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頁
下令堅守不出。 呼延灼大勝回寨,慶賀一番、派人向朝廷報捷。高太尉派天使來慰問嘉 獎,呼延灼又乘機要求派 “轟天雷”神炮手凌振前來破寨。凌振來後便部署 放炮,宋江更是焦急。還是智多星吳用有辦法,施了一計,便將凌振捉上樑 山,將其收降入寨。但是,仍然沒有破鐵甲連環馬的辦法,眾頭領仍是愁眉 不展。一天,眾頭領在聚義廳飲酒時,金錢豹子湯隆起身說: “小人不才, 願獻一計,除非用這種軍器和我的一個哥哥,便無人能破這連環馬了。”吳 用連忙問: “賢弟,你快說用什麼軍器?你的哥哥是誰?”湯隆這才不慌不 忙地叉手上前說道: “欲破連環馬,須用鉤鐮槍。我家祖傳打造軍器,我已 畫出圖樣,若要打造,現在便可動手。但是,只有我那個姑舅哥哥徐寧會鉤 鐮槍法,那是他家祖傳,不教外人。”眾人商議一番,便由湯隆去東京騙金 槍手徐寧上山。徐寧入伙之後,不到半個月,訓練出六七百名鉤鐮槍手,宋 江大喜,便準備破敵。 決戰前一天夜裡三更,先把鉤鐮槍手渡過去分頭埋伏好。四更時再渡過 去10隊步兵,而凌振則帶人在高處架上風火炮。徐寧和湯隆各自拿著號帶過 水泊去準備指揮。到黎明時分,宋江指揮中軍人馬,隔著梁山水泊,擂動戰 鼓,搖旗吶喊。呼延灼正在軍帳內,聽見報告,便讓先鋒韓滔先出動察看, 他自己披掛整齊,手執雙鞭,帶領鐵甲連環馬隊,殺奔梁山。見梁山軍兵只 是隔水吶喊,呼延的便把馬隊一字擺開。先鋒韓滔上前說: “正南面有一支 步乓,不知有多少賊兵。”呼延灼說: “甭管他多少人,你只管把連環馬沖 過去就是了。”韓滔便帶領五百連環馬軍向南衝去。這時,又看見西南、東 南各有一隊軍兵,在搖旗吶喊。韓滔不明敵情,又回馬去向呼延灼報告。呼 延灼說: “這些傢伙長時間不敢出來廝殺,必定有計謀。”說話間,只聽北 邊一聲炮響,回頭一望,只見北邊又擁起三隊旗號。呼延灼說: “這一定是 賊人的奸計。我和你一人帶一半人馬,你去殺南邊的賊兵,我去殺北邊的人 馬。”正要分兵出動,只見西邊又出現了四隊人馬。呼延灼頓時慌了神兒。 又聽正北方連珠炮響,那是一門母炮連著49門子炮的子母炮,炮聲響處,風 聲大作。呼延灼的軍兵一見這等聲勢,不戰己自亂了。呼延灼急忙和韓滔各 自領兵四下衝殺。但梁山的10隊步兵卻不正面接戰,官兵衝來他們便退,官 兵一退,他們又進。呼延灼看了勃然大怒,便不管不顧,領連環馬軍,往北 邊直衝過去。梁山軍兵見官軍衝來,全都往蘆葦叢中四散而走。呼延灼催連 環馬隊急沖而來,停不下來,也便衝進蘆葦叢中。只聽蘆葦叢中胡哨聲響, 早已埋伏在裡面的鉤鐮槍手,一齊伸槍鉤去,先鉤倒兩邊的馬腳,中間的鐵 甲馬便咆哮起來。梁山埋伏的撓鉤手便鉤下官兵官士,將其一個個捆綁起來。 呼延灼見中了鉤鐮槍計,連忙勒馬跑向南邊去趕韓滔。這時,背後風火炮從 天而降,轟得官軍大亂,那些連環鐵甲馬受驚之後,四處亂跑,沖入蘆葦叢 中,全被梁山軍活捉了。 呼延灼和韓滔知道中計,便縱馬去四面收拾損失殆盡的馬軍。結果遭到 四處攔截。呼延灼和韓滔被殺得人困馬乏,心驚膽顫,死命逃跑而去。 梁山好漢能戰勝鐵甲連環馬,就在於抓住了敵軍要害,做好了轉化工作。 鐵甲連環馬隊的優勢在於人馬都有鐵甲保護,成隊衝鋒,氣勢非凡,又刀槍 箭不入,憑常規武器和戰法確實很難對付。這種馬隊的薄弱環節只有人眼和 馬蹄,射中人眼臼然極難,刺砍馬蹄也是十分困難的,因為這種馬隊一百匹 相連,集團衝鋒,伏在地面刺砍,只會被踏死,然而,任何事物都是相生相
克的,任何矛盾都有解決辦法。連環鐵甲馬的克星便是鉤鐮槍,這種槍能刺 能鉤,又有長把,正好對付馬蹄。吳用又巧妙部署,對馬隊四處追殺,讓其 疲於奔命,陣勢大亂,以便將其引入鉤鐮槍手埋伏的蘆葦叢中。鉤鐮槍手用 手中武器鉤刺兩邊馬蹄,辦法高明。梁山頭領既找到了連環鐵甲馬的克星, 又能巧妙部署,充分發揮鉤鐮槍的作用。所以能一舉戰勝似乎無法戰勝的鐵 甲連環馬。這一戰例,對人們很有啟發。 唐高宗時,西突厥曾經叛唐,並屢屢侵犯鄰國,高宗派裴行儉為使臣, 肅州刺史王方翼為副使,出使西域,伺機平定突厥。裴行儉一行到達西州, 正當盛夏時節,裴行儉便放出空氣,說是待秋涼再進軍。西突厥首領阿史那 都支也害怕唐軍襲擊,派出細作偵察唐軍動向。當細作回報裴行儉一行要待 秋涼時才繼續進軍時,阿史那都支很高興,便放心地尋歡作樂,消遣時光。 這時,裴行儉召集四鎮轄區的眾酋長,對他們說 “我一生最喜歡打獵, 現在正好趁著空閒,去打一趟獵。請問,你們誰願同我一起去?”那西域各 族人都以遊牧為生,聽說要去打獵,眾酋長子弟無人不高興,都願跟隨前去, 裴行儉又說: “你們既然願和我一同前去,那就得受我約束,聽我指揮。” 眾人齊聲答應。裴行儉便選出一萬人,編組成隊伍,命令他們加速前進,不 許回頭張望。前進到西突厥阿史那都支營帳附近時,派出人員夫向阿史那都 支問安。阿史那都支突然見到唐朝使者來到,大吃一驚。但後來見來使說話 很平和,並沒有對他有什麼指責,他便以為裴行儉不會責難他了,於是就帶 領五百多名本族子弟,去拜見裴行儉。裴行儉表面裝出歡迎的樣子,暗中卻 設下了埋伏,等阿史那都支進入營帳,裴行儉一聲號令,伏兵一齊衝出,一 下子就把阿史那都支抓了起來,其餘的五百多人也隨即就擒,無一漏網。呵 史那都支另有一名統帥叫遮匐,還在西部邊境守衛。裴行儉又親自帶領一支 輕騎兵迅速掩殺過去,遮匐猝不及防,也只好束手就擒了。裴行儉一舉捉住 兩名敵酋,大功告成。 裴行儉輕易成功就在於他的機變,他先放出空氣,讓敵酋由高度戒備轉 為麻痹鬆懈;接著又以狩獵為名,把各族酋長子弟組成了一支隊伍,這既便 於繼續麻痹敵人,又從無到有組建成了一支軍隊,在人數上一下子由沒有帶 一兵一卒而轉化為擁有完全聽從指揮的萬人大軍;到了敵酋營帳附近,派出 使者問安,使得敵酋深信不疑,從而一舉成擒;最後又快速突襲,擒獲另一 敵酋。裴行儉的成功正是憑他的機變巧妙地實現了轉化,因而不損一兵一卒, 兵不血刃便平定了西突厥。 裴行儉的機變,還有一次突出表現。當北面的東突厥又叛唐時,唐將蕭 嗣業屢戰屢勝,因而產生驕傲情緒,放鬆警惕,被突厥兵借連綿雨雪天突然 襲擊大營,受了慘重損失。高宗特別任命裴行儉力行軍大總管,帶領豐州都 督程務挺和幽州都督李文 ,統兵30萬,殺奔東突厥的巢穴朔州,到了朔 州,裴行儉對部將說: “對待自己的將士必須誠懇,而對待敵人則‘兵不厭 詐’。前不久,蕭嗣業有勇無謀,所以遭受失敗。我怎能蹈他的覆轍呢?” 於是偽裝了三百輛糧車,每輛車內埋伏五名壯士,一律手侍短刀強弩;而護 送 “糧車”的卻是幾百名老弱殘兵。“糧車”慢慢前進。另外有幾干名精兵, 在糧車前方路旁險要處埋伏著,隨時可以接應這數百輛 “糧車”。突厥騎兵 登上高處瞭望,見唐軍的 “糧車”來到,非常高興,快速衝上前去搶奪,護 送 “糧車”的老弱殘兵見敵騎衝來,立即散開逃走,任憑敵騎搶走“糧車”, 突厥騎兵輕而易舉地奪得 “糧車”,個個喜出望外,跳下馬來,讓馬匹去飲
克的,任何矛盾都有解決辦法。連環鐵甲馬的克星便是鉤鐮槍,這種槍能刺 能鉤,又有長把,正好對付馬蹄。吳用又巧妙部署,對馬隊四處追殺,讓其 疲於奔命,陣勢大亂,以便將其引入鉤鐮槍手埋伏的蘆葦叢中。鉤鐮槍手用 手中武器鉤刺兩邊馬蹄,辦法高明。梁山頭領既找到了連環鐵甲馬的克星, 又能巧妙部署,充分發揮鉤鐮槍的作用。所以能一舉戰勝似乎無法戰勝的鐵 甲連環馬。這一戰例,對人們很有啟發。 唐高宗時,西突厥曾經叛唐,並屢屢侵犯鄰國,高宗派裴行儉為使臣, 肅州刺史王方翼為副使,出使西域,伺機平定突厥。裴行儉一行到達西州, 正當盛夏時節,裴行儉便放出空氣,說是待秋涼再進軍。西突厥首領阿史那 都支也害怕唐軍襲擊,派出細作偵察唐軍動向。當細作回報裴行儉一行要待 秋涼時才繼續進軍時,阿史那都支很高興,便放心地尋歡作樂,消遣時光。 這時,裴行儉召集四鎮轄區的眾酋長,對他們說 “我一生最喜歡打獵, 現在正好趁著空閒,去打一趟獵。請問,你們誰願同我一起去?”那西域各 族人都以遊牧為生,聽說要去打獵,眾酋長子弟無人不高興,都願跟隨前去, 裴行儉又說: “你們既然願和我一同前去,那就得受我約束,聽我指揮。” 眾人齊聲答應。裴行儉便選出一萬人,編組成隊伍,命令他們加速前進,不 許回頭張望。前進到西突厥阿史那都支營帳附近時,派出人員夫向阿史那都 支問安。阿史那都支突然見到唐朝使者來到,大吃一驚。但後來見來使說話 很平和,並沒有對他有什麼指責,他便以為裴行儉不會責難他了,於是就帶 領五百多名本族子弟,去拜見裴行儉。裴行儉表面裝出歡迎的樣子,暗中卻 設下了埋伏,等阿史那都支進入營帳,裴行儉一聲號令,伏兵一齊衝出,一 下子就把阿史那都支抓了起來,其餘的五百多人也隨即就擒,無一漏網。呵 史那都支另有一名統帥叫遮匐,還在西部邊境守衛。裴行儉又親自帶領一支 輕騎兵迅速掩殺過去,遮匐猝不及防,也只好束手就擒了。裴行儉一舉捉住 兩名敵酋,大功告成。 裴行儉輕易成功就在於他的機變,他先放出空氣,讓敵酋由高度戒備轉 為麻痹鬆懈;接著又以狩獵為名,把各族酋長子弟組成了一支隊伍,這既便 於繼續麻痹敵人,又從無到有組建成了一支軍隊,在人數上一下子由沒有帶 一兵一卒而轉化為擁有完全聽從指揮的萬人大軍;到了敵酋營帳附近,派出 使者問安,使得敵酋深信不疑,從而一舉成擒;最後又快速突襲,擒獲另一 敵酋。裴行儉的成功正是憑他的機變巧妙地實現了轉化,因而不損一兵一卒, 兵不血刃便平定了西突厥。 裴行儉的機變,還有一次突出表現。當北面的東突厥又叛唐時,唐將蕭 嗣業屢戰屢勝,因而產生驕傲情緒,放鬆警惕,被突厥兵借連綿雨雪天突然 襲擊大營,受了慘重損失。高宗特別任命裴行儉力行軍大總管,帶領豐州都 督程務挺和幽州都督李文 ,統兵30萬,殺奔東突厥的巢穴朔州,到了朔 州,裴行儉對部將說: “對待自己的將士必須誠懇,而對待敵人則‘兵不厭 詐’。前不久,蕭嗣業有勇無謀,所以遭受失敗。我怎能蹈他的覆轍呢?” 於是偽裝了三百輛糧車,每輛車內埋伏五名壯士,一律手侍短刀強弩;而護 送 “糧車”的卻是幾百名老弱殘兵。“糧車”慢慢前進。另外有幾干名精兵, 在糧車前方路旁險要處埋伏著,隨時可以接應這數百輛 “糧車”。突厥騎兵 登上高處瞭望,見唐軍的 “糧車”來到,非常高興,快速衝上前去搶奪,護 送 “糧車”的老弱殘兵見敵騎衝來,立即散開逃走,任憑敵騎搶走“糧車”, 突厥騎兵輕而易舉地奪得 “糧車”,個個喜出望外,跳下馬來,讓馬匹去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