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5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所以。我們希望余先生拍一部克服困難、催人奮進,與反抗法西斯有關,背景是英國當代的電影。另外,我們希望以聘用的方式請余先生拍攝這部電影。畢竟,現在的英國民眾有太多難民,他們只能接受免費公映這一种放映方式,無法為余先生創造太多票房。”

  “當然,在除了英國以外的地方,電影票房和其他衍生權力的收益,都是余先生的。”

  餘生一笑:“這件事情我可以答應。而且,即便是你們英國人一分不出,我也可以允許這部電影在英國免費上映。但是,我想知道的事,這部電影在構思上和主題上是否有什麼禁區?如果牽連到英國王室和你們邱吉爾首相,可不可以?”

  “這個沒有問題!我想英國王室和首相先生,都會有直面現實的勇氣!”

  “那就沒有問題了!過幾天,來拿劇本吧!”

  “……”這個邱吉爾派來的特使,顯然也是個對電影行業了解甚深的人。深知一個優秀的電影劇本。是要經過一個甚至多個編劇,經年累月的思考與打磨後才會創造出來的。幾天時間的期限,太過於驚人。

  要麼餘生就是在應付差事,要麼餘生就是一個他從所未見的真正天才!但是。結合餘生的創作履歷來看,顯然後者的可能性更大一些……

  餘生想到的,是後世那部獲得四項奧斯卡大獎的影片《國王的演講》!後世的這部《國王的演講》,人物原型就是這個時代的英國國王喬治六世和他的私人醫生羅格。

  故事取材於喬治六世糾正自己口吃毛病的真事。喬治六世。在即位前,被稱為艾伯特王子。原本是家中的小兒子,他的哥哥愛德華在王儲繼承順位上。比他靠前,所以,按照正常的即位順序,他並不可能成為英國的國王。

  並且,艾伯特從小就是左撇子,喬治五世為了糾正其左撇子的習慣,對艾伯特非常嚴厲。久而久之,艾伯特壓抑至極,也不自信,便形成了口吃的毛病。所以,無論從能力還是和地位上,都不是王位的最佳人選。而艾伯特也曾公開的表明,自己不喜歡那個王位!

  然而,世事無常,天意弄人。他的哥哥愛德華太過出彩,所以招蜂引蝶不斷。和已經結過兩次婚的辛普森夫人糾纏不清。更因為此事,與國內各大勢力鬧得很不愉快。引發英國憲政危機,無論是首相、民眾、教會還是英國王室一家都不接受辛普森夫人。可是愛德華愛美人不愛江山,最終選擇退位與辛普森夫人結婚。艾伯特王子即位成為英國國王,即喬治六世。愛德華被其弟弟奉為溫莎公爵,

  溫莎公爵的風流之名流傳後世,但喬治六世撐起英國的大梁。然而,作為一個英國國王,演講之類的事情不可避免,喬治六世口吃的毛病完全不適合演講,必然會影響英國王室在民眾心中的形象,所以,治療口吃一事迫在眉睫!

  當然,和電影中所演不同,羅格其實是一個擁有合法執照的澳大利亞籍醫生,在與喬治六世第一次會面後,兩人便傾蓋如故。羅格深得喬治六世的信任,而喬治六世在羅格的治療下,口吃的毛病也大大的好轉。一個平民和一個國王就此相交莫逆,喬治六世一生,都把羅格當做自己的家人看待。

  不過,即便這部電影是在後世也難得一見的經典電影,但是,餘生作為穿越眾,如果不是這次英國人主動邀請,他也沒想過要把它在這個時代翻拍。畢竟,這樣直接揭露國王短處的電影,即便主題再積極向上,也難免會把英國王室給惹惱了,讓餘生吃不了兜著走。所以,餘生會特別問邱吉爾的特使一句,是否可以牽連王室!

  英國王室是傳承至今,還有較大影響力的古老王室之一。雖然英國已經是君主立憲制的政體,在國家結構上,英國王室並沒有實質性的權力,只是一個吉祥物。但是,憑藉王室從公元八世紀西薩克森王朝傳承至今而不絕的底蘊,憑藉自伊莉莎白一世開始,至維多利亞時代的財富積聚,即便如今王室已經並無權柄,在經濟上卻仍舊是英國屈指可數的隱形財閥!

  這樣的財閥對英國的政體仍有巨大的影響力。雖然並不是直接的權力,但是間接的導向也很驚人!所以,這樣的英國王室,與其說是放棄了對國家的統治權,還不如說是由直接的權力的統治變成了間接的經濟上的統治。

  得罪了這樣一個明里暗裡都對英國有巨大影響的英國王室,後果如何不言可知。即便是在狗仔隊肆無忌憚的後世,當英國王室發現新生的小公主被偷拍後,震怒之下,那些狗仔隊也不得不有所收斂。

  在有了尚方寶劍的情況下,餘生很快的將《國王的演講》這部電影按照後世的記憶複述出來。甚至,並無改動。

  畢竟,這部電影的意韻並不只是反法西斯和一個國王的奮鬥史。在餘生看來,這部電影最有韻味,最出眾的地方,不在於勵志,而在於責任。是一部在後世那種勵志片,那種麻雀變公主的以自我為中心的勵志片和言情片滿地走的時代,少有的能體現責任感的電影。

  愛德華因為沒有責任感而退位,喬治六世卻因為有責任感而不得不承擔起自己向來不喜歡的王位。並且,為了履行自己身為國王的責任,放棄了德國的姓氏,改姓氏為溫莎,努力改正自己口吃的毛病。王后因為責任感而為國王四處求醫,羅格因為責任感而在被主教刁難後,仍舊對國王如故。這些人為國、為家、為朋友之義,唯一不曾作為動機的就是一己私念。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