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第三節 “經濟的季節”

  一、國民收入倍增計劃

  年6月岸信介內閣集體辭職後,自民黨內部進行總裁選舉。經過兩輪選舉,池田勇人當選,隨後被國會指名為首相,組成新內閣。池田原為大藏省資深官僚,吉田茂政權時當選為國會議員,並受到吉田的大力栽培,因而忠實地執行維持最低軍備、在美國保護下專心發展經濟的“吉田路線”。另一方面,岸內閣修改日美安保條約引起的強大反對運動也迫使池田政權實施“經濟之上主義”的政策。因此,池田上台後立即提出了“寬容與忍耐”的口號,努力實現各政治勢力和社會勢力的和解。首先,池田在組閣時注意任命“黨人派”政治家為主要內閣成員,調和黨內矛盾,並任命歷史上首位女性大臣;其次,以協商的態度處理與在野黨的關係。1960年社會黨委員長淺沼稻次郎被右翼青年刺死後,池田罷免了國家公安委員長的職務,並為悼念淺沼發表了演講。在進行大選時,接受社會黨的要求舉行黨首電視討論會;另外,在解決三井礦山、三池煤礦勞資糾紛時,儘量避免動用警察等暴力機構進行鎮壓,而是委任勞動大臣出面加以協調,以和平方式解決了曠日持久的爭端。

  年12月,池田內閣正式發表了著名的《國民收入倍增計劃》,其主要內容為在其後10年內使國民實際收入增長一倍。為實現這一目標,年均經濟增長率須超過7.8%。作為具體政策,政府在增加公共投資方面,制定了從1961年度開始的公路建設五年計劃、國有鐵路的柴油機化和複線化;在減稅方面,計劃從1961年開始,每年在個人收入調節稅和企業稅共減稅1000億日元,同時降低利息、復扶植公債和公司債的債券市場;在社會保障方面,計劃改善養老金保險,並逐漸提高健康保險的付給率。

  另一方面,池田內閣不僅在《國民收入倍增計劃》中提出了“為促進落後地區的開發及消除地區間的差距,應迅速制定國土綜合開發計劃,利用稅制、金融、公共投資、政府補助金等各種手段,促進適合當地的工業發展,提高當地居民的生活水平”,而且還在1961年制定了目的為“增加從事農業者的收入,使其達到從事其他產業者的生活水平”的《農業基本法》。該法在論述增加從事農業者收入的主要手段時,強調一方面通過擴大農戶的經營規模和機械化提高勞動生產率,從而使那些專業農戶只依靠農業收入便可達到城市勞動者的生活水平,另一方面則是通過不斷提高政府收購農產品價格的方式提高農民收入。1963年政府又制定了《中小企業基本法》,通過各種措施推動中小企業的設備現代化和專業化生產,以便提高它們的勞動生產率。

  與此同時,池田內閣積極推行擴大貿易的經濟外交。1961年6月,池田首相出訪美國和加拿大,隨後成立了加強雙邊經濟關係的日美經濟委員會;同年11月,出訪印度、巴基斯坦、緬甸、泰國,就擴大貿易和輸出資本問題達成協議;1962年11月,出訪德、法等西歐各國,因專心貿易問題,被法國總統戴高樂戲稱為“半導體推銷商”;恢復與發展中日民間貿易,1962年雙方達成《中日綜合貿易備忘錄》,並互設常駐貿易機構。

  在以美國為首的發達國家的壓力下,池田內閣也加快了貿易自由化的步伐。實際上,在池田內閣成立前夕的1960年6月,岸內閣制定了《貿易外匯自由化計劃大綱》,計劃在三年的時間內,將進口自由化率40%提高到80%。同年7月,池田內閣制定了《貿易和外匯自由化促進計劃》,決定到1962年10月,進口自由化率達到90%。1963年,日本從關貿總協定第12條國家上升到第11條國家,即不能以國際收支為理由實施進口限制。1964年,日本從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第12條國家上升到第8條國家,即禁止以國際收支為理由實施外匯限制。日本不僅實現了開放性經濟體制,而且進一步推動了經濟的高速增長。

  岩戶景氣結束後,經過短暫的調整,1963年和1964年的日本經濟增長率再次超過兩位數,這在很大程度上是因舉辦1964年奧運會而大幅度增加公共投資所致,所以被稱為“奧林匹克景氣”。作為經濟迅速發展的代表性成就,1964年日本加入以發展經濟、援助發展中國家、擴大貿易自由化為目標的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在賦予資本自由化義務的同時,日本成為發達國家中的一員。與此同時,日本不僅建成時速超過200公里的鐵路新幹線,而且也成功地舉辦了東京奧運會。

  二、兩黨激烈抗爭年代

  儘管統一後的社會黨在1958年5月的大選中得票率增加了2.6個百分點,所獲得的選票也增加了100多萬張,議席增加10個,在眾議院的總席位達到166個,議席占有率上升為36%,為歷史上最好的成績。但由於離選舉前社會黨第14次大會決定的“獲得過半數議席”、“建立社會黨政權”的目標相差甚遠,因而引起該黨內部極左派的強烈不滿與批評。他們指責黨的綱領曖昧、黨領導的主體性不強、對抗現體制的意識不明確是導致此次選舉失敗的主要原因。而西尾代表的極右派則認為社會黨被“總評”工會獨家控制,失去了國民政黨的性質是失敗的根本原因。當時反“安保”鬥爭正在興起之際,西尾又公開發表了“日美安全保障條約雖有不完善的地方,但有利於我國安全”的談話,結果受到黨內譴責處分。西尾遂率其支持者退出社會黨,在1960年 2月14日成立民主社會黨(後稱“民社黨”),當時擁有41名眾議院議員和18名參議院議員。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