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在希特勒眼裡,邱吉爾是一個喜歡大喝白蘭地的農夫,而那些輔助他統治英國的人則是頑固不化的笨蛋。在去年9 月戰爭爆發以來的十個月里,德意志帝國的武裝力量已將從波蘭的布格河到法國英吉利海峽沿岸的整個北歐納入了德國的統治之下,而海峽那邊的人卻偏偏無視這一現實。

  他們的固執不僅令希特勒大惑不解,而且還會破壞他的其它計劃。在他的征服日程表上,下一個重大項目便是入侵併且摧毀蘇聯,這個計劃他已定在了1941 年的某個時候。如果一個敵對的英國仍在與他作對,那麼這項計劃將會變得極其複雜起來。

  如果英國人堅持拒絕講和——就像希特勒在給他的軸心國夥伴墨索里尼的一封信中說的,對他的“如此不給面子”——那麼,他們就必須承擔這樣做的後果。7 月22 日,一份發給德國軍官的絕密命令宣布了“元首”的決定:“鑑於英國不顧自己軍事上的絕望處境,仍然毫不願意妥協的表示,我已決走準備對英國登陸作戰,若有必要,即付諸實施。”

  這項命令還說:“這次作戰行動的目的是消除英國本土這一對德作戰的基地,並在必要時全部占領該國。”

  儘管這項指令把繼續戰爭的責任推到了英國身上,但關鍵的字眼是“若有必要”。希特勒仍在期待著英國人能認識到他們的困境並接受他的意見。

  為這次作戰行動所選的代號是“獅子”(不久又改為“海獅”)。這個名字並不隱蔽,即使是最不在行的暗探也會看出,這裡的獅子是指英國的標誌。但是,負責設計代號名稱的德軍參謀長阿爾弗雷德·約德爾將軍卻不夠含蓄。一位歷史學家曾說過,其實在德軍司令部里,大家都知道他總是選擇那些“過於容易讓人聯想到實際作戰行動的”名稱。

  反正保密也是徒勞。英同已經在磨刀擦槍準備戰鬥了。

  與戈林和米爾契以空降部隊入侵英國的流產計劃相比,“海獅行動”沒有那麼轟轟烈烈,但它的構想卻龐大得多。它擬以多達250000 名德國步兵在英國南部海岸長達200 英里的寬闊戰線上登陸——從多佛爾海岸東部的拉姆斯蓋特一直到懷特島西部的萊姆灣。諸如布賴頓和福克斯通這樣著名的地方將成為他們的登陸點,還有其它一些不大知名的地方。其中有佩文西, 1066 年征服者威廉就是以這裡為登陸點成功地侵占了英國。

  只有少量的入侵部隊是飛機運送的,大部隊將由改裝過的內河駁船、拖船、汽艇和較大的運輸船運過英吉利海峽。他們將分三批到達,首先要搶占灘頭陣地,繼而向內陸推進;他們的首要目標就是切斷倫敦與英國其它地區的聯繫。一旦占領了首都,另外一些事情就可以著手進行了:即由蓋世太保

  逮捕2000 名希特勒的首要敵人,從溫斯頓·邱吉爾到演員諾爾·科活德;所有十七至四十五歲身體健全的英國男子都將被拘禁起來,最終運往歐洲大陸。

  然而,“海獅”計劃的成功完全取決於能否安全地渡過英吉利海峽。要確保這一點,就必須在突擊部隊的東西兩翼部署大面積的雷區,以阻止皇家海軍的有效進攻。當然,德國空軍還必須打敗皇家空軍,取得制空權。

  在“海獅”計劃的籌劃者中,有一個值得注意的持懷疑態度的人,他就是德國的海軍總司令埃里希·雷德爾元帥。令他憂慮的除了他的海軍在挪威受過損失之外,主要是他身邊的戰略家們把“海獅”行動僅僅看作是一次渡河計劃,只不過這次寬一些罷了。他們似乎不懂得:入侵部隊乘風破浪地渡過二十五英里的通常是白浪滔天的英吉利海峽進入英國本土與攻過半英里寬的維斯杜拉河進入波蘭或從四分之三英里寬的萊茵河打進法國有著天壤之別。

  雷德爾的同事認為,一般的渡河作戰他們已很熟練了,他們只需要對此作兩處修改。首先是用德國空軍的轟炸機代替地面的炮兵;其次是讓海軍承擔運輸任務,而這通常是由陸軍工兵完成的。

  對這種輕率的態度雷德爾十分震驚。他深知,由海路登陸這種作戰方式,德軍並沒有仔細地訓練過。而且他明白,他的海軍並不具備保護和維持“海獅”計劃200 英里入侵戰線所需的足夠的船隻。當他提出縮短戰線時,陸軍的將領們反駁說,這等於把他們的軍隊“直接送進絞肉機”。希特勒多少有點猶豫地作了一個讓步,即戰線比原定的縮短了一些,減掉了懷特島以西的地區。

  德國陸軍深信“海獅”行動能夠成功,儘管雷德爾仍表示懷疑。但陸軍總司令瓦爾特·馮·勃勞希契將軍和陸軍參謀長弗朗茲·哈爾德將軍向希特勒保證,他們將全力以赴地執行這個作戰計劃。然而,他們也給自己留了一條便利的退路。希特勒同意,在海路入侵英國的戰鬥打響之前德國空軍必須先削弱皇家空軍的戰鬥力,並徹底摧毀英國的空中防禦力量。

  然而,希特勒還沒有完全準備好實施“海獅”計劃。他往往愛推遲作出棘手的決定,現在他打算給英國最後一次採取理智態度的機會。7 月19 日,他在柏林的克羅爾歌劇院召集了一次國會會議。劇院的包廂里擠滿了外國的外交官,他們聽到的傳聞說,今晚將提出一項最後的和平建議。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