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6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就像末世的社團,要吸引身懷異能的人加入,你得要有拿得出手的實力;賈赦想要進一步擴大隊伍,也得拿出實力來。所以,由賈赦親自帶隊,許岩部和左良部為主要班底,賈赦帶了二百人的隊伍突襲晉中。

  晉中是永昌公主的根據地之一,其中的滿鼎糧行儲備了大量的糧草,既然已經自立為王,要打一仗立威,賈赦自然挑有好處拿的。

  通州到晉中大約五日路程,若是騎馬,不過一日出頭便能到。賈赦雖然準備了大量的糧草,但是還沒有規模養戰馬,二百騎兵,是賈赦能拉起來的最大騎兵隊伍。而帶步兵討伐通州,固然能多帶人,有些卻是新招兵士了,不但大大拖慢行軍速度,單兵戰鬥力更是參差不齊。

  而二百騎兵,則個個都是精兵強將。而且,晉中作為永昌公主的糧倉之一,自然守備嚴密,但是要讓他們防住一個風異能擁有者和北斗破軍部、賈代善舊部組成的精銳輕騎兵,那也太過強人所難。何況兵貴神速,晉中守將就是再嚴加防範,也想不到京城動手不過數日,就有軍隊突襲晉中。

  按民間消息的傳播速度,現在永昌公主逼宮的消息都還沒傳入晉中呢。若非左良在購糧過程中已經打探到許多糧食被運入晉中滿鼎糧行分號,賈赦也不能未卜先知的展開突襲。

  總之,兩日之後,晉中遇襲。賈赦部倒沒有滋擾百姓,不過是一陣風似的席捲了晉中滿鼎糧行,將庫房中輜重、糧草一卷而空。事到如今,賈赦身懷須彌芥子的事沒有再隱瞞任何人,也隱瞞不住了。

  第69章

  晉中一戰,賈赦部雖然出動的人馬不多,但卻迅速打響了名號。名號立起來了,招兵買馬就容易得多。

  但是周王軍並未久留晉中。憑永昌公主的謹慎,她能把根據地之一放在晉中,自然是因為晉中的地理位置極佳,自古就是兵家必爭之地,也是因為晉中是永昌公主的勢力範圍。賈赦的二百人馬突襲晉中容易,要在晉中站穩腳跟卻是不能,但是只要取了糧草,這一仗便算達到目的。

  既然不打算隱瞞須彌芥子的事,周王回到通州之後,便當著五千將士的面取出部分糧草,夠通州人馬用大半年的。將士們親眼瞧見賈赦有這等神物相助,士氣大振。迅速傳出賈赦才是天命所歸之人的話。

  古人信天信命,就是普通人起事也要打著上天所授的旗號。喊出王侯將相寧有種乎的陳勝、吳廣,也借狐狸之口喊出大楚興、陳勝王。這樣的例子不勝枚舉。但是這種事先安排,傳得神乎其神的天生異象,全靠口口相傳,能作證的人卻不多。

  賈赦當著五千將士變戲法似的憑空生出五千人馬半年口糧,加之前去奇襲晉中的人更是親眼見到賈赦一揮手,便整整一庫房的糧草、兵械變不見了,此刻還能變出來。這種數千人的親眼所見,在這些古人之中來得多震撼,當真如菩薩顯靈一般。

  有了物資保障,還有了士氣和名聲,周王的部隊迅速壯大。

  不獨如此,賈赦手底下還有現成的人才。賈敬是寧國公之後,熟讀兵書戰策,做了大司馬,總覽軍事戰略。許岩原本就統領北斗破軍部,負責情報工作,現在也是駕輕就熟,而且許岩自帶部下。

  左良原本就是賈代善的先鋒官,手下又有大批退伍兵士,這些人皆做了軍中的什長、伍長等,負責訓練新兵。當然,賈敬和林如海很快就擬出了軍規,論功行賞,無論老兵新兵皆機會均等。

  曾闊和賈赦是舊交,本就是戶部尚書,現在曾闊也投靠了賈赦,自然也由曾闊管著錢糧之事。

  因為有了須彌芥子這個最保險的糧草運輸神物,曾闊在糧草調度方面省了很多事,已經開始選擇投靠來的讀書人,開始替賈赦建立完善的財務管理機構。

  林如海探花之才,賈赦暫且讓他管著管理型人才選拔的事,相當於吏部的職位。當然,現在賈赦雖然稱了王,部下組織機構還沒有那麼龐大。這些放到朝廷都能勝任一部尚書的人才,管理如今的周王府,自然綽綽有餘。

  奇襲晉中之後,賈赦聯絡各方,最快有回音的便是平安州。平安州離京城來回半月的路程,快馬加鞭,也不過五六日便能一個來回。當然,現在京城周邊已經亂了,路上有耽擱。平安州裴四海的回信是十日之後收到的。但是對於交通不便的古代來說,十天已經是非常快的速度。

  平安州節度使宣布順應天命,擁立周王賈赦。這話傳入京城,爭得如火如荼的景懷帝和永昌公主都氣得倒仰。

  跟著不久,山海關傳來了消息,山海關現在的總兵陳之傲不像裴四海那樣原本就是賈代善一系的。但是賈赦破了山海關走私兵刃的舊案,鬥敗了司馬川,算是對陳之傲有恩情。

  即便如此,誰也不能低估古人對皇權的敬畏,賈赦對陳之傲這點恩情,和陳之傲得以升任山海關總兵的君恩比起來,還不夠分量讓陳之傲迅速做出選擇。所以陳之傲現在是擁兵死守,暫且觀望。

  當然,賈赦派人前去山海關送信的時候,陳之傲還不知道京城的消息,當時就把送信人扣下了。謀逆大罪啊,誅九族的,陳之傲可不敢大意。

  因為賈赦對陳之傲有點恩情的,陳之傲接到這樣大逆不道的信之後,還是心中為賈赦開脫了一下:誰知道這信差哪裡來的,信中的事是不是有人污衊善永侯的。善永侯忠良之後,哪能突然起疑做犯上作亂的事呢?於是陳之傲也沒接到新就馬不停蹄的向景懷帝檢舉。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