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江夏生不忍看雙親被毒死的慘狀,一個人走到胡同外的水井便欲投井被人攔住,這才有了和康府尹解開誤會的一幕。

  他飛奔回到家中,卻見鄰居們已將雙親救下來了。原來這兩粒藥丸甚大,二位老人年邁,喉管細窄,一時吞咽不下,咔在喉部,暈厥過去。鄰居們及時趕來,猛拍二人背部,把毒藥丸控了出來。

  康府尹總算沒親眼見到悲劇發生,又見江家居然家徒四壁,殘破衰敗,一時間有些愧疚。他做順天府尹已有幾年,竟連手下人家境如何都不清楚,於是悄悄留下二兩銀子,悄然離去。

  顧勵哪知道,這京城裡有三個人因為他,在鬼門關轉了一圈。康啟宗前腳剛走,穆丞相等人後腳就來求見。顧勵叫小太監引他們到德政殿來,喝了口茶,走動走動,免得坐久了得痔瘡。

  沒多久,丞相穆華齡、六部尚書並六科諫言進殿。顧勵照例叫人給穆丞相看座,其他幾人站著。

  穆丞相先是說起王正一案,昨日三法司會審,裁定王正比周結黨,雍閉耳目,強取豪奪,殘害百姓,偷竊內帑,為禍宮廷。洪枕秋呈上罪狀,顧勵翻看過,有穆丞相督案,這份罪狀還算公正,洋洋灑灑數頁,後頭還附著一張閹黨名單。

  顧勵便先將罪狀留中,待細看過再予以批覆。顧勵迫不及待地問出自己最關心的問題:「那內廷寶庫失竊的內帑呢?可曾追查下落?」

  穆丞相答道:「王正已經招認,刑部日前已將王正外甥孫行鋒捉拿歸案,此外還有幫助孫行鋒銷贓的一干人等,想必不日便有結果。」

  顧勵把王正的供詞與失竊的內帑清單放在一起比對,白銀的數額差不多能對上,此外還有古董、珍寶、字畫、金銀首飾、綢緞、高級毛織品、玉器、象牙等等。

  顧勵看了一眼清單,登時眼珠內八,瞳孔地震。清單上白紙黑字寫著《女史箴圖》、《富春山居圖》、《金碧山水畫》、《致到帖》、《桃源圖》、《清明上河圖》、《蘭亭卷》、《江山萬力圖》等等,都是前朝名家名作。身為一個現代人他只在歷史書上看到過這些名畫。

  這還只是字畫,此外還有古董如:孫登所斫天籟琴、漢代玉兕鎮、商周的彝鼎、秦朝的鐘鼎、四羊方尊、宋元瓷器等各色珍寶。

  王正幾乎把內帑搬空了,由其外甥孫行鋒運送到江南一帶,由畫商、裱匠、掮客、經紀、牙人分售給了各地的收藏家。

  這個王正,當真是膽大包天啊。顧勵對洪枕秋說:「刑部需得加緊時間,追回內帑,莫延誤了時機。」

  洪枕秋蔫蔫的,應答一聲。

  穆丞相說:「兵部給事中王丞彈劾楊尚書一案,經刑部查證,乃是受監察都御史夏星騁指使。王丞聲稱,夏星騁乃是閹黨,因王正下獄,夏星騁指使其向楊尚書發難,用意在拖楊尚書的同年左尚書下水。」

  顧勵看著穆丞相,若是昨天夜裡,他沒有聽到順天府地牢內的一番對話,或許會以為穆丞相說的就是真的。可是現在,他不僅知道了這個案子的另一種可能,也明白了穆丞相此時的矛盾。

  夏星騁說的或許是真的,他並沒有指使王給諫彈劾楊鴻見,這不過是一出左世爵自導自演的戲碼,為的是把夏星騁徹底拉下馬。但是這也只是夏星騁的片面之詞,他們沒有任何證據,眼下最好的做法,就是別再糾結真相,按照穆丞相得出的案情結果,讓此事就此塵埃落定。

  顧勵讓穆丞相把王給諫彈劾案的案卷呈上來,翻看了一下,暫時留中。

  穆丞相繼續道:「陛下日前交代,欲慰問京營衛兵,臣與禮部商議,日期定在七日後,陛下以為如何?」

  顧勵看了一眼天氣,皺眉道:「過幾天便要下大雨了,最好定在四日內。」

  穆丞相與禮部尚書對視一眼,他們都是聽說過叛軍攻城當日顧勵測算天氣之事的,雖然對顧勵的言之鑿鑿仍然存有疑問,但也不敢多說話,只得應下,這幾日加緊時間安排便是了。

  既然提到慰問京營衛兵之事,顧勵便問道:「陣亡軍士官吏們的撫恤金髮下去了嗎?」

  戶部尚書一臉肉疼:「發了,陣亡三千餘人,已發發六千多兩,陛下,這太倉府庫內的折色銀真的不多了……」

  顧勵道:「朕知道了,待失竊內帑追回,朕會命人取內帑填補太倉。」

  眾臣們各個臉上鬆了一口氣,面帶喜色,穆華齡高聲稱讚道:「陛下純善仁慈,不啻堯舜商湯!此乃萬民之福!」

  顧勵笑了一下,又聽穆丞相道:「陛下,張慈兒等叛軍關押在刑部大牢內,供認了一分名單,對我軍清繳殘匪或許有些幫助。」

  穆丞相呈上來一份卷宗,顧勵打開一看,頭一個就是陳奉的名字。

  陳奉,廣西思陵州人,年十九,父母雙亡,由海上跑船的師父撫養長大,師父死後,陳奉投靠叛軍,擅風角六壬,觀測天象,性狡詐,多智謀。容貌俊秀,一雙綠眸,外形扎眼。據張慈兒交代,陳奉似乎怕火。

  顧勵心說,原來陳奉才十九歲,要按原主的年齡算,那還小上一歲呢。

  陳奉下頭,便是羅廣文的名字。

  這人死都死了,顧勵便不看他,繼續往下,是一個叫耿崇明的人,在叛軍中擔任副帥,這人原是陝西的農民,被張慈兒救了性命,收入麾下後,屢立戰功,為羅廣文猜忌。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