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3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投奔東都之後,她非但沒能如願再得富貴,如今更是淪為囚婦。

  後半生最有可能的結局,就是在到了邊地之後,被配給屯軍的粗漢罷了。

  一生富貴,徹底破滅。

  她雙目緊緊地盯著那輛六駕車,知秦王和那個女子此刻就在車中,嘴唇不停地顫抖,目光漸漸狂亂。

  為何會是這樣……

  一切原本不該如此。

  她才是秦王李玄度的原定配偶。

  倘若沒有當年的變故,如今坐在這輛六駕車中的女人,應當是自己才對。

  她差一點,就是皇后了。

  她突然從地上站了起來,朝著道上的那輛大車,不顧一切地狂奔而去。

  「殿下!秦王殿下!是我啊,蕭若蘭!救我!看在往昔的情分,求你救蘭兒!我不想發邊……」

  她嘶聲力竭,大聲狂呼。

  領隊大驚失色,急忙帶人追了上來,將她撲壓在地,又捂住她嘴,沒想到她力氣竟大得異乎尋常,奮力掙扎,又狠狠咬住了阻攔自己的士卒的手,待那人吃痛甩開她,又繼續大聲狂呼。

  領隊怕擾了車中的人,抓起地上的一把泥草,胡亂塞進她口,這才堵住了她的聲。

  菩珠靠在李玄度的懷中,半睡半醒,隱隱聽到外頭傳來一陣嘈雜聲,動了動身子,含含糊糊地問:「怎麼了……有人在叫你嗎……」

  李玄度視線落在手上的書卷之上,眼睛都未曾眨一下,只輕輕地拍了拍她,柔聲哄道:「沒有,你聽錯了,繼續睡吧。」

  菩珠哦了一聲,實是困,在他懷中尋了一個最舒服的姿勢,眼睛一閉,又睡了過去。

  馬車很快從從道上經過,朝著京都的方向,疾馳而去。

  第153章

  兩天後, 秦王夫婦帶著小世子抵達京都。

  西永樂門通往皇宮的大道除塵灑水,一早沿途便布衛了數千名的北衙禁軍。官兵皆亮盔明甲,手持長戈, 神情肅穆, 英偉雄壯。宗室百官, 從端王和郭朗以下,冠服整齊, 列隊候在城門之外。而那些聞訊自發趕來的民眾, 則有序地等在禁軍後的道路之側, 亦在翹首等待,隊伍綿延, 長達數十里。

  正午, 當旗纛和那隊人馬的影出現在視線里, 永樂門的附近起了一片騷動,附近的民眾紛紛跪地拜迎。

  端王和郭朗等人亦面露喜色, 立刻率著身後的宗室百官, 疾步上去迎駕。

  隊伍前方的六駕大車向著城門漸漸行來,車身前方與左右兩側的遮簾全部捲起,一覽無遺。只見車上並肩坐了一對年輕夫婦, 男子俊逸英偉,女子珠輝玉麗,正是秦王王妃二人,王妃膝上還抱坐了小世子, 那玉雪小娃甚是膽大,絲毫沒被這陣仗給嚇住, 睜大一雙烏溜溜的眼,好奇地東張西望。

  民眾見狀, 興奮無比,官道兩旁的野地里,發出陣陣歡呼之聲。

  車中,秦王夫婦面帶微笑,向道旁的民眾含笑致意,歡呼聲變得更是響亮,此起彼伏,不絕於耳。

  端王郭朗帶著宗室朝官迎跪於道,將秦王夫婦接入城中。緊跟大車的使團車隊亦入城。最後是隨扈的張捉張石山等五百親兵,在響徹耳畔的歡呼聲中,踏馬前行。

  這一路的行程雖漫長,但這一刻,眾人皆是精神奕奕,昂首闊步,分享著那萬人之上的無上榮耀。

  秦小虎騎馬,特意行在隊列之末。

  昨日駱保告訴他,已提前派人去通知了他家中的親人,他們今日應當會來城門口迎接他。秦王特許他可提早脫隊與家人團聚,回去之後,安心等待封賞。

  離家之時,他還是個十五六歲的少年,而今歸來,已近而立,家中的親人也只剩下年邁的祖父母了。

  耳邊人聲嘈雜,他不斷地看向左右,在人頭攢動的人群中尋找著,快到城門口時,他的目光定住了,隨即迅速翻身而下,朝著路邊走去。

  一雙白髮蒼蒼的老翁老媼,被特許越過禁軍等在路旁。二人相互攙扶,看著軍士一排排從面前走過,眼看隊列就要走完,還是不見孫兒,正焦急著,忽見一人大步走到面前,高聲喚著阿翁阿婆,納頭便拜。看去,他高大黧黑,二人起先不敢相認,片刻後,才終於從他的臉容五官里依稀辨認出了舊日孫兒的幾分模樣,這才相信眼前所見,上前便將孫兒緊緊抱住,一時間,祖孫三人,激動落淚。

  秦小虎和祖父母抱頭哭泣片刻,擦去眼淚,笑道:「往後孫兒再不用打仗了。秦王殿下還特許孫兒離隊,這就和二老回家,往後侍奉膝下,以盡孝道。」

  「好,好,往後再不用打仗了,這就家中去……」

  秦家翁媼口中喃喃念著,想起當年秦王夫婦偶投宿家中,在他們面前不過是偶提及孫兒罷了,沒想到他二人始終記在心中,多年不忘,感激萬分,朝前方那輛已入了城門的大車再次下跪,恭恭敬敬磕頭,這才起身,被孫兒扶著,歡歡喜喜歸家。

  近旁之人,有羨慕的,有唏噓的,議論紛紛,久久不散。

  三日後,秦王李玄度登基,改年號景和,即日啟用,向天下發布即位詔書。

  在詔書中,他回顧了太祖太宗兩代開山帝王和聖仁太皇太后的豐功偉績,表示自己將守邦承業,勤勉兢畏,誕揚清正,聿致和治,開諫諍,拔茂材,大赦天下,安泰民生。

  他登基後,發布的第一道詔書,是立後詔。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