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8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心裡不平衡了。

  加上他們是旁支族人,族裡供他念書考官,在他當了官之後,也就不再供應他了,好歹也是個官了不是?

  只是當時的人們太天真了,這當官也有講究,張家子弟當的也不是什麼好官,多少教派都盯著朝廷欽天監監正這個職位呢。

  加上京城花花世界,迷亂了他的眼睛,讓他看不到張氏一族的初衷,根本不是讓他當什麼大官,走什麼路子。

  他們只想在欽天監那裡掛個名而已。

  只是向朝廷表明他們漢嗣天師府的一種態度。

  可是這個張家子弟卻一門心思的往上爬,可是他一個小官,在京城那種地方,一塊匾額掉下來,都能砸個三五個,何況他沒錢!

  京城居,大不易啊!

  那點俸祿,加上一些額外的收入,也就勉強夠生活,保證小康水平,要想大吃大喝,過奢侈日子,是不可能的。

  何況外族統治的朝代,吏治就沒清過,何況清朝還是兩班制,什麼是兩班制呢?

  就是有滿漢之分。

  有一個滿人當尚書,再搭配一個漢人當尚書。

  而且有些任人唯親的傾向,還有各個府邸的侍衛、奴才都能討個官職,這讓漢人出身的張家子弟有些寸步難行。

  第一沒錢,第二沒靠山。

  誰會跟一個欽天監的監正拉扯關係?

  欽天監又不是什麼重要的部門,官職不高,作用不大。

  這位張家子弟就想到了宗族之地,想到了鎮宮裡的那些東西。

  其他地方的東西他碰不到,也不敢打主意,因為那些地方都是被嚴格看管的,他也沒資格靠近。

  所以他就想到了鎮宮,那地方不起眼不說,還是在偏僻的後山角落裡,周圍方圓二十里地之內都沒人家!

  目前只有五六個道童,以及兩對上了年紀的張氏族人在那裡看守,其實就是養老的地方,一群小孩子,加四位老人家,有什麼的啊?

  他身為張氏一族目前除了天師之外,官職最高的人,去看看鎮宮也沒什麼吧?

  於是就趁著所有人都以為他哭暈了過去,在廂房那裡休息的時候,自己換了衣服帶著兩個常隨就熘走了。

  去的鎮宮那裡,正好是晚上,那幾個小道童跟四位老人家,早早地吃完了飯,就去睡了。

  因為這幾天辦喪事,連他們都要輪番去本家一趟,哪怕是給上一炷香,也是個心意,一天來回走了很久的路,有點累了呢。

  這位張監正讓兩個常隨守著門口,自己進入了鎮宮的地宮裡去,他沒多拿,因為裡頭的東西雖然多,但是個頭都挺大,他搬不動不說,也怕拿出去太顯眼了不好,何況他也怕被人發現。

  於是就挑了一個漢代時期的古董拿了出來。

  他不認識這個是什麼東西,但是看起來做工不錯,又是非常少見的漢代文物。

  就給起了個名字叫「彩釉四耳細陶罐」。

  這東西小巧玲瓏的又是漢代物件,上千年的東西了,又是漢代御窯出來的珍品,好東西,好東西啊!

  他就抱著這個,跟兩個常隨偷偷地離開了鎮宮。

  其實他們的行動,早就被那四位老人看在了眼裡,但是他們卻沒有阻攔。

  而是任由他進入偷東西,還帶走了。

  眾人看到這裡的時候,臉上的表情很精彩,有困惑,有不解,還有一點點失望,就連獨孤浩炎都情不自禁的道:「為什麼不攔住他?這個敗家子!」

  偷了自家家族的東西,去獻給皇帝,博取前程,這是個什麼樣的敗家子啊?

  「往下看就知道了。」小天師卻鎮定的很:「我猜測啊,這東西估計就連鎮宮,都有些不想收藏了呢。」

  第272章 陶罐的故事

  眾人耐著性子往下看,就連小夏秘書都來了精神。

  那張氏敗家子拿了東西就以身體不舒服,不去送葬為由,快馬加鞭的趕回了京城,其他人還覺得他孝順呢。

  張繼宗下葬之後,有人繼承了天師的職位,但是按照慣例,需要守孝三年,然後才能進京請封。

  其實守孝二十四個月就行了。

  古代人的喪事辦的很麻煩,越是名人越麻煩,張繼宗這個喪事辦了一個多月才算完事。

  在親人去世之後的一段時間裡,必須要在生活的許多方面進行節制,以表示對親人的哀悼和思念。

  這就是居喪。

  居喪之禮節,對於孝子要求更嚴。

  在古時候,孝子要居喪三年。為什麼是三年呢?因為按慣例,小孩子在出生以後三年不離母親的懷抱,因此,父母死後,孝子應服喪三年,以示回報。

  三年之間還會有很多小的禮儀,禮儀繁多,要求嚴格。

  而張氏一族的天師,都是世襲罔替,這繼任的天師,要對上一任天師表示更加的尊重,那就更麻煩了,各種禮儀過後,都過去半年了!

  加上舉行天師繼位大典又用了一個多月,然後就是冬天了,守孝開始算日子。

  湊一湊的話,還真是兩年多快三年了呢。

  可剛過完年,還沒開春呢,京城就快馬加鞭的來報喪了,那敗家子死了!

  死因很是神秘,來人只是說疾病猝死,皇帝大為傷心,並且因為暢春園中有些不安寧,請繼任的張天師火速進京。

  雖然繼任的張天師說有孝在身,不便出行,但是來人非常誠懇,說萬歲爺的意思,都是方外之人,大不了,朕「奪情」便是。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