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阿菊意外又歡喜。

  小女君從小就愛蜜糖味道,可是自己已經想不起來了,她上一次嘗到蜜味是什麼時候。

  她小心地倒了一盞,笑著遞給菩珠。

  菩珠其實更想給阿菊喝。

  自己從高燒醒來之後,很多地方都變得和以前不一樣了變化雖然微妙,很難講清楚緣由,但自己心裡卻很清楚。

  從前的她,或會渴望這種在飽腹之外還能令人口舌愉悅的精食,但現在,就好似她突然又變嬌氣受不住凍了一樣,她的身體對於精食美饌的渴求,忽然也跟著消失了。

  但她知道阿菊不會受。何況這是張媼對自己方才那一番聽起來在維護她的話的反應,類同位高之人對不如己者的摻雜了些施恩意味的獎賞。推辭或者當她面轉給別人都是不妥。最好的反應是接受,再顯出自己的感激之情,如此,施恩一方才能獲得期待中的滿足之感。而反應越誇張,對方獲得的滿足也就會越強烈。

  這不過是菩珠從前為了固寵而揣摩出來的其中一點小小心得而已,拿來應對張媼,實在太過簡單。

  讓對方高興還是很有必要的。畢竟,即便接下來自己真的可以離開這裡回京都,也不是今夕明朝。似是在她十六歲這年的春夏之交,那就是還要好幾個月。張媼不是個寬厚待人的,她高興了,若是阿菊在她手下能多一分輕鬆也是好的。

  不過似這種小事,也沒必要太大的反應。

  菩珠只是笑著接了,向張媼道謝,嘗了一口,贊道:「又香又甜。張阿姆你好手藝,叫我想起小時候我在家中吃的蜜羊乳了。」

  菩氏女的祖父從前到底是什麼官又怎麼犯的事,張媼自然不清楚,但很大很大,那是必定的,家中廚子想必也和皇宮裡給皇帝皇后做飯的御廚差不多了。自己做的東西能讓菩小女君這麼稱許,張媼心情大悅,笑眯眯地道:「可惜蜂蜜精貴,也不是天天都能做的。你若覺好,下回再做你不在的話,我讓阿菊給你帶去。說起來,你菊阿姆做的菜餚很是不錯,明天起幫廚好了,那些劈柴擔水的活,我讓別人做。」

  菩珠欣喜:「那我替我阿姆多謝張阿姆了!張阿姆你長命百歲,多福多壽!」這回她倒是真心實意了。

  阿菊雖天啞,卻是心如明鏡。

  想從前小女君何等的身份,如今卻為了自己連張媼也要討好,心中不禁一酸。

  一旁張媼兀自還在說個不停:「……我聽人說小女君你的父親當年可是大使官,祖父更是了不得,做的是極大的官,到底犯了何事,怎的你就流落到了這裡?」

  阿菊心裡一緊,怕小女君被勾出往事傷心,正要上去阻止,卻聽小女君微笑道:「當年我小,記不清楚,大人也不與我講,糊裡糊塗就來了這裡,想來應是犯了天威。」

  張媼嘆息:「可憐,花兒一樣的女娃,這是遭了孽。好在模樣好,好嫁人,等嫁了個好人家,往後日子也就好起來了……」

  張媼終於不再追問了。

  阿菊又望向小女君。

  她也正看過來,沖自己飛快地䀹了䀹眼,一笑,露出兩顆這裡少見的雪白而整齊的小門牙,模樣俏皮,看著絕無半分難過之情。

  阿菊這才鬆了一口氣,這時外頭喊話,說使團的人都起了,讓立刻送早食出去。

  庖廚里立刻忙碌起來,阿菊也一道去送早食,人都出去了,最後只剩菩珠一個人守著灶膛。

  周圍安靜了下來。

  菩珠撥了撥柴火,看著爐膛里跳躍的火苗,一口一口,慢慢地喝著盞中蜜乳,臉上方才的笑容,漸漸消失了。

  菩家獲罪,是在八年之前,那時,在位的還是明帝——本朝終結百年亂世一統天下,立國後的第三位皇帝,如今孝昌皇帝的父親,在位四十又一年。

  而要說菩珠祖父之罪,則須從本朝如今尚在的姜氏太皇太后說起。

  姜氏出身將門,父跟隨本朝太祖東征西戰,立下赫赫戰功,太祖駕崩,太宗繼位,時年十五歲的姜氏被立為皇后。

  姜氏一生無所出。十年後,太宗駕崩。

  太宗子嗣不振,在位十年,只得了一個地位頗低的陳姓嬪妃生的皇子,便是明宗。當時明宗才十歲,齠年登基,姜氏遵先帝遺照,以嫡母身份輔佐幼帝代為聽政,定年號宣寧。

  姜氏是個奇女子。

  李氏皇朝立國後,北方一直有著前朝所遺的邊患。北人建立了統一而強大的狄國,騎兵銳不可擋,而中原方歷經百年戰亂,國內百業衰微,人口銳減,錢糧匱乏,立國後的二十年裡,雖休養生息,但國力一時難以恢復,對北狄一直處於防禦的劣勢之態。太宗駕崩時,北狄正兵強馬壯,趁中原李氏皇朝皇位更替、婦人當國的大好機會,舉兵南下,號稱控弦百萬,大有一舉吞併中原之勢。

  李氏皇朝當年的開國武將此時大多已經凋零,大將難尋,傾舉國可動員之錢糧,最多亦只能支撐三十萬兵馬一年的戰事。面對來勢洶洶的強敵,國岌岌可危,朝堂一時風聲鶴唳,人心惶惶,不少大臣主張避戰,不如納貢求和,又百般論證,只要不打仗,所納之出,遠不及迎戰所廢之錢糧。

  帳算得是不錯,卻被當時年僅二十五歲的姜太后一口拒絕。她頂住巨大壓力,提出以戰謀和的主張,在親王定北王李延的支持下,大膽啟用當時已年過古稀的老將軍長平侯梁棟和自己的族弟姜虎領兵迎戰。老將軍坐鎮指揮,姜虎軍事奇才,利用北狄的輕敵,設計誘敵,幾次交鋒過後,次年,最後一場大戰,大敗北狄,引發北狄朝廷內部動盪,諸王紛爭。狄人被迫收縮,退兵求和。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