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8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瞧著,竟像是不想再殺「他」了。

  作者有話要說:  註:

  1、大宋重文輕武,軍/權基本掌握在皇帝手裡,所以李璋會說他們啥本錢都沒有

  2、關於苗賢妃的自稱「本妃」,因為宋朝的寢宮,大多不是××,而是××閣、××殿,所以宋朝的妃子,一般都是自稱本妃和本位這樣~(算是一個小科普/小聲BB)

  明天男主就要和他們對上啦~放心,不慫,就是剛!嘿嘿嘿,抱住大家~(づ ̄ 3 ̄)づ

  第61章

  [官家怎麼忽然就變了主意?]

  好不容易等到仁宗坐下, 苗賢妃便片刻也忍不了的、連忙伸手就拽住了仁宗的袖口。

  雖然顧慮著帝辛的在場,她也不敢明說,但她此時望向仁宗的眼裡, 卻滿是急色。

  「刀」已架好,她差的,也不過就是那最後一哆嗦。

  怎麼官家這一來, 說反悔就反悔了?

  這是個什麼道理?

  苗賢妃想不明白。

  但顯然, 和這些問題比起來,她更擔心的, 是她的福康該怎麼辦。

  在她看來,「李瑋」只要一天不死,她的福康便要跟著一天受罪。

  朝堂上的那些群臣官僚, 不會放過她的女兒。他們滿口仁義道德, 滿心祖宗律法,他們只知道她的女兒是李家婦,卻根本不明白, 福康到底都承受了些什麼委屈。

  他們從不會去想,福康公主之尊, 勉強自己去跟一個身份低賤、學識淺薄的人在一起會有多麼痛苦。他們只會逼官家把福康送回李家!

  緊緊攥著仁宗的袖子, 苗賢妃想跟仁宗討個答案。

  她想知道,他是怎麼想的。

  她想知道,福康應該怎麼辦。

  她想問的有很多,只可惜,宋仁宗握住她的手, 卻只是把她的手,從自己的袖口上撥了下去。

  「朕把福康嫁給公炤,是希望福康能替朕彌補些太后的生身之恩, 這點並不會變。只是福康頑劣,這兩年來,做下不少荒唐事,依朕來看,還是先讓她繼續在宮裡閉門思過的好。」

  公炤,這是原身的字。

  宋仁宗這兩句話,既是說給苗賢妃聽的,也是說給他口中的「公炤」聽的。

  為什麼他急急趕來,倉促攔下苗賢妃對「李瑋」的毒害?

  前一句話里,他給了答案。

  五年前,他是念及生母的恩情,才把福康嫁的「李瑋」。本來,這是出於仁孝之心才辦的好事,他如今,又怎麼能因福康婚事不順,便對「李瑋」干出這樣不道義的事?

  他那話里說的,無非就是這個意思。

  可,帝辛不是苗賢妃,他沒有苗賢妃那麼好騙。

  他從宋仁宗的話里,委實是聽到了許多——

  一個「當初」,一個「如今」,宋仁宗的意思,說簡單點,其實就是「不忘初衷」。

  他的「初衷」是什麼?

  扶持李家、抗衡曹家。

  顯然,「李瑋」若是身死,那他和李家,就不再是「結親」,而是要變成「結仇」了。不管李家怨不怨他,到時,他必是不敢再用李家。

  但,這還不是最重要的原因。

  李家無權無勢,棄便棄了。他想扶持小家族去與曹家抗衡,也不是非選李家不可。他的選擇,可以有很多。

  他真正顧慮的,是「世上沒有不透風的牆」。

  皇家的牆也一樣。

  一旦有人把他和苗賢妃毒殺駙馬的消息傳出去,那不必想,他這一生的仁孝之名,都將毀於一旦。

  他不會允許這樣的事情發生。

  勵精圖治數十載,他真正要的,不過就是做個賢君、青史留名。

  這是他真正的「初衷」,也是他為之努力了數十載的理想。

  他不會讓它被毀。

  至於,他後面提到了福康公主的那句話……

  只能說,他既是在寬慰苗賢妃,也是在威逼「自己」吧。

  宋仁宗自是愛女心切,不願再把愛女推入「火坑」。

  可世間又沒有哪個公主,是能在出嫁後還長居宮中的。

  那怎麼辦?

  他可不就得使些手段,讓「李瑋」和李家自己「識相」些嗎?

  「呵。」

  帝辛悶笑。

  「官家好威風。」

  他把玩著手裡的白玉杯,眼裡似笑非笑,「說什麼『賢明仁善』,官家難道都是裝出來的?莫不然,官家為何一次次欺我李家良善?一次次將我『李公炤』當傻子玩弄?」

  問題十分尖銳,偏偏,他又擺得一副閒適如常的模樣。如此,倒顯得他那口口聲聲喊著的「官家」,成了個笑話。

  專門挑著宋仁宗最在乎的「賢名」下手,帝辛眼見著仁宗要發怒,卻也不過是不緊不慢地睨了他一眼——

  「官家應該也知道自己命不久矣吧?」

  他問。

  話音剛落,便見宋仁宗的氣勢,陡然變得凌厲起來。

  顯然,宋仁宗雖然對他先前說的那些話也覺得惱怒。但這份惱怒里,他更多的是「被冒犯」的惱恨、是「私心」被人戳穿的惱羞成怒。

  而這句話不同。

  一個並無實權的「駙馬」,堂而皇之地在一個帝王面前說他命不久矣……

  「他」這是想幹什麼?

  謀反嗎?

  宋仁宗不動聲色地挑眉,這時候反倒冷靜下來。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