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史知縣想了想:“你先下去,此事我再和幾位典吏商議。”說罷,他厲聲喝道:“這幾日你且住在驛館,梅家媳婦失蹤一案繼續查。依本官看來,她無論是被人拐帶還是離家出走,估計都會藏在淮安城中。你要實心用事,本官估計還會在府城三五日。到時候你若破不了案,本官絕不容情。”

  “是是是,大老爺,在下一定勇於任事爭取早日破案。”周楠擦了擦汗,這一關總算是過去了。

  第二十九章 風流衙役浪一波(求推薦票)

  破不破梅家這個案子,其實對於現在的周楠而言已經不重要了。

  現在是大明朝嘉靖三十八年春末夏初,明世宗朱厚璁老先生在位四十六年,也就是說他還有七年就要駕崩。這個大明朝的董事長在位四十六年,有功有過。就周楠看來,此人的功還是大於過的,比如抗擊倭寇的侵略,樹立了中央權威。

  但這人喜歡打汞鍊氣,大修宮觀修長生法門,糜費巨大,再加上對東南年年用兵,使得國家財政處於崩潰的邊沿。據史料記載,在嘉靖皇帝末年,國庫存銀只餘十余萬兩。

  十萬兩白銀是什麼概念,以大米為本位換算成後世的人民幣也就一億多塊,還比不上一個揚州鹽商的身家,更別說維持這麼大一台國家機器的運轉了。

  他在位這四十多年間,活生生將仁宗、宣宗、正德等歷代帝王積攢下的那點家業敗了個乾淨。如果不是後來的內閣首輔張居正的隆萬大改革,明朝早就亡了。

  是人對於自己的錢袋子都會異常敏感,哪怕你是一個富有天下的皇帝。大約是感覺到情況有些不妙,又不肯削減自己的日常開支,嘉靖皇帝就開了海禁打起了外貿的主意,這才有後來江浙兩省的改農為桑。

  也因為開了海禁,隨著葡萄牙美洲殖民地的白銀的大量輸入,有了充足的貨幣供應,到張居正主政期間,才有以一切賦稅都以白銀計算的一條鞭法,才有後世的國庫充盈,活生生為大明朝續命百年。

  這一事件在歷史上並不出名,也常常為史家所忽略。不過,後來有人以嘉靖末年這一歷史事件拍了一部電視連續劇,恰好周楠看過。當然,在真實歷史上,這一條政令的影響並不算大,也沒有電視連續劇中那麼誇張。

  剛才聽到史知縣和師爺們議論今次外察,這才忍不住提了這個建議。

  改農為桑畢竟關係到百姓吃飯問題,不能不慎,肯定會遇到不小的助理。因此朝廷才頒布了一條獎勵江浙兩省農桑的政令,試試水看看下面的反應。

  因為有著對歷史的先知先覺,周楠敏銳地覺察到了這一點。中國人做事一向求穩,在一個政治鋪開之前,通常會選一兩個地方試點。如果史知縣能夠緊跟中央步伐,掐住了上層思路的脈門。別說免去這幾年的賦稅,就算他犯了最大的錯,朝廷袞袞諸公估計也會睜一眼閉一眼打個馬虎眼。

  如果這樣,史傑人這才年考應該能夠順利過關,頭上的烏紗帽也保住了。

  給縣尊立了這麼大的功勞,有他保著,歸縣丞拿我也沒有辦法,周楠這麼想。

  實際上,下來之後周楠也考慮過這個問題。他是史傑人一手提拔的人,若真有事情縣尊也沒有臉面,自然是要保的。自己還真是莽撞了些,直接從縣衙里殺出一條血路奪路而逃,簡直就是駭人聽聞。

  可是不逃,難道真被那姓歸的打得在床上躺個十天半月,大丈夫豈能任人宰割?

  史知縣外察的事情估計要過一段時間才有結果,他過得幾日才能辦完這事回安東。周楠接下來也沒有什麼事,就整日和師爺、衙役們在街上吃酒遊玩,將古代的淮安城裡里外外遊了個遍。

  至於梅家媳婦素姐失蹤案早被他拋之腦後,這個時候他還在乎這事?

  不覺過了四日,也不知道史知縣究竟在忙什麼,估計外察已經到了最關鍵的時刻,師爺和衙役們一大早就出去了,只留周楠一個人驛館裡無所事事。

  實在是無聊到了極點,周楠就信步出了驛館,走到淮河邊上進了一家茶棚,點了一壺香片一碟南瓜子,百無聊賴地看著江景。這裡正是淮安府的東碼頭,驛館通常都建立在交通方便之處,距離這裡也沒有幾步路。

  後世的人都說古代沒有工業污染,山青水秀藍天白雲,簡直就是世外桃源。真穿越了才知道,這都是屁話。在沒有科學的排污系統和垃圾處理體系的古代大都市,全城幾十萬人口的生活垃圾都朝河裡丟,真真是髒得不象話。

  只見,江面上浮著無數的爛菜葉子,黃白之物在波浪的推涌下一陣陣拍在岸上,泛起一層白色泡沫,被陽光的烘烤下簡直就是重口味。一群骯髒的鴨子在水中載沉載浮,大口吞食著來歷不明的食物。

  在碼頭上還聚集了許多船隻,大白天的船上卻看不到人影,顯得死氣沉沉。

  茶棚里除了周楠也沒有其他人,茶博士是個會做生意的人,口才來得。見周楠閒坐無聊,就挨過來攀談:“公差面生,卻不知道是府衙還是山陽縣衙的。府縣衙門裡的公爺小的都認識,卻沒見過你。”

  周楠笑道:“這淮安城中可不直府衙和山陽縣,難道我就不可能是河道和鹽道的人?”

  茶博正色道:“這淮安城大得很,也就府衙和縣衙距離這裡近些。鹽道和河道隔這半個城呢,難不成跑大老遠過來就為照顧小老兒的生意?”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