去……且不說當初那樁皇室辛秘,單是流言本身,長安這些日子便已經傳得夠多、夠荒唐了,何必再去添這麼一樁。
「既然秦御史有話要對柯侍郎說,本官與徐老就不耽誤二位慢談了。不過還是要提醒一句,御史台與尚書省之間,還是界限分明些好。」
「……」
待兩位老大人一走,秦御史一口氣終於鬆了下來,抬頭想要將自己想到之事與柯侍郎說解說解,卻正對上後者蒼白面上一雙冷徹的眸子。
朝臣目瞪口呆,相互對視幾眼後,都從對方眼中看到同樣的疑問:這是在做夢吧?夢還沒醒吧?難道是君臣集體夢遊了?"
第79章
自聖人登基以來, 沒有比這更為荒謬的朝會了。
直到散朝後,眾人還未從方才的震驚中回過神來。只有一些心思活絡的漸漸品出了些東西,那是從前不曾思及之處, 如今想來卻令人後脊發寒。
臨淄王當真是失蹤嗎?當真是……被人擄了去?
似乎聖人這副任由失態發展的態度從派人去西北大營探過後便已有端倪,只是朝野一心都在找出臨淄王和兇手之上,反倒是忽略了某些細節。
若此事只是李皎為奪儲而做的自導自演,那麼聖人與東宮的一切反常便說得通了。
那位最先反應過來的秦御史也曾是臨淄王的擁躉,從前在朝中沒少彈劾過太子, 此刻心中察覺出了幾分不妙——臨淄王不能倒, 這喪決不能報!
傳信!
散朝後群臣三三兩兩而行, 他越過旁人,眼尖地看到了那道熟悉的身影。
「柯侍郎!下官有些話……」
可他忘了,柯侍郎身陷許家舊案之中,本當自顧不暇。
那人果真當沒聽到一般, 垂首跟在兩位紫袍白須的老大人身後。若不是那看似有些凌亂的步子暴露了他心底那絲不安躁鬱, 單看那緋衣筆挺的背影,著實與平日一般無二——秦御史忽然想起來, 似乎福南音仍是漠北國師的時候,是曾有人將他們二人拿來比較過的;一個陰鬱多謀, 一個絕情狠辣。
如今再看, 眾人也只能嘆一句:禮部危矣!
此刻柯侍郎在聽著一樁駭人之事,幾句話直指了謎底, 他聽得指尖都在發顫, 腳步卻不聽話一般跟著,半步不落。
「徐老有沒有覺得那位禮部尚書生得有些面熟?」
「尚書令也瞧出來了?下官還以為是自己是老眼昏花,想不到啊。二十年了,若是杜相尚在……」
一位尚書令一位左僕射, 都是歷經兩朝的老臣子了,方才在金殿上除了太子殿下,便是這二人距離福南音最近,看得也比旁人清楚些。
那張臉,或許年輕一些的朝臣並不認得,可二十年前尚書令和左僕射都曾跟著杜相在弘文館授業,對那位年紀尚輕卻文采斐然的寧家伴讀印象甚是深刻。
寧胥,本等著他再大一些便能登科授官,可誰知再在這宣政殿上看到那張相似的臉時,早已物是人非,有人盼得生了華發,有人化作黃土一抔。
「斯人已逝,寧家如今只剩了些不成氣候的旁支,這個福南音原是漠北人,怕就是個巧合吧……」
寧……寧家?
所有的疑竇終於因為這兩個字裂開了一道縫隙,有什麼答案像是要呼之欲出了。
那日李裴憑何信誓旦旦要為許家翻案?又偏偏提及了寧胥?
金殿上聖人對福南音表露出來的偏袒又是從何而來?為什麼要放棄親生兒子去袒護一個外人?
福南音……究竟生得像誰?
「柯侍郎!您走慢點,等等下官啊……」
此時已經出了丹鳳門,天也已經大亮,有些朝官徑直朝著各自的衙署去了,甬道上稀稀拉拉只剩了幾位不當值的大臣。尚書令與左僕射本沒有在意身後的動靜,正要再說些什麼的時候,一道突兀的喊聲入耳,兩人齊齊一愣,轉身朝後看去。
這一看,便瞧見了一路跟在自己身後的柯順哲。
這變故出乎意料,後者仍舊沉浸在自己的思緒中,那從朝會上便因惶惶而蒼白的臉在光下顯得更為憔悴了幾分。半晌,他才突然回神,望著身前兩位早已察覺他行蹤的上司老大人匆匆拜禮,
「下官失禮……」
尚書令目光若有所思地在柯順哲身上一掃而過,繼而落在了那位出聲的秦御史身上。
按理說,御史台手握監察百官之職,是不該與他們尚書省的官員走得太近的,不過……眼前這位禮部的柯侍郎似乎也是御史出身,只是聖意揣測得好,踩了安平侯的屍骨平步青雲。
「秦御史,大明宮內吵吵嚷嚷成何體統!你便是這樣監察百官言行的?」
秦御史一愣,他方才只顧著追趕柯侍郎,壓根沒瞧見前頭兩位正是尚書省的正副丞相,此時遭人訓斥,一張臉漲得通紅,嘴上卻不敢反駁,只道:
「尚書令訓斥得是……」
「明日遞個自省的摺子上來。」尚書令說罷,才騰出空來重新將一旁的柯順哲仔細審視了一番。
同在尚書省,自然認得。若是沒有福南音橫插一槓,這位柯侍郎就要成為柯尚書了。
不過弄權之人,倒不可惜。
徐老與尚書令對視一眼,兩人皆看出柯順哲此時跟在他們身後懷的是什麼心思。
福南音神似十多年前已故的寧駙馬,這種話他們兩個老夥計說說也就罷了,可若是傳了出去……且不說當初那樁皇室辛秘,單是流言本身,長安這些日子便已經傳得夠多、夠荒唐了,何必再去添這麼一樁。
「既然秦御史有話要對柯侍郎說,本官與徐老就不耽誤二位慢談了。不過還是要提醒一句,御史台與尚書省之間,還是界限分明些好。」
「……」
待兩位老大人一走,秦御史一口氣終於鬆了下來,抬頭想要將自己想到之事與柯侍郎說解說解,卻正對上後者蒼白面上一雙冷徹的眸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