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1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反正這個近乎完美的男人,得奧斯卡金像獎的次數極多,演一次名叫奧斯卡的高富帥英雄,對他的形象大有好處。

  《辛德勒的名單》這部電影劇本,是華納兄弟幾個,邀請梅耶一起看的。梅耶看的熱血沸騰。倒不是說這部電影有多麼激動人心。而是因為梅耶這個站在好萊塢頂端數十年的人,幾乎一眼就看到了《辛德勒的名單》這部電影中的巨大遠景。

  這個時代的梅耶,其實對好萊塢,乃至米高梅的掌控力已經日漸削弱。有些外強中乾的意思。按照真實歷史,到了五十年代,梅耶的電影理念,便會被時代所淘汰,在好萊塢,米高梅也不會再如同往日一般輝煌。

  在後繼無力,廉頗老矣的情況下,梅耶不得不被辭去掌控了三十年的位置。而丟掉這個位置後的梅耶,不久便了無生趣的離開人世。

  別人不知道,但是梅耶對自己的無力感很清楚。雖然在外人面前,他依舊是號稱王者的梅耶,但是他自己卻已經在暗中尋找改變的方式,和能讓自己業績突出的電影了。

  《辛德勒的名單》這部電影,便是梅耶最好的一次機會,作為後世熟讀電影史的餘生,又怎能不知道這一點。所以,餘生雖然讓阿爾伯特將劇本送到了梅耶的手中,但是卻在劇本上故意羅列了幾個合作的預期對象。

  第一個名字是米高梅,然後是二十世紀福克斯,然後是霍華德的雷電華……

  所以,看似是華納兄弟和餘生主動抱上了米高梅和梅耶的大腿,但是,實際上卻是梅耶發現了自己事業的延壽藥劑。

  第二百三十五章 辛德勒和阿蒙

  外強中乾的梅耶主動和餘生以及華納合作。配合的簡直如同一個乖寶寶。無論是華納提出演員的選擇問題,還是尋找當事人的問題,梅耶都表示可以一力承當。任憑發落。只要給米高梅的分成不少就好。

  《辛德勒的名單》這部電影,是由死裡逃生的猶太人波德克·菲佛伯格所寫的小說改編的。由於死裡逃生的印象太過深刻,所以波德克·菲佛伯格打算傾盡全力,將辛德勒的善舉宣揚於世。

  如果按照歷史正常的軌跡發展下去,米高梅會在一九六三年與《辛德勒的名單》失之交臂。直到一九八二年,這個故事才會被澳大利亞的小說家托馬斯肯尼利敘述出來,並一舉奪得布克小說獎。

  而當這部小說由美國音樂公司總裁西德·謝恩伯格交給史蒂文·史匹柏的時候,史匹柏根本就不相信是真的。再三確認後,才相信了這個二戰中人心善念的傳奇。

  所以,後世的史匹柏,在對待《辛德勒的名單》時,極為慎重。在後世,德國人雖然承認歷史,但也不是沒有試圖否認大屠殺存在的人。在此情況下,史匹柏將這部電影的風格,定義為紀錄片。

  雖然不是真正的紀錄片,但這部電影卻並不倚重於故事。一切都從原著的回憶中來。情節結構被打破,所以在後世,看《辛德勒的名單》時,會發現並沒有一種好萊塢大片固有的情節緊張感。連續不停的動作,在某些情況下被故意的停頓和拖沓。

  這種情節力量的減弱,讓故事的娛樂性和強迫性變少,而作品主題的內質便凸現出來。《辛德勒的名單》中,所凸顯出來的那種滄桑感和歷史厚重的力量,全然來源於其題材,而並不依仗情節結構的精巧。重劍無鋒。大巧不工。

  為了實現紀錄片似的真實性,這部電影有百分之四十由手持攝影機拍攝,史匹柏和攝影師賈努茲·卡明斯基,在商議後決定放棄使用電影拍攝現代化的吊臂、攝影機穩定器、變焦鏡頭,等等讓人覺得有平衡和穩定感的東西。顛沛流離的鏡頭,讓人覺得身臨其境,危機潛藏,不知何時就會降臨。

  在一開始,史匹柏並沒有想到這部電影有什麼商業價值。他已經完全放棄了這部《辛德勒的名單》在票房上的企圖。但或許正因為這種不媚俗,不跟隨潮流。反而成就了這部電影的藝術性。影片上映後,震驚全世界。

  一九九四年三月一日,《辛德勒的名單》在德國法蘭克福首映,德國總統親自出席了影片的首映式。美國總統柯林頓看過此片後,曾經在一次新聞發布會上,對在座者呼籲:“我迫切要求你們去看看這部影片。”隨後,這部電影引爆世界各國票房,以兇悍的姿態衝進各種電影推薦的榜單。

  中國有句古話,叫做技近乎於道。講的是。當一件事做到極為成功熟練後,某些潛藏於其中,人和事物一直遵從的運行法則,便凸現出來。梅耶和華納兄弟幾個。經營電影數十年,早已經達到了這個境界。非常明白電影最終要看的,還是其對人心凸顯的程度。

  後世各大電影榜單上的經典電影,無一不是講述了一個凸顯人心人性的好故事。沒有故事和人物支撐的作品。是不可能長久的。反倒是明星年年有,俊男美女,層出不窮。幾乎沒有長久支撐一部作品的力量。

  梅耶和華納兄弟幾個看得清楚,詹姆斯斯圖爾特、海蒂拉瑪幾個常在好萊塢混的影星自然也看的明白。在接到《辛德勒的名單》這部電影的拍攝邀請後,毫不猶豫的答應了。出演主角辛德勒的,是餘生欽點的詹姆斯斯圖爾特,原本在好萊塢和美國人眼中,形象就完美的一塌糊塗的老帥哥。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