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8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周楠抽了一口冷氣:“這事連你也知道了?”

  史文江從袖子裡抽出一封信遞過去:“司正且看。”

  周楠接過開,撕開一信封,裡面又是三句話:大哉堯之為君也;君子居之;人無遠慮必有近憂。

  也是三道《論語》題。

  這才笑道:“原來這是文江給我買的題目啊?”

  史文江嚴肅地說:“正是,大人的功名關係到未來的前程,也關係到在下衣食,不可不慎。我不知道司正的制藝如何,又是否能夠能拿到舉人功名。不過,小心無大錯。速速去做了題,背熟了,好進考場。”

  “這個……”

  史文江不悅:“怎麼,司正害怕了,所謂富貴險中求,你可不是這種迂腐之人。放心好了,此事甚是隱秘,就算將來事發,在下一肩擔了,牽涉不到大人的頭上。”

  這話已經說得不客氣了。

  周楠苦笑:“文江,我自己不是那種迂夫子,若有捷徑,自然會走。不過,這事我總感覺到有什麼地方不對。我這裡另外有一份題目,你過目。”

  說著就將武新化買的題遞給史文江,又將先前所發生的事詳細地說了一遍。最後苦笑道:“文江,武新化買了考題,你也買了考題。你們的題目又不一樣,誰真誰假也說不清楚,你休要被人騙了。”

  聽到周楠這麼說,史文江大怒:“司正你這是在懷疑在下嗎,我這可是從京城中有門路的人手中購得的,那人我也信得過。哈,對了,武員外的考題花了一千兩,我的花了一百,司正是不是先就存了便宜無好貨的念頭。你說我被人騙,仔細大人反被別人給哄了。”

  周楠笑而不語,對於恩師王世貞,他自是佩服得五體投地,也絕對相信他的打題工夫。武新化所購得的考題中有兩道和王世貞一樣,相比之下,他相信武員外更多一點。如果沒有猜錯,史文江應該是被人設了套。

  可是……不對……周楠心中突然一凜,不對,賣題人並沒有收錢,而是讓大家先打欠條,等到中舉之後才過來收錢。如果考題是假的,對他又有什麼好處,那不是做無用功嗎?

  這就蹊蹺了。

  看到忿忿的史文江,周楠說:“文江休要置氣,這事我感覺總有什麼地方不對,還是慎重些。對了,你這個題目是從誰手裡拿到的?”

  史文江:“一個在京待考多年的舉人,他的一個親戚是順天府的推官的家人。這次鄉試由順天府主持,應該不假。”

  周楠沉吟:“文江,此人應該不會只買了一份考題,你再下去訪訪。看看,這份卷子除了賣給我之外還賣了什麼人。另外,應該還有其他買家,也買幾份回來。武員外那邊你也要去查查,查查他手頭的卷子又是誰賣出來的。”說完,他最後補充一句:“尤其是武新化那裡要多留些意。”

  史文江:“好的,今日實在太晚,屬下明日就去查,司正放心好了。此事關係重大,如何能讓別人知道,我一個人就行。”

  夜已經很深了,說了半天話,周楠也沒有睡意,就和史文江說起武新化想要拿到鹽引和自己合股的事。

  史文江冷笑:“大人就這麼點見識,這點小錢也瞧得上?”

  周楠不解:“文江何出此言?”

  史文江:“武新化本小利薄,以往每年也就三千引額度,他這次聚了不少兩淮小鹽商,最多十幾家出頭。周大人你若幫他們這個忙,分得一成股份,每年也就兩三千引吧,能有多少油?堂堂天子近臣,未來的駙馬都尉,就這麼點眼界,真是好笑。”

  周楠有點尷尬:“文江,駙馬不駙馬的休要再提。”

  史文江:“按我大明朝的綱鹽制,持有鹽引的商賈按地區分為十個綱,每綱鹽引為二十萬引,每引折鹽三百斤。兩淮乃是天下第一大鹽場,有四綱八十萬引。從開國到現在不知道製造了多少富可敵國的富豪,揚州城裡的大鹽商誰手頭沒有一兩萬引,多的甚至有五萬。大人為了區區一成股份,兩三千鹽引殫精竭慮,真是不合算。依我看來,要做就自己做。武新化他們,也只配給司正跑腿。”

  “啊,真是一語驚醒夢中人,文江此言大善。”周楠擊節叫好。

  是啊,我去幫武新化他們走門路所需要耗費的精力和自己單幹所耗費的精力相同,也用動用一樣的關係,那為什麼不將利益最大化呢?

  周楠現在的收入很是微薄,每月也只有可憐巴巴的一點俸祿和衙門裡的自有資金,根本就不夠用,就連每月三兩的俸祿銀子也被扣了四年。

  一應開銷都得問荀芳語要,這實在是有損他一個大男子漢一家之主的尊嚴。好在上次販賣銅錢武新化送了點辛苦錢,才面前擺脫窘境。

  他現在已經有兩個兒子,荀芳語眼見這就要生產。周楠痛感自己生育能力太強,在有生之年,才生十幾個孩子都有可能。

  這些討帳精一但成年就會問自己要房子要土地要嫁妝,為人父母怎麼也得提前給他們準備好啊!

  說到這裡,或許有人會說,兒孫自有兒孫福,莫為兒尋做馬牛。他們要想過上好生活,自己去奮鬥。

  話說得輕巧,可未來的事情誰說得清楚呢?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