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4頁
而這一次,聖人也的確沒有再出言阻攔。
連傳聞中與福南音牽扯不清的太子殿下亦是不發一言。
至於被群臣攻訐的那位……
有人抬頭朝著那方向看去,見福南音深深低著頭,舉著笏板的兩手高高抬著,總感覺他在鬼鬼祟祟地從袖中掏著什麼。繼而片刻後,一股淡淡的乳酪香氣便飄了出來。
「……」那位大臣心中忽然生出一個大膽而荒謬的想法,可惜他是個克己守禮的,一面想著一面又覺得不可能,最後糾結地緊緊盯著福南音,直到後者若無其事地站直身子,仿佛方才的事只是個幻覺,並未真實發生過,他才鬆了口氣。
怎會有人敢在金殿上吃餅餒?那可是大不敬!福南音罪名未定,除非他徹底不要命了才會在金殿上吃餅餒。
除非他不要命了……
「福南音,」
許是聖人終於受不了臣下的聒噪了——那越發尖銳的言辭和激烈的攻訐叫整個宣政殿都烏煙瘴氣,可偏偏當事之人就如閉目塞聽一般,絲毫不受其害。聖人伸手按了按眉心,將他推了出去。
「你當著群臣的面自己說,黑甲軍之事是不是你做的。」
彼時福南音剛咽下最後一塊酪餅,又細細咀嚼了聖人那句「當著群臣的面」的意思,於是便從那位置上走了出來,越過身前的兩位僕射和尚書令,又越過了儲君,最後立在了御階之下。
「金城郡守上報給朝廷的那份手書……」
金殿中的竊竊私語聲頓然停歇,眾臣皆抬起了頭,目光落在這位年輕的尚書身上。
而福南音那一刻只對上了李裴的雙眼。後者輕輕地對著他搖了搖頭。
「不足為信。」
「關於我坑殺一千黑甲軍之事,純屬子虛烏有。」
「紅口白牙,尚書可知單憑一句話是無法為自己脫罪的。」
此前大理寺與刑部一直為主審此案較勁,等了這麼久,大理寺卿早已耐不住了,當即便站了出來,借著「殿審」的機會直問道:「證據何在?」
福南音垂首思忖了片刻,慢慢答道:「我是文臣,沒有私兵。」
「可本官聽說太子殿下當初給尚書留了兩千率府衛,可有此事?」
底下的臣工中,沉默已久的柯順哲聽到大理寺卿的問話,閉了閉眼,心中暗道了聲「蠢貨」。他前幾日終於收到了臨淄王的信,得知了這一切計劃的始末,更知道那一千黑甲軍的確死於福南音之手。
單靠這一條坐實了,福南音必定難逃一死。
可柯順哲此人一向謹慎,這些日子不曾動作便是有一事想不明白:臨淄王本已經將證據通過金城郡守輾轉送到大明宮了,聖人即便心存疑慮,也該下旨將福南音交由三司候審。可為什麼三日過去,一點動靜也沒有?
聖人要包庇福南音?
荒謬。
「確有此事。三日前臣已將率府衛交還京畿大營,」福南音說話點到即止,卻叫眾人很容易聽出其中深意,「兩千精兵,未有傷亡。」
若是當真與黑甲軍有過一戰,損兵折將在所難免;若是想要全滅一千黑甲軍,即便是率府衛也不可能無一傷亡,大理寺卿的推論,立不住腳。
柯順哲無奈搖了搖頭,正要站出來問話,卻聽聖人的聲音忽然響起。他動作一頓。
「臨淄王失蹤幾日了?」聖人問的是左右內侍,底下的臣工只能屏息候著。
「回聖人,再有三日便滿一個月了。」
殿中再次靜了下來,眾人都聽得出方才聖人那句話中的寡淡——都說天家親情淡薄,可笑的是聖人對他那幼子的關切程度竟還比不上金殿中這些外臣。
福南音背對龍椅,目光正巧與柯順哲一碰,若方才只是猜測,那麼這個對視之後柯順哲心中那絲不好的預感便更為強烈了。他的手都微微顫抖了起來。
難道真的……
「若是三日後仍沒有消息,就報喪吧。」
聖人的話再次響起,平地驚雷。
滿殿譁然。
這便是……不再調查此案,徹底放棄臨淄王了嗎?那福南音呢?黑甲軍呢?眾人還想再問,卻又不敢再問。
柯順哲手中的笏板「咣當」一聲掉在了地上。
半晌,他才後知後覺地彎腰撿起,再抬頭時福南音已經受准回了原先的位置,也就看不到他那毒辣不甘的眼神,正落在其背後之上。
可本以為今日朝會便這樣結束了,那位從頭至尾沒說過半句話的太子卻站了出來,
「稟聖人,臣有事奏。」
相比金殿上群臣那失魂落魄模樣,聖人與福南音這次才真正抬起了眼。
「五年前安平侯所涉官婦一案,臣近日查到了新的證據,與之前三司定案時有些出入,請聖人下旨,重新徹查此案。」
「!」
若方才朝臣們還沉浸在天家帝王的絕情之中,如今再看太子,心中不由便帶了些驚愕和憐憫出來。那是聖人親自定的案,安平侯那是君要臣死,這個案子只要聖人在位一日,便翻不了。
而太子在這個檔口觸天子逆鱗,怕是要吃些苦頭了。
所有人都如此想,只有柯順哲記起那日太子登門說的話,心中一個咯噔。
果然,聖人緩緩嘆了口氣,「准奏。」
「三司重審安平侯舊案,太子從旁協理。」
連傳聞中與福南音牽扯不清的太子殿下亦是不發一言。
至於被群臣攻訐的那位……
有人抬頭朝著那方向看去,見福南音深深低著頭,舉著笏板的兩手高高抬著,總感覺他在鬼鬼祟祟地從袖中掏著什麼。繼而片刻後,一股淡淡的乳酪香氣便飄了出來。
「……」那位大臣心中忽然生出一個大膽而荒謬的想法,可惜他是個克己守禮的,一面想著一面又覺得不可能,最後糾結地緊緊盯著福南音,直到後者若無其事地站直身子,仿佛方才的事只是個幻覺,並未真實發生過,他才鬆了口氣。
怎會有人敢在金殿上吃餅餒?那可是大不敬!福南音罪名未定,除非他徹底不要命了才會在金殿上吃餅餒。
除非他不要命了……
「福南音,」
許是聖人終於受不了臣下的聒噪了——那越發尖銳的言辭和激烈的攻訐叫整個宣政殿都烏煙瘴氣,可偏偏當事之人就如閉目塞聽一般,絲毫不受其害。聖人伸手按了按眉心,將他推了出去。
「你當著群臣的面自己說,黑甲軍之事是不是你做的。」
彼時福南音剛咽下最後一塊酪餅,又細細咀嚼了聖人那句「當著群臣的面」的意思,於是便從那位置上走了出來,越過身前的兩位僕射和尚書令,又越過了儲君,最後立在了御階之下。
「金城郡守上報給朝廷的那份手書……」
金殿中的竊竊私語聲頓然停歇,眾臣皆抬起了頭,目光落在這位年輕的尚書身上。
而福南音那一刻只對上了李裴的雙眼。後者輕輕地對著他搖了搖頭。
「不足為信。」
「關於我坑殺一千黑甲軍之事,純屬子虛烏有。」
「紅口白牙,尚書可知單憑一句話是無法為自己脫罪的。」
此前大理寺與刑部一直為主審此案較勁,等了這麼久,大理寺卿早已耐不住了,當即便站了出來,借著「殿審」的機會直問道:「證據何在?」
福南音垂首思忖了片刻,慢慢答道:「我是文臣,沒有私兵。」
「可本官聽說太子殿下當初給尚書留了兩千率府衛,可有此事?」
底下的臣工中,沉默已久的柯順哲聽到大理寺卿的問話,閉了閉眼,心中暗道了聲「蠢貨」。他前幾日終於收到了臨淄王的信,得知了這一切計劃的始末,更知道那一千黑甲軍的確死於福南音之手。
單靠這一條坐實了,福南音必定難逃一死。
可柯順哲此人一向謹慎,這些日子不曾動作便是有一事想不明白:臨淄王本已經將證據通過金城郡守輾轉送到大明宮了,聖人即便心存疑慮,也該下旨將福南音交由三司候審。可為什麼三日過去,一點動靜也沒有?
聖人要包庇福南音?
荒謬。
「確有此事。三日前臣已將率府衛交還京畿大營,」福南音說話點到即止,卻叫眾人很容易聽出其中深意,「兩千精兵,未有傷亡。」
若是當真與黑甲軍有過一戰,損兵折將在所難免;若是想要全滅一千黑甲軍,即便是率府衛也不可能無一傷亡,大理寺卿的推論,立不住腳。
柯順哲無奈搖了搖頭,正要站出來問話,卻聽聖人的聲音忽然響起。他動作一頓。
「臨淄王失蹤幾日了?」聖人問的是左右內侍,底下的臣工只能屏息候著。
「回聖人,再有三日便滿一個月了。」
殿中再次靜了下來,眾人都聽得出方才聖人那句話中的寡淡——都說天家親情淡薄,可笑的是聖人對他那幼子的關切程度竟還比不上金殿中這些外臣。
福南音背對龍椅,目光正巧與柯順哲一碰,若方才只是猜測,那麼這個對視之後柯順哲心中那絲不好的預感便更為強烈了。他的手都微微顫抖了起來。
難道真的……
「若是三日後仍沒有消息,就報喪吧。」
聖人的話再次響起,平地驚雷。
滿殿譁然。
這便是……不再調查此案,徹底放棄臨淄王了嗎?那福南音呢?黑甲軍呢?眾人還想再問,卻又不敢再問。
柯順哲手中的笏板「咣當」一聲掉在了地上。
半晌,他才後知後覺地彎腰撿起,再抬頭時福南音已經受准回了原先的位置,也就看不到他那毒辣不甘的眼神,正落在其背後之上。
可本以為今日朝會便這樣結束了,那位從頭至尾沒說過半句話的太子卻站了出來,
「稟聖人,臣有事奏。」
相比金殿上群臣那失魂落魄模樣,聖人與福南音這次才真正抬起了眼。
「五年前安平侯所涉官婦一案,臣近日查到了新的證據,與之前三司定案時有些出入,請聖人下旨,重新徹查此案。」
「!」
若方才朝臣們還沉浸在天家帝王的絕情之中,如今再看太子,心中不由便帶了些驚愕和憐憫出來。那是聖人親自定的案,安平侯那是君要臣死,這個案子只要聖人在位一日,便翻不了。
而太子在這個檔口觸天子逆鱗,怕是要吃些苦頭了。
所有人都如此想,只有柯順哲記起那日太子登門說的話,心中一個咯噔。
果然,聖人緩緩嘆了口氣,「准奏。」
「三司重審安平侯舊案,太子從旁協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