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0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朱聰浸出自代王府,乃是根正苗紅的朱家人。

  老朱家的子弟取名字按照規定,每五個字的命名,以火土金水木相生之順序,依次以偏旁命名。比如名仁宗的名字是朱高熾,是高字輩的火旁。他的兒子明宣宗瞻基,是瞻字輩的土旁。到後面,英宗朱祁鎮,代宗朱祁鈺是祁字輩的金旁。

  如今的嘉靖皇帝名字叫朱厚熜,屬火字旁。這個朱聰浸是水字旁,說起來比天子還高一輩,妥妥的朱皇叔啊!

  代王的封地在山西大同,朱元璋建立明朝之後,為了防禦北方遊民民族入寇,在北地封了六個親王,建立幕府,稱之為開國六王。其中實力最強的是就是燕王,也就是後來的成祖。

  第一代代王性格火暴,又看不上當時的皇帝建文帝,和成祖非常親近,被朝廷削去了王爵。

  靖難時,代王堅決地站在成祖一方,出錢出兵,立下不小功勳。因此,有明一朝,代王系頗受朝廷信重。

  “哦,原來這人就是王大人你說的周楠,我看也不怎麼樣嘛!”空腹喝酒醉得快,朱聰浸估計酒量也有限,竟滿面通紅,舌頭也有點大,他揮了揮手:“不用多禮,隨意,隨意。”

  王大人朝周楠遞過去一個眼色,意思是說:抱歉,這人就是這個脾氣,你別放心上。

  周楠微微一笑,坐了下去。他一個八品小官,還是朝不保夕的那種。人家可是宗室封爵之第十一位奉國將軍,兩人地位相差實在太大。

  王若虛問:“朱大人這次來京城緣何如此之早。現在才十月,距離過年還有兩個月。”

  “過年,過什麼年,飯都吃不上了,誰還管得了那麼多。依我說,朝廷廢了我這個爵位才好,咱也落個自由之身。”朱聰浸破口罵起娘來:“禮部欠我三年俸祿,我都快到舉家食粥的地步了,這次他們若不將欠的薪俸一個不少的發來,我就不回山西了。朝廷出奸佞了,禮部最多。”

  周楠聽得心中迷惘:皇族的俸祿禮部也敢欠,還欠了那麼多年,膽兒夠肥的啊!

  第一百七十八章 潤筆幾何

  明朝初年本設有宗人府,以親王任宗人令管理皇室宗親所有事務,權力甚大。

  靖難之後,成祖將宗人府的權力收歸中央,由禮部儀制清吏司負責皇族管理,主要工作是每隔十年造一次玉牒統計朱姓人口,發放俸祿。

  王若虛有點吃驚:“都欠了三年俸祿了,確實過分啊!”

  朱聰浸忿忿道:“還能有假,我一年才能來京一次,每次勾留不過半月。禮部就是因為這個緣故故意打馬虎眼,諸多拖延,拖到我不得不離京那日,真是小人行徑。

  原來自成祖的靖難之役,活生生從侄兒建文帝手頭將皇位搶了過去之後。上行下效,明朝的王爺們都喜歡造反,成祖駕崩之後,他的次子朱高煦不忿父親將皇位傳給生性懦弱又帶有殘疾的大哥朱高熾,起兵謀反。到正德年的時候,又有寧王的寰壕之亂。

  中央政府是真得被那些野心勃勃的王爺們弄怕了,對各地藩王實行嚴格的管制。親王和郡王成年之後,必須離京就藩。

  皇族人員終身只能住在專門為他們建成的城市裡,接受王府的官員嚴利的監視,不得出城一步。

  另外,所有皇族人員每月只能拿俸祿生活,不得從事其他行業。

  反正三個字:當豬養。

  不過,因為是朱家子孫,明朝又以忠孝治理天下。每年過年期間,親族都要在京城團聚,在太廟祭祀歷代先皇。所以,每年冬季朝廷都會下旨命各地方皇族來京朝拜。

  因為王爺們的封地有近有遠,遠的地方如湖廣、甘肅的路上就要走一月,所以偏遠的確的天家人都會提前一兩個月出發。

  今年的朱聰浸來得最早,原來是按理討薪的。

  王若虛和朱聰浸顯然是打過許多次交代的,彼此也熟,說話也沒有顧忌。勸慰道:“這幾年,朝廷對東南用兵,國庫空虛。一旦東南平定,會補的,你也不用擔憂。“

  “什麼對東南用兵,太倉每年兩百多萬兩銀中難道還少我區區六百石俸祿。你當我不知道,那些錢都被金上挪去修建宮觀了,陛下這是要餓死我們這些皇族啊?”

  私下議論天子,王若虛正要板著臉跟他講大道理。

  周楠忍不住一陣噓唏:“什麼,朱大人你一個奉國將軍每年才六百石俸祿,這也……”

  “這也太少了,怎麼,你當我是在說謊嗎?”朱聰浸大著舌頭道:“這六百石還拿不全,一半本色,一半是折色。”

  明朝時期,官俸有兩種:一種以銀子折算,謂之折色,另外一種即為本色,也就是米,布,這樣的實物,包括月米、折絹米、折銀米。

  周楠是老基層,如何不曉得這一點,頓時吃了一驚。本色一半,這也太狠了點吧!

  本色物資質量好壞怎麼算,糧食是米是穀子還是麥子,是陳是新都有講究。最要命的是,明朝的米價波動極大,豐年米賤,幾文錢一斤。遇到災年,一兩銀子都有可能。

  豐年你所領的折色是一千兩銀子,到災年就只剩一百兩,甚至十兩。

  堂堂天家子弟,收入甚至還比不過一個衙役,小吏,確實叫人無奈。

  問題的關鍵是,衙役和小吏的工資雖然低,可人家有外快,家中的人口也少,場面上的迎來接往也少。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