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顧勵看完,沒看到張慈兒等反賊關於寶藏的供述。這寶藏究竟在何處,其他人或許不清楚寶藏,但是張慈兒必定是知道的。

  顧勵說:「叛賊打家劫舍,四處搜刮,所得之物藏在何處,可有人招供麼?」

  穆丞相受此提醒,連忙說:「臣會命刑部加緊審問。此外,臣亦已經安排人,南下搜尋這些人的蹤跡,叛軍殘黨不過烏合之眾,若能把這些領頭人物抓了,殘黨必定作鳥獸散,不攻而破。」

  顧勵還沒說話,左世爵提了一句:「臣以為京師之中也應當加派人手捉拿叛賊,畢竟最危險的地方就是最安全的地方,焉知這些叛賊們會不會混入城中渾水摸魚呢?」

  楊鴻見頷首道:「不錯,張賊還在牢里關著,需得防備他的部下殺個回馬槍。」

  顧勵心說嘿,這左世爵果真是老辣,不過楊尚書猜錯了,陳奉壓根不想救張慈兒,羅廣文一心只有寶藏,現在還被殺了。

  顧勵點點頭,又說:「說起這事,朕有個想法,說與丞相參詳。投靠叛軍之流民,原都是失地遭荒的農民,走投無路,方才行差踏錯。朕以為與其花大力氣追討殘軍,不如便頒布朕的敕令,赦免叛軍殘黨之罪,顧勵流民返回原籍,正好可以趕上春耕,丞相以為如何呢?」

  穆丞相喜上眉梢,起身行禮:「臣為天下流民,恭謝陛下隆恩!」

  顧勵又說:「此令頒布後,若還是有叛軍執迷不悟,便由兵部追討。」

  楊鴻見領命,又回稟道:「遼東有塘報傳來,建虜欲與我朝議和休戰,只是……」

  他面帶猶豫,顧勵想了想,問道:「只是需我後楚賠款,是也不是?」

  楊鴻見低著頭:「建虜要求我朝賠款白銀二百萬兩,此外還需以大凌河、三岔河為雙方邊界,建虜在來函中稱:『若不許,夏秋必有動。』(注)」

  楊鴻見話音剛落,言官們就聳動起來,紛紛抗議道:「陛下,我後楚□□上國,焉能行此綏靖之舉,姑息養奸,後患無窮啊!」

  顧勵看向他們,問道:「那以各位的高見,如今國庫空虛,師老財匱,這仗該怎麼打呢?」

  第22章

  言官們嘈嘈雜雜,莫衷一是,顧勵聽得心頭煩悶。其實按照他的想法,這時候議和講款是最為經濟的,畢竟朝廷每年養遼東兵的軍餉都在三百萬兩以上,如今這幫建州女真人只是要求二百萬兩白銀,比打仗划算多了。

  但是他也知道,這些言官們都是讀書人,最看重的就是氣節,再加上在京城裡做官,壓根不知道遼東真實的形勢,並沒把建州女真之禍亂放在心上,朝廷若要議和講款,他們焉能答應?

  顧勵心裡煩,又有些怪楊尚書,議和這種事,私底下來跟他說不就好了?教這些言官們知道了,哪裡還有成事的可能?

  顧勵咳了兩聲,說:「行了,議和之事,暫且按下。諸愛卿可還有奏表?」

  穆丞相道:「陛下,張賊之亂已除,各地都有良田曝荒,流民餓殍,臣已與六部尚書商議過,預備清算全國的戶籍,土地,重新造冊,陛下以為如何?」

  顧勵點點頭:「是該如此了,不能誤了春耕。」

  這時候清點登記黃冊、魚鱗冊還有一個好處。偏遠地域因戰亂、冗員等原因近乎政府癱瘓,指揮失靈,這時候進行人口、土地普查,正可以重新激活後楚帝國的權力末梢。

  顧勵問道:「不知丞相打算怎麼做?要多久?」

  穆丞相道:「臣預備先從北直隸、山西、山東兩省開始,逐步推向南方各省,總計需約莫五個月。」

  顧勵點頭:「這事就由丞相辦吧。各位愛卿還有事情要奏報嗎?」

  諸位諫官們看向穆丞相,穆丞相無法,咳嗽一聲,站起來開口道:「回稟陛下,聽聞昨日京城中有一人做生員打扮,與陛下面貌肖似……」

  顧勵心說來了來了!昨夜宮中動亂,必然有人把我微服出宮之事傳了出去,這幫諫官們肯定不會輕易放過!

  顧勵裝作若無其事的模樣,笑道:「哦?此事當真嗎?」

  一大鬍子諫官按捺不住,上前開口道:「陛下!聽聞陛下昨日微服出宮,鬧出好大的動靜來。陛下是千金之體,萬一有什麼閃失,國家怎麼辦?百姓怎麼辦?還請陛下為天下計,為大局計,不要再任性妄為了!」

  這大鬍子諫官也是不要命,說話居然這般直接,顧勵沉下臉來,把昨夜審問曹存霖的那套說詞原原本本地搬出來問道:「朕富有天下,卻困囿深宮之中,澤被萬民,卻不知百姓疾苦,是以才釀成叛軍圍城,屬夷犯邊之大禍,朕想要出宮看看百姓生活如何,吏治如何,糧米市價幾何,又有何不可?非得逼朕待在深宮之中,教朕做個瞎子,聾子,好讓你們欺上瞞下,背著我搜刮民脂民膏,是也不是?!」

  這諫官口舌倒比曹存霖利索多了,立刻反問道:「成祖自繼位起,便一直居住在紫禁城中,除了巡視兵營,未私自出城一天,不一樣把我後楚管理得好好的嗎?為什麼到了陛下便非得行此險招?」

  顧勵破罐子破摔,罵道:「因為朕能力不夠,朕不是成祖,成祖穩坐禁宮便可知天下之事,朕不行!」

  諫官不服氣,問道:「陛下若是凡是都非得事必躬親,那廣東省、廣西省、雲南省皆是偏遠地區,陛下難道也要親自過去看嗎?」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