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9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周楠是有大名士的名頭,但他這個名聲來自抄襲前人詩詞,就其智商和讀書考試的能力來說,也就中等,丟在古人堆里毫不起眼。基因先天不足,他也不指望兒子們將來中舉人中進士,當大官。

  如果自己混得好,朝廷恩典,也就恩蔭一個孩子做官,其他的怎麼辦?

  做鹽商倒是一條好出路。

  到兩淮販鹽這事,周楠以前也和李偉父子提過,想拉起他們一起干。

  李家父子好象很動心的樣子,如今,此事倒是可以實施了。

  周楠就將自己的思路和史文江講了講,最後道:“文江,我和李家父子矛盾頗深,可私人恩怨歸私人恩怨,利益歸利益。沒有永遠的仇人,只有永恆的利益,這事倒是可以做。畢竟,鹽道和巡鹽御史都是王府系的人,要想走通這條門路,沒他們二人不行。”

  “我是這麼打算的,到時候弄個商號,掛我大兒子的名字,由岳父和大舅哥出面,弄個三四萬引。到時候我和李家各占七三開,我七他們三。至於武新化等人的鹽引,也隨手幫他們一個忙,將來在場面上還需要他們幫襯。”

  周楠越說越興奮,眼睛裡閃閃發光。

  史文江搖頭:“這事成不了。”

  周楠驚問:“為什麼?”

  史文江:“李家父子最近倒霉了,自保都夠戧,哪裡還有精神去說鹽引的事情。”

  周楠忍不住道:“堂堂未來的國丈國舅,誰人敢惹?好歹也得給點面子,不至於無法自保吧?”

  “恰好有一人能整治他們?”

  “誰,難道是裕王?”周楠問。

  “不是。”史文江說:“是李王妃。”

  周楠:“如果是李王妃要清理門戶,那別人還真不好說什麼?”

  原來,事情是這樣。李家父子這幾年幹的事情實在有些過火,已經激起了朝野公憤。

  先有遼東軍馬案,李家父子以次充好,中飽私囊,致使邊鎮軍心沸騰,接著是李高和嚴黨勾結為軍器供應生鐵。

  前陣子,又為景王打造就藩的金銀用器。

  他們卻不管,嚴黨是王府系的政敵,而景王則直接就是裕王的皇位競爭者。

  這一對父子就是無原則,無立場,利慾薰心的小人。

  本來,看到李妃的面子上,王府裝著看不到。

  不過最近風向好象變了,裕王最近迷上了幾個新納的妃子,到李妃那裡的次數也越來越少。對她的態度也變得不客氣,動輒就是一通教訓。端午節的時候,李家父子進府赴宴,席間言行不當,觸怒了王爺。

  王爺也不客氣,歷數二人劣行,命人將他們二人轟了出去。

  李妃也知道自己在裕王那裡漸漸失寵,還好有她生了世子這根獨苗,可保地位不墜,但任由父兄這麼胡鬧下去她在王爺那裡的情分只怕會日間淡薄。

  就下了嚴令,免出李高的所有職務,讓父子二人在家面壁思過,沒她點頭不得出府一步。

  聽史文江說完這段話,周楠也是很無奈。據他所知,在真實的歷史上現在的裕王未來的隆慶皇帝是個嗜好聲色犬馬之徒,又喜新厭舊。在登基為帝之後,無女不歡,確實不怎麼寵李妃。好在他做皇帝不幾年,就因為服用丹藥暴斃命。否則,若是再生下皇子,子憑母貴要來爭儲君之位,這大明朝也不知道會變成什麼模樣。

  顯然,李妃也感覺到了危機。

  別看李偉李高父子現在飛揚跋扈,任誰都不放在眼裡。其實他們的權勢來自李妃,李妃的權勢來自裕王,歸根結底卻是來自皇權。

  沒有了李妃在後面撐腰,他們就是個山炮,甚至比周楠還不如。

  看來做鹽商的事情找他們也沒用,需要擱置一段時間。

  或許要等到嘉靖去世,裕王登基才弄得成。

  問題是,真到那個時候,人家李偉李高搖身一變成為皇親國戚,未必就肯同周楠合作。

  周楠很是失望。

  第三百八十七章 簡直是一場鬧劇

  第二日周楠進了皇城,上順天府鄉試前的最後一節課。

  在學生們當中周楠卻沒看到陳矩,想必他是負氣不來了。

  周楠禁不住搖頭:這人氣性還真是大。

  這一天的課程也沒有什麼好說的,照本宣科念完。周楠因為心中有事,也不耽擱,又回到了道錄司。

  史文江已經辦完事回來在公房裡等著,見周楠過來,就關上門,將三張紙遞給周楠:“司正,屬下好象還真是被人給騙了。”

  周楠:“怎麼說?”

  史文江一臉的頹喪:“在下今日忙了一天,又通過其他關係買了三份卷子,可題目都不一樣。我現在也糊塗了,這究竟哪一份是真,哪一份是假。”

  周楠展開來一看,果然如此。又問:“這三份卷子你是從什麼地方弄來的?”

  史文江:“一份是禮部的門子,一份來自翰林院,第三份則來自順天府學政衙門。看來,都不可靠。”

  周楠將這三份卷子還有昨天史文江的那份,並武新化所購得那份一併擺在案前,端詳了片刻,心中依稀有了個念頭,問:“文江,你覺得這幾份卷子中哪張的可信度最高?”

  史文江想了想,遲疑道:“如果要說可信度,或許順天府學政和順天府衙門的兩張高一點。畢竟這是順天府的鄉試,他們那邊探題也方便些。按照我朝科舉制度,大宗師臨案,所在省的巡撫要出面迎接,並妥善安置。大宗師還得披紅掛花亮馬夸街,以示鄭重。順天府雖然就在京城,可規矩壞不得。”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