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6頁
秦御史心一緊,「侍郎這是……」怎麼了?
柯順哲嘴唇動了動,似乎想要罵一聲「蠢貨」。可常年在朝堂行走的習慣叫他如何也無法當人面道出這二字,只有那陰冷得快要結了霜的臉透露著他此時的怒意。
就差那麼一點!尚書令便要將答案說出來了……
許家要翻案。聖人為什麼要為許家翻案?十餘年的執念究竟是為誰而解開的?太子?福南音?或許當真知道了,很多事便尚有轉圜的餘地。
可都被眼前這個蠢人給毀了!
他看了秦御史半晌,在後者惶惶卻莫名的眼神中,終於還是恢復了些理智,儘管聲音中帶了些冷硬。
「何事?」
秦御史被眼前幾番變故攪得險些忘了來意,就著甬道中的冷風好不容易想起來,便將方才自己在金殿外想到的與柯順哲說了一遍。又問:
「若此事當真是臨淄王一手策劃,會不會聖人已經知道了,所以今日才以報喪為要挾,逼臨淄王現身澄清一切?」
柯順哲這才深深地看了他一眼,「沒想到御史有些時候,腦筋竟有些好用。」
秦御史一愣,「您這話說得……」
「聖人在朝會上的話一經傳出去,臨淄王別無選擇,自然會現身。」柯順哲一番話說得不甚在意,與從前那副忠心殷勤模樣大相逕庭,這叫秦御史心中生出幾分古怪。可還未等他反應,便又聽他道:
「臨淄王料准了聖人即便瞧出端倪也會幫他兜著,處置了風口浪尖的福南音。此時回頭看看……秦御史,你說是不是十分有意思?」
有意思?
若是單聽這句話,秦御史定然覺得柯順哲瘋了,他們與臨淄王都是綁在一條船上的螞蚱,臨淄王若是有什麼岔子,他們便通通辭官得了。只是對上眼前人那雙陰沉沉的眸子,秦御史心中一個咯噔,便覺得這句話中似乎有什麼令人難以理解的深意。
「聖人他……這是為了保福南音?」
不,這太荒謬了。
一個外臣,一個親子,如何也不該是這個結果。一定不會是這個解釋。
似乎看透了秦御史的想法,柯順哲不依不饒地問:「若是福南音長得很像一個……令聖人念念不忘的人呢?」
長得像?
若不是此時氣氛太過詭異,秦御史此刻倒是十分想笑,笑這個荒唐的猜想。
「柯侍郎糊塗了?您若說福南音是聖人心心念念之人倒還能解釋得通。或者退一步,福南音是那位的骨血?罷了……這樣荒謬的猜測下官是不信的。」
柯順哲沒有說話,但不知道是不是眼花了,秦御史見他似乎在自己那句話後微微顫了一下。
等了半晌,秦御史候不住了,自己找補道:「既然您都說臨淄王無事,下官這就放心了。至於福南音……只要臨淄王有心,日後總有機會除去的。」
待秦御史走了許久,久到已經出了幾道宮門了,柯順哲才漸漸從那番極為震驚掙扎的猜測中摸爬了出來。即便沒有將尚書令與左僕射的話聽到最後,他仍是林林總總拼湊出了那個殘缺的真相。
「沒有……」
「沒有機會了……」
福南音生得像極了那位故去的寧駙馬。
可即便再像又有什麼用?
除非,他便是寧胥的兒子——是那位讓聖人執念了半生的心上人,是生前被安平侯玷污受孕的「官婦」,是死後拉著許氏一族下地獄的索命孤魂……的兒子。
因為如此,臨淄王的自導自演成了觸怒龍顏的拙劣把戲。也只有他,才能讓聖人鬆口,重理許家的舊案。
可為什麼!
他不是寧胥的兒子嗎?讓許家為為寧駙馬陪葬,不好嗎?他難道不是幫了寧胥一把嗎?
柯順哲轉過身,望向重重樓宇外的廟堂金殿,忽然發覺自己五年來所籌謀的竟那般脆弱不堪,仿若沙堡,只是一個福南音,風一吹……便叫一切成了空。
不。
不不不,誰說沒有轉圜的餘地了?
日頭漸升,太子與禮部尚書二人是最遲從宣政殿中走出來的。一個背手走在前,一個手捧的摺子卷宗都要摞到下巴了,走在後面看路都有些困難。兩步外便是那道長玉階,身後的人猶然不覺,就要摔了——
一隻手有力地扶住了他的腰,「慢點走,好好看路。」
福南音將頭轉到一邊,並不願搭理他。
「尚書怎麼這麼沒規矩,孤同你說話,都不理人的?」
福南音一臉荒謬地「呵」了一聲,「臣沒規矩,臣好沒規矩。」
走了幾步,福南音步子不穩,手中早已搖搖欲墜的卷宗最終仍是難逃命運,散了一地,也終於將人憋了一上午的火氣徹底勾了出來。
「……」
只可憐受的氣太多一時竟不知從何說起。
直到他看著地上散落的幾冊卷宗被風吹出老遠,也不知又要廢多少功夫才能揀完,遂閉了閉眼,攥了攥拳,找到了一個極好的切入點。
「殿下,」
「你知不知道金殿上不能吃餅餒?!」
一塊餅餒,罰抄禮部十年典章舊卷。
他這個尚書做得當真是開門紅了。"
第80章
朝會後的第三日辰時, 大明宮終於收到了那位「失蹤已久」的臨淄王的親筆手書,悲悲戚戚解釋了自己是如何在回京路上遇到了流竄的山賊,黑甲軍又是如何全軍覆沒的。從山賊刀下僥倖活命的親王身無分文, 又失了自證身份的信物難以求救府衙,這一個月在民間過得好不悽慘……
柯順哲嘴唇動了動,似乎想要罵一聲「蠢貨」。可常年在朝堂行走的習慣叫他如何也無法當人面道出這二字,只有那陰冷得快要結了霜的臉透露著他此時的怒意。
就差那麼一點!尚書令便要將答案說出來了……
許家要翻案。聖人為什麼要為許家翻案?十餘年的執念究竟是為誰而解開的?太子?福南音?或許當真知道了,很多事便尚有轉圜的餘地。
可都被眼前這個蠢人給毀了!
他看了秦御史半晌,在後者惶惶卻莫名的眼神中,終於還是恢復了些理智,儘管聲音中帶了些冷硬。
「何事?」
秦御史被眼前幾番變故攪得險些忘了來意,就著甬道中的冷風好不容易想起來,便將方才自己在金殿外想到的與柯順哲說了一遍。又問:
「若此事當真是臨淄王一手策劃,會不會聖人已經知道了,所以今日才以報喪為要挾,逼臨淄王現身澄清一切?」
柯順哲這才深深地看了他一眼,「沒想到御史有些時候,腦筋竟有些好用。」
秦御史一愣,「您這話說得……」
「聖人在朝會上的話一經傳出去,臨淄王別無選擇,自然會現身。」柯順哲一番話說得不甚在意,與從前那副忠心殷勤模樣大相逕庭,這叫秦御史心中生出幾分古怪。可還未等他反應,便又聽他道:
「臨淄王料准了聖人即便瞧出端倪也會幫他兜著,處置了風口浪尖的福南音。此時回頭看看……秦御史,你說是不是十分有意思?」
有意思?
若是單聽這句話,秦御史定然覺得柯順哲瘋了,他們與臨淄王都是綁在一條船上的螞蚱,臨淄王若是有什麼岔子,他們便通通辭官得了。只是對上眼前人那雙陰沉沉的眸子,秦御史心中一個咯噔,便覺得這句話中似乎有什麼令人難以理解的深意。
「聖人他……這是為了保福南音?」
不,這太荒謬了。
一個外臣,一個親子,如何也不該是這個結果。一定不會是這個解釋。
似乎看透了秦御史的想法,柯順哲不依不饒地問:「若是福南音長得很像一個……令聖人念念不忘的人呢?」
長得像?
若不是此時氣氛太過詭異,秦御史此刻倒是十分想笑,笑這個荒唐的猜想。
「柯侍郎糊塗了?您若說福南音是聖人心心念念之人倒還能解釋得通。或者退一步,福南音是那位的骨血?罷了……這樣荒謬的猜測下官是不信的。」
柯順哲沒有說話,但不知道是不是眼花了,秦御史見他似乎在自己那句話後微微顫了一下。
等了半晌,秦御史候不住了,自己找補道:「既然您都說臨淄王無事,下官這就放心了。至於福南音……只要臨淄王有心,日後總有機會除去的。」
待秦御史走了許久,久到已經出了幾道宮門了,柯順哲才漸漸從那番極為震驚掙扎的猜測中摸爬了出來。即便沒有將尚書令與左僕射的話聽到最後,他仍是林林總總拼湊出了那個殘缺的真相。
「沒有……」
「沒有機會了……」
福南音生得像極了那位故去的寧駙馬。
可即便再像又有什麼用?
除非,他便是寧胥的兒子——是那位讓聖人執念了半生的心上人,是生前被安平侯玷污受孕的「官婦」,是死後拉著許氏一族下地獄的索命孤魂……的兒子。
因為如此,臨淄王的自導自演成了觸怒龍顏的拙劣把戲。也只有他,才能讓聖人鬆口,重理許家的舊案。
可為什麼!
他不是寧胥的兒子嗎?讓許家為為寧駙馬陪葬,不好嗎?他難道不是幫了寧胥一把嗎?
柯順哲轉過身,望向重重樓宇外的廟堂金殿,忽然發覺自己五年來所籌謀的竟那般脆弱不堪,仿若沙堡,只是一個福南音,風一吹……便叫一切成了空。
不。
不不不,誰說沒有轉圜的餘地了?
日頭漸升,太子與禮部尚書二人是最遲從宣政殿中走出來的。一個背手走在前,一個手捧的摺子卷宗都要摞到下巴了,走在後面看路都有些困難。兩步外便是那道長玉階,身後的人猶然不覺,就要摔了——
一隻手有力地扶住了他的腰,「慢點走,好好看路。」
福南音將頭轉到一邊,並不願搭理他。
「尚書怎麼這麼沒規矩,孤同你說話,都不理人的?」
福南音一臉荒謬地「呵」了一聲,「臣沒規矩,臣好沒規矩。」
走了幾步,福南音步子不穩,手中早已搖搖欲墜的卷宗最終仍是難逃命運,散了一地,也終於將人憋了一上午的火氣徹底勾了出來。
「……」
只可憐受的氣太多一時竟不知從何說起。
直到他看著地上散落的幾冊卷宗被風吹出老遠,也不知又要廢多少功夫才能揀完,遂閉了閉眼,攥了攥拳,找到了一個極好的切入點。
「殿下,」
「你知不知道金殿上不能吃餅餒?!」
一塊餅餒,罰抄禮部十年典章舊卷。
他這個尚書做得當真是開門紅了。"
第80章
朝會後的第三日辰時, 大明宮終於收到了那位「失蹤已久」的臨淄王的親筆手書,悲悲戚戚解釋了自己是如何在回京路上遇到了流竄的山賊,黑甲軍又是如何全軍覆沒的。從山賊刀下僥倖活命的親王身無分文, 又失了自證身份的信物難以求救府衙,這一個月在民間過得好不悽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