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8頁
她光顧著和愛人重聚,將與阿俏告別都給忘了。
當下兩人齊齊奔至汽輪最頂層的甲板,在岸上尋找阿俏的身影。正見到阿俏也站在岸上,沖他們揮手。阿俏身邊還有一名年輕男子,長身玉立,此刻正摘了頭上的禮帽向兩人致意。
「就是沈先生幫的我!」
男人倚在寇珍身邊,小聲將這一陣子發生的種種一點點說來。
寇珍越聽越是感激,可是想想又覺得不對:「這個壞阿俏,竟然瞞得這樣緊,事先一點兒風聲都沒有透給我。早知道我……」
早知道她該準備點兒出門旅行時用得著的東西,最好還能將她用慣了的那一柄廚刀帶上。
「人家早就給你備下啦!」
男人嘲笑寇珍,挽著她的手,帶她一起到兩人的艙房去,指給她看阿俏為她事先置辦下的各種物事,南方常穿的衣料和成衣,坐船旅行時用得到的各種藥品,除此之外,阿俏還真的在箱底放了一把厚背廚刀。
寇珍拆開一層層的牛皮紙,將刀緊握在手裡比劃一下,只覺得大小重量,無一不合適。
她在口中喃喃地喚著阿俏的名字:「真是……真是有心了。」
「是的,旁人已經幫我們幫到這田地了,我們還有什麼理由放棄呢?」男人在寇珍耳邊悄悄說。
他輕輕撫摸寇珍腦後梳起的圓髻,小聲說:「阿珍,說實在的,我還是喜歡你以前梳長辮子的模樣,那麼幹練,那麼爽利……」
寇珍登時將臉一板,故意說:「那現在就不幹練,不爽利了嗎?」
男人趕緊討饒:「哪裡?你梳起髮髻,這不是已經成我媳婦兒了嗎?」
寇珍一哂,她當年親手為自己梳起頭髮的時候,的確心如槁木死灰,再沒想到能有今天這樣的機會,迎來這樣的希望。
於是她轉頭對男人說:「以後,我乾脆也剪短髮了,你可許我麼?」
男人聽了寇珍這樣斬釘截鐵的口氣,心知這哪裡是來徵求意見的,趕緊說:「許,許,主廚大人有什麼吩咐,直說就是,我哪裡敢不聽?」
寇珍登時「嗤」的一聲笑,臉上像是綻放了花兒似的。她這一生,還沒有哪一刻像現在這般暢快開懷。
兩人所乘的汽輪,便也滿載著希望,遠遠地向南方進發。
錦江飯店內,眾人卻等不及了。
原本約定好的時間已到,而對手卻遲遲沒有出現,「洋派」一方派出的廚師已經有些等不及。
而中方則胸有成竹,一個個精神飽滿,準備迎接挑戰。
少時洋人們覺得再也等不得了,便交頭接耳地議論,有人站起來大聲說:「既然你們派出的廚師一直沒到,這一場,就算你們輸了!」
「哪有這種道理?」中華一方是由上海總商會的會長黃朋義出面交涉,直接說:「我們有事先定下由哪一位高手廚師應戰麼?」
「怎麼沒有……」那位高鼻深目的洋人說到一半,忽然語塞。
他們確實有和寇宏軒約好,要寇宏軒家的家廚第一個出戰打擂,而且要故意輸給他們。可是這種事先安排根本就見不得光,根本不能拿出來說事兒。
「此前有一位答應了要應戰的,可是今天早上突然送了消息過來,說是另有要事,趕不到現場了。」
「既然如此,我們也不能強人所難對不對?」黃朋義冷笑著說,「所以我們請出第一位應戰的師傅,是『杏花閣』的主廚盧師傅。」
「杏花閣」是上海名店,主營粵菜,這兩年在本幫菜上漸漸也擅長起來。主廚盧天明十歲開始學廚,在粵菜菜式上浸淫幾十年,近幾年被禮聘至上海之後,觸類旁通,廚藝更上一層樓。
這是此前參與應戰的中華一方商量好的結果。盧大廚廚藝精湛,人人景仰,大伙兒都認為,由他出戰,是再妥當不過的了。
等到阿俏趕到錦江飯店的時候,比試已經開始,雙方緊鑼密鼓地在廚下籌備。
這是雙方「打擂」的第一陣,至關重要,否則「洋派」一方也不會暗中使手段,卯足了勁兒要贏這一陣了。
這一陣的重要意義在於,贏了的一方可以給輸了的一方訂規矩,若是這一陣贏了,此後便很容易就能一帆風順地贏下去,但若是輸了,此後便很可能會處處掣肘,一輸再輸。
阿俏與幾位相熟的「同行」交流了一下,聽說了這一場比試的評審規矩,吃驚不小:「為什麼?」
她出聲也不小,這一聲,被對面不少正在聊天的洋人也聽見,紛紛朝她這邊看過來。
阿俏意識到這一點,趕緊放低了聲音,說:「為什麼將評判都交給他們?這……不大公平吧!」
有人無所謂地回答道:「本來就是讓洋人們見識見識我國烹飪手段的精彩之處,他們既然要評判,就都讓他們評判好了。」
阿俏聽了這話,雖然著急,可也不敢說什麼潑冷水的話,只蹙著眉頭坐在一旁。
上海出了這樁「打擂台」的事兒之後,阿俏曾經虛心向伯父阮茂才和伯母曲盛雪請教過「西菜」或是「西餐」的情況。
阮茂才出身阮家,自然沒口子地覺得中餐好,阮家菜最好。
而曲盛雪卻有自己的見解,「西餐也有西餐的長處,與中式烹飪不是一種風格。」
於是她就給阿俏講了一大堆關於西餐禮儀的知識。
當下兩人齊齊奔至汽輪最頂層的甲板,在岸上尋找阿俏的身影。正見到阿俏也站在岸上,沖他們揮手。阿俏身邊還有一名年輕男子,長身玉立,此刻正摘了頭上的禮帽向兩人致意。
「就是沈先生幫的我!」
男人倚在寇珍身邊,小聲將這一陣子發生的種種一點點說來。
寇珍越聽越是感激,可是想想又覺得不對:「這個壞阿俏,竟然瞞得這樣緊,事先一點兒風聲都沒有透給我。早知道我……」
早知道她該準備點兒出門旅行時用得著的東西,最好還能將她用慣了的那一柄廚刀帶上。
「人家早就給你備下啦!」
男人嘲笑寇珍,挽著她的手,帶她一起到兩人的艙房去,指給她看阿俏為她事先置辦下的各種物事,南方常穿的衣料和成衣,坐船旅行時用得到的各種藥品,除此之外,阿俏還真的在箱底放了一把厚背廚刀。
寇珍拆開一層層的牛皮紙,將刀緊握在手裡比劃一下,只覺得大小重量,無一不合適。
她在口中喃喃地喚著阿俏的名字:「真是……真是有心了。」
「是的,旁人已經幫我們幫到這田地了,我們還有什麼理由放棄呢?」男人在寇珍耳邊悄悄說。
他輕輕撫摸寇珍腦後梳起的圓髻,小聲說:「阿珍,說實在的,我還是喜歡你以前梳長辮子的模樣,那麼幹練,那麼爽利……」
寇珍登時將臉一板,故意說:「那現在就不幹練,不爽利了嗎?」
男人趕緊討饒:「哪裡?你梳起髮髻,這不是已經成我媳婦兒了嗎?」
寇珍一哂,她當年親手為自己梳起頭髮的時候,的確心如槁木死灰,再沒想到能有今天這樣的機會,迎來這樣的希望。
於是她轉頭對男人說:「以後,我乾脆也剪短髮了,你可許我麼?」
男人聽了寇珍這樣斬釘截鐵的口氣,心知這哪裡是來徵求意見的,趕緊說:「許,許,主廚大人有什麼吩咐,直說就是,我哪裡敢不聽?」
寇珍登時「嗤」的一聲笑,臉上像是綻放了花兒似的。她這一生,還沒有哪一刻像現在這般暢快開懷。
兩人所乘的汽輪,便也滿載著希望,遠遠地向南方進發。
錦江飯店內,眾人卻等不及了。
原本約定好的時間已到,而對手卻遲遲沒有出現,「洋派」一方派出的廚師已經有些等不及。
而中方則胸有成竹,一個個精神飽滿,準備迎接挑戰。
少時洋人們覺得再也等不得了,便交頭接耳地議論,有人站起來大聲說:「既然你們派出的廚師一直沒到,這一場,就算你們輸了!」
「哪有這種道理?」中華一方是由上海總商會的會長黃朋義出面交涉,直接說:「我們有事先定下由哪一位高手廚師應戰麼?」
「怎麼沒有……」那位高鼻深目的洋人說到一半,忽然語塞。
他們確實有和寇宏軒約好,要寇宏軒家的家廚第一個出戰打擂,而且要故意輸給他們。可是這種事先安排根本就見不得光,根本不能拿出來說事兒。
「此前有一位答應了要應戰的,可是今天早上突然送了消息過來,說是另有要事,趕不到現場了。」
「既然如此,我們也不能強人所難對不對?」黃朋義冷笑著說,「所以我們請出第一位應戰的師傅,是『杏花閣』的主廚盧師傅。」
「杏花閣」是上海名店,主營粵菜,這兩年在本幫菜上漸漸也擅長起來。主廚盧天明十歲開始學廚,在粵菜菜式上浸淫幾十年,近幾年被禮聘至上海之後,觸類旁通,廚藝更上一層樓。
這是此前參與應戰的中華一方商量好的結果。盧大廚廚藝精湛,人人景仰,大伙兒都認為,由他出戰,是再妥當不過的了。
等到阿俏趕到錦江飯店的時候,比試已經開始,雙方緊鑼密鼓地在廚下籌備。
這是雙方「打擂」的第一陣,至關重要,否則「洋派」一方也不會暗中使手段,卯足了勁兒要贏這一陣了。
這一陣的重要意義在於,贏了的一方可以給輸了的一方訂規矩,若是這一陣贏了,此後便很容易就能一帆風順地贏下去,但若是輸了,此後便很可能會處處掣肘,一輸再輸。
阿俏與幾位相熟的「同行」交流了一下,聽說了這一場比試的評審規矩,吃驚不小:「為什麼?」
她出聲也不小,這一聲,被對面不少正在聊天的洋人也聽見,紛紛朝她這邊看過來。
阿俏意識到這一點,趕緊放低了聲音,說:「為什麼將評判都交給他們?這……不大公平吧!」
有人無所謂地回答道:「本來就是讓洋人們見識見識我國烹飪手段的精彩之處,他們既然要評判,就都讓他們評判好了。」
阿俏聽了這話,雖然著急,可也不敢說什麼潑冷水的話,只蹙著眉頭坐在一旁。
上海出了這樁「打擂台」的事兒之後,阿俏曾經虛心向伯父阮茂才和伯母曲盛雪請教過「西菜」或是「西餐」的情況。
阮茂才出身阮家,自然沒口子地覺得中餐好,阮家菜最好。
而曲盛雪卻有自己的見解,「西餐也有西餐的長處,與中式烹飪不是一種風格。」
於是她就給阿俏講了一大堆關於西餐禮儀的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