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為向國民灌輸國家主義的教育理念,政府在1890年頒布了《教育敕語》。該敕語以儒家的家族主義道德以及近代國家主義式的愛國理念為基礎,強調“忠君愛國”、“忠孝一致”等觀念。同時顯示天皇不僅是最高的統治者,也是國民道德以及思想的中心。政府規定學校奉讀《教育敕語》,並從1903年開始在小學校中實施國定教科書制度,同時加強對修身課的講授。通過這些措施,將以天皇為中心的國體觀念滲透到國民意識中,從意識形態方面維護了天皇專制制度。

  在高等教育方面,根據1886年的《帝國大學令》,政府將東京改為帝國大學,1897年改為東京帝國大學。此後陸續建立了京都、東北、九州、北海道、朝鮮半島的京城、台灣的台北、大阪、名古屋等就所帝國大學。另一方面,私立學校也迅速建立起來。1868年福澤諭吉創辦慶應義塾(後來的慶應義塾大學)、1875年新島襄創辦同志社英文學校(後來的同志社大學)、1882年大隈重信創辦東京專門學校(後來的早稻田大學),以及1879年的東京法學校(後來的法政大學)、1881年的明治法律學校(後來的明治大學)、1885年的英吉利法律學校(後來的中央大學)、1886年的關西法律學校(後來的關西大學)等。當時還創辦了許多女子高等院校。

  年,政府全面改革學校教育體制,制定了《大學令》,許可成立單科大學、公立及私立大學。同時修改《高等中學校令》,允許成立公立、私立高等中學以及兼有初中的七年制高等中學。這些措施推動了中學教育的普及,1900年時,職業學校以上學校的學生僅有2.5萬人,到1925年增加到13萬人。知識階層的擴大使得城市中間階層增加,推動了大眾文化的形成。當然,大眾文化與義務教育的進一步普及有關。1930年,在適齡兒童的小學就學率方面,男女均達到99.5%。正是在這一基礎上,出現了批判政府教育統制措施、主張尊重學生個性與自主的自由教育運動的呼聲,而且也出現了成城小學校、自由學園等實踐自由教育的學校。

  二、傳媒與文學藝術

  隨著文明開化的進展,以報紙為中心的傳媒也發展起來。戊辰戰爭時就已經出現了平民的報紙《中外新聞》及政府的報紙《太政官日誌》,但最早的日報是1870年的《橫濱每日新聞》。在19世紀70年代,《東京日日新聞》、《朝野新聞》、《朝日新聞》等報紙陸續創刊,同時也出現了雜誌。到80年代,受自由民權運動的影響,多數報紙成為發表政治主張的政論報紙,被稱為“大新聞”,當時也有提倡中立立場的《時事新報》。另一方面,也出現了被稱為“小新聞”的娛樂性報紙,例如1975年創辦的《讀賣新聞》等。進入19世紀90年代以後,以新聞報導為重點的全國性商業報紙出現,例如報社設在大阪的《朝日新聞》、《每日新聞》等。到日俄戰爭時,又出現《萬朝報》、《二六新報》等大眾性報紙,用大字標題渲染一些社會性新聞。1898年時,年發行量在千萬份的報紙有五家報紙,其中最多的為《大阪朝日新聞》,年發行量3621萬份。當時全部報紙每天的發行量約在5萬到12萬份。

  明治初期的雜誌有明六社的《明六雜誌》、福澤諭吉的《民間雜誌》等政論雜誌,到明治中期後,出現了《國民之友》、《日本人》、《太陽》、《中央公論》等綜合性雜誌,與報紙一道發揮了輿論陣地的作用。除此之外,還有學術雜誌和文學雜誌。明治後期,在工人運動逐漸興起的影響下,出現了反映勞工問題的《勞動世界》、《平民新聞》等雜誌,1911年由平塚明等人創辦了主張婦女解放的女性雜誌《青鞜》。

  到20世紀20年代,傳媒的發展更為迅速。《大阪朝日新聞》、《大阪每日新聞》、《東京朝日新聞》、《東京日日新聞》等四大報紙每天的發行量均在百萬份前後。這些大型商業化大眾報紙在文化普及以及政治民眾化方面起到重要的推動作用,同時在煽動民族主義情緒方面也起到推波助瀾的較大影響。在雜誌方面,除《中央公論》、《改造》、《文藝春秋》等綜合雜誌外,還有月發行超過百萬份的月刊雜誌和周刊雜誌。1925年在東京、大阪開始無線電廣播,第二年成立了日本廣播協會。

  受西方近代文學的深刻影響,自19世紀80年代開始,文學作為藝術的獨自價值得到承認,其標誌為坪內逍遙在1885年出版的《小說神髓》。坪內批判過去那種以勸善懲惡為主要內容的小說,提倡探討人生的小說,即寫實小說。其後二葉亭四迷主張言文一體,並創作了描寫人生苦惱的《浮雲》。到90年代,占文壇主流的是硯友社團體,其中心成員尾崎紅葉創作了《多情多恨》、《金色夜叉》等,其寫實性手法將文藝小說推廣到普通民眾。1893年創刊的《文學界》推動了浪漫主義文學運動的發展,其中心成員北村透谷、島崎藤村等主張文學的獨立,反對將其功利化。另外還有以獨特的筆調描述平民生活的女作家樋口一葉、強調生活的詩人與謝野寬及與謝野晶子夫婦、探討個人心理活動的國木田獨步等。

  日俄戰爭以後,文學逐漸從浪漫主義向自然主義發展,出現了島崎藤村的《破戒》、田山花袋的《鄉村教師》、石川啄木的《時代閉塞的現狀》等批判現實的作品。此時活躍在文壇的還有森鷗外、夏目漱石等,他們均曾遊學歐洲,借用歐洲的浪漫主義和現實主義寫作手法,發表了《舞姬》、《我是貓》及《心》等影響較大的作品。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