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2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

  「娘娘,」溫久銘朝衛晞拱拱手,「半年期滿,速成班的學生們現今都已經進入大雍快運,被分派到各處做活,有幾個最為優秀的學生微臣也已經把他們推薦到了桃源鎮的商會總部。敢問娘娘,這速成班可還要接著辦下去?」

  衛晞端坐在鳳椅上沉吟了片刻,「辦下去吧,以後一年兩度,也不必再局限於義學學子們的長輩,只要是想要認字念書的百姓,品性良好,有上進心,皆可接收進來。」

  溫久銘點點頭,躬身應諾。

  冷不防就聽到頭頂的聲音問道:「溫大人,你覺得什麼是學問?」

  溫久銘一愣,沉吟了片刻方才答道:「微臣以為,學問,乃是多知,多聞,君子學以聚之,問以辨之,稱之為學問。」

  衛晞聽罷點點頭,「我覺得學問便是學習和技能。不管是為官為臣之道,還是商賈之道,更甚至是種田,這裡面都有學問。溫大人,你覺得每個人都適合為官嗎?」

  溫久銘這次想都沒想就搖了搖頭,「並非人人都適合做官,脾氣耿直之人不適合為官,不知變通者不適合為官,一意孤行者不適合為官,清高自傲者不適合為官,不適合為官之人太多了。」

  「那他們努力念書,是為了什麼?」

  溫久銘聞言一怔,「讀書識字,哪怕不能做官,亦能當一名通從吩咐辦事的小吏,做帳房,甚至是教書先生,亦或者一些需要識字才能勝任的活計。」

  「那溫大人覺得義學三千名學子,最後能做官有多少人?」

  這回溫久銘沉默的時間有點久,「很可能不足三十人。」

  這還是往多了說的。

  殊不見每年科舉,能夠過五關斬六將取得舉人甚至是進士功名的學子們,只占了最初報考人數的千分之一,甚至是更少。

  由此可見能做官是有多不容易。

  「那溫大人覺得剩下的兩千九百多人都能找到適合自己的活計嗎?」

  「微臣,」溫久銘頓了頓,適才搖搖頭,「不能保證。」

  「現在義學分院遍地開花,等到三五年後,義學的學子會達到多少人,溫大人可有算過?」

  溫久銘聽得心頭一震,忍不住抬頭看向高坐鳳椅上的皇后娘娘,「娘娘,難道讀書人太多了,也不好?」

  「不是不好,」衛晞搖搖頭,「不是學得太少,而是教地太少。」

  「現在學院的夫子,除了女夫子,全都是準備參加科舉的,是也不是?」

  溫久銘點點頭,心頭模模糊糊有了幾分猜測。

  就聽得皇后娘娘道:「夫子,並不局限於教導學識的夫子。他還可以是教導建造房屋橋樑的,可以是教導商賈之道的,更可以是教導怎麼種地能讓莊稼產量更高的。所以,該是咱們去找夫子了!」

  第350章 士農工商的排序原因【一更】

  溫久銘從宮裡出來。

  腦海里還在迴蕩著皇后娘娘說給他的最後一句話。

  「世間處處皆學問。」

  接下來的日子裡,他帶著人遍訪了民間,從退隱的官員,家大業大的商賈,更甚至是面朝黃土背朝天的老農,涉及了各行各業,又走訪了各部衙門,甚至是衙門中的吏員,人口統計,修繕律法,工程建造,禮儀禮典禮器維護,軍馬調度,更甚至是官員考評。

  他見到的這些人全都有自己擅長的方向,做自己擅長的事。

  一圈下來,他也終於悟出來皇后娘娘當初跟他說的那一席話的真正含義。

  念書識字不僅限於科舉當官,科舉就猶如千軍萬馬過那獨木橋,眾人只看到過了獨木橋的那些人,卻沒看到那些被擠下來的有多少人。

  那是以千倍記的人數。

  他們被擠下來後有的會心灰意冷,潦倒度日。

  有的會重整旗鼓,悉心準備一年甚至是三年時間,再參加下一場。

  可科舉費錢,更是有因為一連考多次科舉仍沒能取得功名,反而把家業給敗光了的。

  一場科舉,照映出來的也是世間百態。

  溫久銘看不慣的有三種人。

  一種是失利一次就覺得自己不行再沒又勇氣重上考場的。

  一種是明知自己沒有天賦還硬要一次又一次去考科舉拖累家人的。

  還有一種是以念書為理由,逃避自己責任的。

  念書其實還有很多種出路。

  衛晞再看到溫久銘的奏摺已經是他們二人在偏殿談話的兩個月後。

  這個時候軍事學院那邊已經完成建造和招生,衛晞這個軍事學院的總顧問也終於把能說的都說了,功成身退。

  看完了溫久銘的奏摺,衛晞忍不住眉目舒展。

  宗胥在旁邊感應到衛晞看完奏摺後的好心情,忍不住偏過頭來往奏摺上看過去,「奏摺上提到什麼,讓晞晞這般開心?」

  衛晞在奏摺的末尾處寫了個大大的『准』字,這才遞給宗胥,「義學的事我應該也能徹徹底底放下來了。」

  宗胥接過奏摺看完了上面的內容,「這是晞晞你想的?」

  「我只是給了溫久銘一個提示,」衛晞忍不住勾勾唇,「他倒是沒有領會差了我的意思。」

  「若是真能實施下去,士農工商,也會慢慢變得更平等一些。」

  「在我心裡,士農工商,本身便是平等的,更沒有高低貴賤之分。有這麼一個排序,無非是因為士的地位最高,恰好又都是由文人組成,掌握了大多數的話語權。農提供給他們必不可缺的食物,才排在第二位,工提供他們衣物房屋工具,但沒有食物重要,便排在第三位,而商,比他們會賺錢,既不會種莊稼又不會造工具,我覺得會把商人排在最後,可能是嫉妒商人比他們會賺錢。」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