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4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約翰拉貝此人,生於德國漢堡,是最典型的德國人。在約翰拉貝出生的時候,德意志帝國,正是最強盛的時候。幾乎就壓得英國和法國抬不起頭來,而沙俄已經病入膏肓,無力振作。

  德國人先進的教育體系,讓約翰拉貝接受了當時世界上最先進的教育。而有著極強的德意志榮譽感的約翰拉貝,在德國人在一戰之後戰敗,被迫簽訂對德國不平等的《凡爾賽條約》後,心中自然非常不滿。

  並且,在一九零八年,約翰拉貝成為德國西門子公司的商務代表後,便一直住在中國。因為中國在一戰中也是戰勝國,所以,在一戰結束後,約翰拉貝也曾遭到中國的驅逐。

  知道後來老蔣在南京紮根,承認了西門子公司在中國的合法權益,並且,中國在《凡爾賽條約》的簽訂中,受到了不公正待遇,對約翰拉貝的監視和驅逐才告以結束。

  這樣的遭遇讓約翰拉貝迅速的倒向了希特勒。在希特勒吸納納粹黨羽時,約翰拉貝便成為納粹之中的元老級別人物。一九三一年,由於對中國事務有著豐富的經驗,約翰拉貝成為德國納粹黨南京分部副部長。

  而記載日軍在南京暴行的《拉貝日記》,便是從這個時間開始寫的。

  約翰拉貝對中國人的救助,開始於日本人進攻南京開始,而不是日本人進入南京城,開始大屠殺的時候。此時的約翰拉貝,因為是納粹的元老,所以身份特殊,和日本人在名義上,算是盟友。

  不過,約翰拉貝加入納粹。純粹是因為當年整個歐洲對德國人壓迫太過。而不是因為其他。人性遠勝於他名義上的日本盟友。在一九三七年,十一月,日本軍隊開始進攻南京的時候,約翰拉貝在其南京居所之中。收容了大約六百名中國難民。

  這個數量不算多,也不算是少。但如果僅僅如此,約翰拉貝的所作所為遠遠稱不上震撼。由於其納粹的特殊身份,日本人不會主動傷害約翰拉貝。所以,由約翰拉貝和其他十幾個外國人一起。共同發起,建立南京安全區。

  有納粹身份的約翰拉貝,成為安全區國際委員會主席。這個安全區的面積並不算大,總共不過四平方公里,但是卻在日本軍隊對中國平民進行肆意屠殺的時候,保護了三十萬中國難民。

  這個數字,與日本人屠殺的中國人數字相當!而如果沒有約翰拉貝的保護,日本軍隊進行的南京大屠殺,中國人的死傷大概就不是三十萬人了,而是六十萬人!

  約翰拉貝因為是安全區國際委員會主席。所以承擔著這個區域內所有重要的責任。包括養活這些逃入安全區的中國難民,並尋找藥品,對其進行救治等等。他最初收容的六百難民,也是由其一人出錢養活。繁重的工作讓其糖尿病復發。

  《拉貝日記》只是約翰拉貝,在工作之餘,聊做消遣的東西。所以,有什麼說什麼,不存在欺瞞虛假。

  而在想方設法養活難民的同時,約翰拉貝開始滿世界的拍照,並搜集日本人南京大屠殺的情報。並交給德國駐日大使館情報分析員佐爾格。收集情報。原本就是約翰拉貝的工作內容之一。

  不過,由於日本人和德國人的盟友關係,約翰拉貝搜集的有關南京大屠殺的情報,並沒有受到日本人和德國人的重視。並且。約翰拉貝對日本人的牴觸,也激怒了日本人。在和德國人通氣之後,約翰拉貝被召回德國,並接受調查。

  從此,約翰拉貝接連遭遇牢獄之災。因為其經常在公共場合宣講日本人南京大屠殺的事情,所以。約翰拉貝曾經被蓋世太保所逮捕,在釋放後,被軟禁在家。

  而在德國人戰敗後,由於約翰拉貝納粹元老的身份,英國人將其逮捕入獄。雖然,由於中國人出示的大量擔保信件,英國人將約翰拉貝釋放。但是事情並不是到此為止。

  在離開英國人的監獄後,約翰拉貝又被蘇聯人拘捕。

  按照歷史真實的發展,約翰拉貝被捕的消息傳到中國後,中國人會為其湊足保釋金。然後,約翰拉貝出獄,度過晚景淒涼的晚年,於一九五零年去世,而記載日本人在南京罪行的《拉貝日記》,也會因為約翰拉貝的去世而塵封。

  直到後世一九九六年,張純如通過德國教師協會網絡,查訪到曾在柏林某中學擔任過英語教師的拉貝的外孫女賴茵哈特夫人。一個標有“拉貝關於南京戰爭資料”的包裹從德國柏林寄到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拉貝日記》才重見天日。

  而日本人此時已經完全擺脫了戰爭之後的創傷,開始再次作威作福。

  作為穿越眾的餘生,怎麼可能讓這件事情再次發生。由於餘生和蘇聯人的良好關係,大把的美元撒出去後,約翰拉貝很快就被釋放出獄。雖然餘生無法分身與拉貝一見,但是錢能通神。

  餘生通過法國人的關係,由余生出資,在德國給約翰拉貝專門配備了一個擅長治療糖尿病的私人醫生。並且寫出了大額支票,作為出版《拉貝日記》的預付款。

  以《拉貝日記》出版後,在南京一地,便日銷萬餘冊的恐怖銷量,恐怕不用餘生再次出手,救助了三十萬中國人的約翰拉貝,也不會重蹈做盡善事後的晚景淒涼。衣食住行,醫療養老,都會有不錯的經濟保證。

  唯一讓餘生有所惋惜的,是明尼魏特琳的過世。同樣救助了中國數萬女子的明尼魏特琳,早已在一九四一年過世。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