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8頁
0世紀0年代末,一隊馬幫從印度來到了西藏江孜白居寺。領頭的是個會說藏語的中年英國人,他讓人從馬背上抬下兩個木箱子,對白居寺的六世卓彌堪布說:“佛爺,請收下我們的禮物。”
六世卓彌堪布問道:“裡面是什麼?”
英國人跪下磕了一個頭說:“請佛爺打開箱子就知道了。”
原來這是兩箱十字精兵搶走的白居寺文物,有法器、唐卡、佛經、佛像,其中三尊佛像是純金的度母像。
六世卓彌詫異道:“這些珍寶從哪裡來?”然後拿起白居寺菩提佛甘露缽里的鍍金****,仔細看了看,深情無比地說,“啊,你終於回來了。”
英國人不回答,說:“我把東西還回來了,雖然不是全部,但我能還回來的就只有這些了。”
六世卓彌堪布問道:“你是誰?你叫什麼?”
英國人還是不回答,說:“西藏人是講因果報應的,當報應來臨的時候,我們才知道懺悔是多麼重要。我們受到了懲罰,我們還將受到懲罰,我們不能世世代代都在等待懲罰中度過。佛爺,你可以隨便懲罰我,哪怕殺了我。我不怕懲罰,但我希望這是最後的懲罰。”
卓彌堪布問:“到底發生了什麼?”
英國人說:“我們現在才知道,西藏的東西只能屬於西藏。我們帶走的西藏珍寶讓我們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報應,有人死了,有人病了,災難不斷。”
卓彌堪布說:“為什麼你們的上帝不保佑你們?哦,我知道了,這是佛祖和上帝商量好了的。”
英國人低頭不語,隱晦的表情浮著一層白霧。
卓彌堪布當然不會懲罰這個英國人,不管他正在悔罪還是沒有悔罪。卓彌留他住下,給他吃喝,教他念經,給他開示佛法,甚至做了曼陀羅灌頂。英國人住了半年才離去,直到離去,也沒說他叫什麼,他是誰的後代,他在替誰懺悔?
他只是說:“我回去了,一個基督徒回去了。”
就在西藏的戰爭結束後一百年,在倫敦郊外、泰晤士河北岸,年邁的哈頓博士向初次來英國傳播佛教的西藏格魯派江央活佛贈送了五英畝土地,以建立江央仁波切理想中的喜馬拉雅禪坐中心。
江央仁波切說:“這是無與倫比的功德,佛會記住你的。”
哈頓博士說:“我不需要什麼功德。我是長老會的成員,一個虔誠的基督徒,唯一的願望就是能向你顯示上帝的恩眷。土地是耶穌給你的,而不是我。”
江央仁波切說:“上帝的恩眷我記住了。”
哈頓博士說:“如果你能感謝上帝,感謝耶穌基督,我將不勝榮幸。”
江央仁波切的感謝方式非常奇特:這片土地上有一座哥德式教堂,哈頓博士告訴江央仁波切,根據英國法律和他本人的意願,你隨時可以拆除它,建起你們的寺廟。但江央仁波切沒有拆除,只是把舊教堂照原來的樣子修繕了一番,甚至都沒有搬走大廳里的長條木椅和牧師布道的講壇,沒有改變牆壁和柱子上那些關於上帝造人、亞當獲罪、耶穌拯救人類的浮雕,便安駐了三世佛的像、諸菩薩的像和護法金剛的像,讓一座典型的西方教堂變成了東方寺廟。
寺廟從外觀到內里,到處都是基督教的痕跡,讓原本信奉上帝的英國人,來到這裡後少了許多異陌感和互相排斥的惶恐。他們發現信仰原來是可以融合的,他們用不著拋棄自己信奉的基督教,就可以在這裡心安理得地修禪念佛。不久,江央仁波切刊印了他的《修身指南》,發給所有來到喜馬拉雅禪坐中心的英國人。人們發現,裡面收錄的是來自佛經的釋迦牟尼嘉言錄和來自《聖經》的耶穌基督嘉言錄。有人吃驚道:“耶穌和佛陀太相像了,有些話簡直是一個人說的。”
一年後,哈頓博士去世。在他的葬禮上,江央仁波切才知道,哈頓博士是莎格迅的後代,而莎格迅其實就是撒克遜的變音。盎格魯-撒克遜人是英國人的祖先,倫敦聖保羅大教堂里,還有兩名十一世紀的撒克遜國王的墓室。
莎格迅是祖先撒克遜國王的血脈延伸。
西藏一直存在著一個莎格迅。馬翁牧師走向了藏北高原,也就是說莎格迅走向了藏北高原。後來呢?
英國倫敦的聖保羅大教堂是兩座十字形大樓的組合。十字樓的中間,聳立著高達一百多米的穹窿圓頂。圓頂的尖端,鍍金的十字架在陽光下閃耀著上帝之光。石欄圍攏的陽台和圓形石柱撐起的兩層圓樓,讓人感覺那是天堂的所在。門前是由六對高大的圓形石柱組成的走廊,穿過走廊,能看到聖保羅到大馬士革傳教的圖畫和聖保羅的石雕像。這樣宏麗的教堂自然是有鐘樓的,對稱的兩座,懸吊著英格蘭最大的銅鐘和一組音色諧美的教堂用鍾。
在以基督教為國教的英國,沒有比聖保羅大教堂更重要的教堂了。
教堂裡面的大廳里,一排排長條木椅和牧師的講壇以極其樸素而簡單的格調,襯映著富麗堂皇的天花板和裝飾奢華的牆壁,讓人想到,無論有多少五光十色的炫耀,真正的存在和真實的目的,永遠都是人心和肉體的原點。大廳四周,是一間間明亮幽靜的殿室。著名的鍍金耶穌像陳列在東邊某個殿室的牆龕里。
六世卓彌堪布問道:“裡面是什麼?”
英國人跪下磕了一個頭說:“請佛爺打開箱子就知道了。”
原來這是兩箱十字精兵搶走的白居寺文物,有法器、唐卡、佛經、佛像,其中三尊佛像是純金的度母像。
六世卓彌詫異道:“這些珍寶從哪裡來?”然後拿起白居寺菩提佛甘露缽里的鍍金****,仔細看了看,深情無比地說,“啊,你終於回來了。”
英國人不回答,說:“我把東西還回來了,雖然不是全部,但我能還回來的就只有這些了。”
六世卓彌堪布問道:“你是誰?你叫什麼?”
英國人還是不回答,說:“西藏人是講因果報應的,當報應來臨的時候,我們才知道懺悔是多麼重要。我們受到了懲罰,我們還將受到懲罰,我們不能世世代代都在等待懲罰中度過。佛爺,你可以隨便懲罰我,哪怕殺了我。我不怕懲罰,但我希望這是最後的懲罰。”
卓彌堪布問:“到底發生了什麼?”
英國人說:“我們現在才知道,西藏的東西只能屬於西藏。我們帶走的西藏珍寶讓我們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報應,有人死了,有人病了,災難不斷。”
卓彌堪布說:“為什麼你們的上帝不保佑你們?哦,我知道了,這是佛祖和上帝商量好了的。”
英國人低頭不語,隱晦的表情浮著一層白霧。
卓彌堪布當然不會懲罰這個英國人,不管他正在悔罪還是沒有悔罪。卓彌留他住下,給他吃喝,教他念經,給他開示佛法,甚至做了曼陀羅灌頂。英國人住了半年才離去,直到離去,也沒說他叫什麼,他是誰的後代,他在替誰懺悔?
他只是說:“我回去了,一個基督徒回去了。”
就在西藏的戰爭結束後一百年,在倫敦郊外、泰晤士河北岸,年邁的哈頓博士向初次來英國傳播佛教的西藏格魯派江央活佛贈送了五英畝土地,以建立江央仁波切理想中的喜馬拉雅禪坐中心。
江央仁波切說:“這是無與倫比的功德,佛會記住你的。”
哈頓博士說:“我不需要什麼功德。我是長老會的成員,一個虔誠的基督徒,唯一的願望就是能向你顯示上帝的恩眷。土地是耶穌給你的,而不是我。”
江央仁波切說:“上帝的恩眷我記住了。”
哈頓博士說:“如果你能感謝上帝,感謝耶穌基督,我將不勝榮幸。”
江央仁波切的感謝方式非常奇特:這片土地上有一座哥德式教堂,哈頓博士告訴江央仁波切,根據英國法律和他本人的意願,你隨時可以拆除它,建起你們的寺廟。但江央仁波切沒有拆除,只是把舊教堂照原來的樣子修繕了一番,甚至都沒有搬走大廳里的長條木椅和牧師布道的講壇,沒有改變牆壁和柱子上那些關於上帝造人、亞當獲罪、耶穌拯救人類的浮雕,便安駐了三世佛的像、諸菩薩的像和護法金剛的像,讓一座典型的西方教堂變成了東方寺廟。
寺廟從外觀到內里,到處都是基督教的痕跡,讓原本信奉上帝的英國人,來到這裡後少了許多異陌感和互相排斥的惶恐。他們發現信仰原來是可以融合的,他們用不著拋棄自己信奉的基督教,就可以在這裡心安理得地修禪念佛。不久,江央仁波切刊印了他的《修身指南》,發給所有來到喜馬拉雅禪坐中心的英國人。人們發現,裡面收錄的是來自佛經的釋迦牟尼嘉言錄和來自《聖經》的耶穌基督嘉言錄。有人吃驚道:“耶穌和佛陀太相像了,有些話簡直是一個人說的。”
一年後,哈頓博士去世。在他的葬禮上,江央仁波切才知道,哈頓博士是莎格迅的後代,而莎格迅其實就是撒克遜的變音。盎格魯-撒克遜人是英國人的祖先,倫敦聖保羅大教堂里,還有兩名十一世紀的撒克遜國王的墓室。
莎格迅是祖先撒克遜國王的血脈延伸。
西藏一直存在著一個莎格迅。馬翁牧師走向了藏北高原,也就是說莎格迅走向了藏北高原。後來呢?
英國倫敦的聖保羅大教堂是兩座十字形大樓的組合。十字樓的中間,聳立著高達一百多米的穹窿圓頂。圓頂的尖端,鍍金的十字架在陽光下閃耀著上帝之光。石欄圍攏的陽台和圓形石柱撐起的兩層圓樓,讓人感覺那是天堂的所在。門前是由六對高大的圓形石柱組成的走廊,穿過走廊,能看到聖保羅到大馬士革傳教的圖畫和聖保羅的石雕像。這樣宏麗的教堂自然是有鐘樓的,對稱的兩座,懸吊著英格蘭最大的銅鐘和一組音色諧美的教堂用鍾。
在以基督教為國教的英國,沒有比聖保羅大教堂更重要的教堂了。
教堂裡面的大廳里,一排排長條木椅和牧師的講壇以極其樸素而簡單的格調,襯映著富麗堂皇的天花板和裝飾奢華的牆壁,讓人想到,無論有多少五光十色的炫耀,真正的存在和真實的目的,永遠都是人心和肉體的原點。大廳四周,是一間間明亮幽靜的殿室。著名的鍍金耶穌像陳列在東邊某個殿室的牆龕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