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3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宗胥聽衛晞前面說的還點點頭表示有道理,聽到最後的時候嘴角忍不住抽了抽。

  「晞晞。」

  「嗯?」

  「這話只給我說一說便好。」

  「也讓溫愛卿放手去做吧,我也很想看一看,這樣做下去會給大雍帶來什麼樣的變化。」

  **

  去年十月份,尚京義學第一次招收學子。

  今年的十月份,則是第二次招收學子。

  去年招收的學子完成初級一級課程,經考核通過,自動升為初級二級的學子。

  而那些未能考核通過的,依舊留在初級一級,再給一年的時間,若是第二年還是未能通過升級的考核,便會被義學勸退。

  而今年招收的學子,全部都進入初級一級。

  相比較去年,今年新入學的學子差不多兩千人。

  其中育嬰堂的孤兒占了差不多兩成,女弟子占了兩成。

  因為新學年的弟子中多了一部分比較特殊的孤兒學生,義學的寢舍也隨之開放。

  容納了五千多人的尚京義學,更多了幾分熱鬧。

  與此同時,義學中又多了一項部署。

  若是按照以往的計劃,義學的學子們在經過三年的初級課程後,考核通過後便會進入高級的課程班,研讀四書五經,經史子集。所有人都是如此。

  現在計劃有變。

  義學的高級課程班一下子分成了四個大類,分別是商,農,文,工。

  商學院又細分了經商,帳房,店鋪管理,運輸管理等。

  農學院則細分了蠶桑學,園藝學,莊稼培育,土壤改良,果樹栽培,藥材培育等更細的學科。

  文學院則是只分了三個學科。一是單純的研究學問,二是教書育人,三是專攻科考。

  工學院則更農學院一樣劃分了很多學科,織染,刺繡,做衣,橋樑建造,房屋建造,工具打造等等需要動手的活計幾乎都羅列出來了。最為特殊的是工學院裡面的格物分院,溫久銘在衛晞的授意下,把周元悉心教導出來的周庭和周童兄弟倆給挖過來了。

  這四大學院,除了文學院只能選定其中一門學科之外,其他三大學院可以只專精一個學科,也可以選擇兩個或三個學科,至於再多就不允許了,畢竟貪多嚼不爛。

  在第一批學子們進入初級三級後,夫子們便會開始著重挖掘自己班上學生都具備哪方面的天賦,以做到心裡有數。

  不過在初級學業考核通過後,想選什麼學科進行學習,夫子也只能起到一個講解各學科都會學到什麼用到什麼地方和建議學哪個學科的作用,最後的決定還是在學子們自己手上。

  每年義學都會新招一批夫子來滿足學院對夫子的需求,所以義學每一位先生都是和自己班裡的學子朝夕相處了三年的,大部分學子也會認真去考慮夫子的意見,自然也有隻想要考科舉的。

  這樣的夫子也不會幹涉。

  正如下棋,一旦選擇了,那就要落子無悔。

  要說的是義學中還有不少在長年累月間喜歡上教書育人,放棄考科舉的。

  當然這些人當初考科舉的初衷也只是為了讓家人過上好日子,對當官並沒有太大的熱衷。

  現在他們在皇后娘娘籌建的義學裡教書育人,錢財不缺,逢年過節都會發下來很多吃用的東西,頭頂上又有皇后娘娘罩著,這都已經讓家人過上好日子了,還費勁考科舉幹嘛!

  衛晞:「這個結果我也是沒想到!」

  第351章 那位端坐在巍峨宮廷內的人【二更】

  義學內各學科百花齊放,各學科自然也要有先生來教導。

  文學院還好,先生是現成的,商學院工學院和農學院的先生就要從民間和別處找尋了。

  這麼一來,除了從民間找尋來的先生,不少衙門又被溫久銘扯著皇后娘娘的大旗給篩選了一個遍。

  司農署的幾位司正,戶部的一些小官吏,工部的一些匠人管事,通通都有了一個副職。

  那就是除了在自己衙門的工作之外,還要兼任義學三大學院的先生。

  被找到的這些人沒有多做考慮就點頭同意了。

  一來他們也沒能想到自己這種底層小官還能有當別人先生的這一天,心情難免激動。

  二來若是做義學的先生,他們還能收到義學發放給他們的月銀,只是把自己已經做慣了熟能生巧的工作交給學生們而已,又不是什麼難事。這樣一來,一個月就能得兩份月銀,豈不美哉!

  但也有一些只有女子才會男子鮮少會去學的技能。

  譬如刺繡,織布,裁衣。

  溫久銘在奏摺上請示過衛晞後,去了一趟桃源鎮,從桃源鎮學堂的織造院裡請了先生過來。

  『順便』又從旁邊織造院裡請了幾位先生。

  衛晞聽說後,擺擺手,「隨他。」

  高級課程一級二級是學習和領悟,第三極則是自己往深了鑽研。

  義學四大分院開設成功後,其他分院便開始一一效仿。

  大雍各行各業的人才在悄然間高度集中起來,同時又由這些人才教導給更多的孩子各種技能。

  一切都在潛移默化中進行著。

  **

  與此同時,桃源鎮醫學院中的學子們在經過五年時間的學習也終於通過考核出師。

  醫局開始籌建。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