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1頁
[37、40、43]《石璋如先生訪問紀錄》,訪問:陳存恭陳仲玉任育德;紀錄:任育德,台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2002年出版。
[38]《胡適年譜》,耿雲志編,四川人民出版社1989年出版。
[39]《胡適致陳之藩》,載《胡適來往書信選》(下),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中華民國史組編,中華書局1980年出版。
[41]《蔣介石年譜》,第378頁,李勇、張仲田編,中共黨史出版社1995年出版。
[42]《李宗仁回憶錄》,李宗仁口述,唐德剛撰寫,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05年出版。
南渡北歸:離別(第三章短兵相接)批胡運動悄然興起(1)
1949年2月初,即北平和平解放後幾天,受中共中央委託,吳晗、錢俊瑞等人接管了北京大學。繼而,吳晗又以北平市軍管會副代表的身份接管了清華大學和北平師範大學。至時,整個北平最重要的三所國立大學已完全握於中共的掌心。
這年5月,北平市軍事管制委員會所屬文化接管委員會決定,北大、清華、師大等三所大學成立校務委員會,以委員會為學校最高領導機構,主任相當於原來的校長之職。北大校務委員會常委、主任湯用彤,一批親共教授如許德珩、錢端升、曾昭掄、袁翰青、向達、聞家駟等六人,另加講師、助教和學生代表各一人共九人為常委。北大的教務長是曾昭掄,秘書長鄭天挺,文學院院長湯用彤,理學院院長饒毓泰,法學院院長錢端升,工學院院長馬大猷,農學院院長俞大紱,圖書館館長向達。清華大學校務委員會常委、主任葉企孫;常務委員有陳岱孫、張奚若、吳晗、錢偉長、周培源、費孝通、樊恭僬(助教代表)、呂應中(學生代表)。教務長周培源,秘書長陳新民,文學院院長馮友蘭,理學院院長葉企孫,法學院院長陳岱蓀,工學院院長施嘉煬,農學院院長湯佩松,圖書館館長潘光旦。師範大學校務委員會常委兼主任為毛澤東早年在湖南第一師範讀書時的歷史老師、語言文字學家黎錦熙。隨著三校高層領導班子重組,北平教育界算是揭開了改朝換代後嶄新一頁。而這一頁書寫的第一個篇章,就是炮擊“美帝國主義走狗胡適”。
1948年那個寒冷的冬日,吳晗奉中共高層之命派人勸胡適留在北大不要南飛,但胡適沒有聽從這位即將在中共陣營中躥升發達的前愛徒的勸說,毅然登機南行。到達國民政府首都南京,胡對人多次提起自己曾說過不止一遍的話:“吳晗可惜,走錯了路。”此話傳入吳晗耳中,吳頗不以為然,認為這位前老師腦子灌水,老糊塗了。當北平地覆天翻,半壁江山易主,蟄伏在西柏坡一間黑屋裡的吳晗露出頭來,在乍暖還寒的陽光照耀下,以接收大員的特殊身份,氣宇軒昂地接管、掌控了北大、清華局勢時,大有飄飄然羽化登仙之感。面對北大紅樓那斑駁的牆舍、老態龍鐘的身影,正在羽化途中的吳晗驀然回首往事前塵,越發感到胡適南飛是典型的狗坐轎子——不識抬舉,是真正的“走錯了路”。
對於“走錯了路”的胡適,中共方面鑑於他那巨大的存在和影響,仍希望其回心轉意,一頭扎進自己的懷抱,最好是以翻然悔悟的形象,做含淚趴伏狀軲轆到自己的套內。於是,中共採取雙管齊下的戰略對其進行兩面夾擊,具體操作方法是:一、繼續派人通過秘密渠道做胡的政治思想工作;二、公開討伐,施以顏色。而以公開聲討為主,暗中動作為輔。決策既定,立即施行,時年70歲的白鬍子老頭陳垣(字援庵),在炮火聲中蟄伏了一陣子之後,隨著風聲漸息,再度出山,披掛上陣,於花落春去的北平照准“胡走狗”的屁股打響了第一槍。
1949年5月11日,《人民日報》發表出時任輔仁大學校長陳垣《給胡適之的一封公開信》,信中道:
去年十二月十三夜,得到你臨行前的一封信,討論楊惺吾《鄰蘇老人年譜》中的問題。
……當我接到這封信時,圍城已很緊張,看報上說你已經乘飛機南下了。真使我覺得無限悵惆。記得去年我們曾談過幾回,關於北平的將來,中國的將來,你曾對我說:“共產黨來了,決無自由。”並且舉克蘭欽可的《我選擇自由》一書為證。我不懂哲學,不懂英文,凡是關於這兩方面的東西,我都請教你。我以為你比我看得遠,比我看得多,你這樣對我說,必定有事實的根據,所以這個錯誤的思想,曾在我腦里起了很大的作用。但是我也曾親眼看見大批的青年都已走到解放區,又有多少青年,正在走向這條道路的時候,我想難道這許多青年——酷愛自由的青年們都不知道那裡是“決無自由”的嗎?況且又有好些舊朋友在那裡,於是你的話在我腦海里開始起了疑問。
南渡北歸:離別(第三章短兵相接)批胡運動悄然興起(2)
在兜完圈子之後,陳垣毫不猶豫地扣動了端在手中很久的二十四響駁殼槍的板機,一串子彈噴射而出:
我現在明白了毛澤東的政治主張和實際情況,我願貢獻你這種版本,校正你孤證偏見的危險……在三十年前,你是青年“導師”,你在這是非分明勝敗昭然的時候,竟脫離了青年而加入反人民的集團,你為什麼不再回到新青年的行列中來呢?我以為你不應當再堅持以前的錯誤成見,應當有敢於否定過去觀點錯誤的勇氣。你應該轉向人民……我現在很摯誠的告訴你,你應該正視現實,你應該轉向人民,翻然覺悟,真心真意的向青年們學習,重新用真正的科學的方法來分析,批判你過去所有的學識,拿來為廣大的人民服務,再見吧!希望我們將來能在一條路上相見。
[38]《胡適年譜》,耿雲志編,四川人民出版社1989年出版。
[39]《胡適致陳之藩》,載《胡適來往書信選》(下),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中華民國史組編,中華書局1980年出版。
[41]《蔣介石年譜》,第378頁,李勇、張仲田編,中共黨史出版社1995年出版。
[42]《李宗仁回憶錄》,李宗仁口述,唐德剛撰寫,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05年出版。
南渡北歸:離別(第三章短兵相接)批胡運動悄然興起(1)
1949年2月初,即北平和平解放後幾天,受中共中央委託,吳晗、錢俊瑞等人接管了北京大學。繼而,吳晗又以北平市軍管會副代表的身份接管了清華大學和北平師範大學。至時,整個北平最重要的三所國立大學已完全握於中共的掌心。
這年5月,北平市軍事管制委員會所屬文化接管委員會決定,北大、清華、師大等三所大學成立校務委員會,以委員會為學校最高領導機構,主任相當於原來的校長之職。北大校務委員會常委、主任湯用彤,一批親共教授如許德珩、錢端升、曾昭掄、袁翰青、向達、聞家駟等六人,另加講師、助教和學生代表各一人共九人為常委。北大的教務長是曾昭掄,秘書長鄭天挺,文學院院長湯用彤,理學院院長饒毓泰,法學院院長錢端升,工學院院長馬大猷,農學院院長俞大紱,圖書館館長向達。清華大學校務委員會常委、主任葉企孫;常務委員有陳岱孫、張奚若、吳晗、錢偉長、周培源、費孝通、樊恭僬(助教代表)、呂應中(學生代表)。教務長周培源,秘書長陳新民,文學院院長馮友蘭,理學院院長葉企孫,法學院院長陳岱蓀,工學院院長施嘉煬,農學院院長湯佩松,圖書館館長潘光旦。師範大學校務委員會常委兼主任為毛澤東早年在湖南第一師範讀書時的歷史老師、語言文字學家黎錦熙。隨著三校高層領導班子重組,北平教育界算是揭開了改朝換代後嶄新一頁。而這一頁書寫的第一個篇章,就是炮擊“美帝國主義走狗胡適”。
1948年那個寒冷的冬日,吳晗奉中共高層之命派人勸胡適留在北大不要南飛,但胡適沒有聽從這位即將在中共陣營中躥升發達的前愛徒的勸說,毅然登機南行。到達國民政府首都南京,胡對人多次提起自己曾說過不止一遍的話:“吳晗可惜,走錯了路。”此話傳入吳晗耳中,吳頗不以為然,認為這位前老師腦子灌水,老糊塗了。當北平地覆天翻,半壁江山易主,蟄伏在西柏坡一間黑屋裡的吳晗露出頭來,在乍暖還寒的陽光照耀下,以接收大員的特殊身份,氣宇軒昂地接管、掌控了北大、清華局勢時,大有飄飄然羽化登仙之感。面對北大紅樓那斑駁的牆舍、老態龍鐘的身影,正在羽化途中的吳晗驀然回首往事前塵,越發感到胡適南飛是典型的狗坐轎子——不識抬舉,是真正的“走錯了路”。
對於“走錯了路”的胡適,中共方面鑑於他那巨大的存在和影響,仍希望其回心轉意,一頭扎進自己的懷抱,最好是以翻然悔悟的形象,做含淚趴伏狀軲轆到自己的套內。於是,中共採取雙管齊下的戰略對其進行兩面夾擊,具體操作方法是:一、繼續派人通過秘密渠道做胡的政治思想工作;二、公開討伐,施以顏色。而以公開聲討為主,暗中動作為輔。決策既定,立即施行,時年70歲的白鬍子老頭陳垣(字援庵),在炮火聲中蟄伏了一陣子之後,隨著風聲漸息,再度出山,披掛上陣,於花落春去的北平照准“胡走狗”的屁股打響了第一槍。
1949年5月11日,《人民日報》發表出時任輔仁大學校長陳垣《給胡適之的一封公開信》,信中道:
去年十二月十三夜,得到你臨行前的一封信,討論楊惺吾《鄰蘇老人年譜》中的問題。
……當我接到這封信時,圍城已很緊張,看報上說你已經乘飛機南下了。真使我覺得無限悵惆。記得去年我們曾談過幾回,關於北平的將來,中國的將來,你曾對我說:“共產黨來了,決無自由。”並且舉克蘭欽可的《我選擇自由》一書為證。我不懂哲學,不懂英文,凡是關於這兩方面的東西,我都請教你。我以為你比我看得遠,比我看得多,你這樣對我說,必定有事實的根據,所以這個錯誤的思想,曾在我腦里起了很大的作用。但是我也曾親眼看見大批的青年都已走到解放區,又有多少青年,正在走向這條道路的時候,我想難道這許多青年——酷愛自由的青年們都不知道那裡是“決無自由”的嗎?況且又有好些舊朋友在那裡,於是你的話在我腦海里開始起了疑問。
南渡北歸:離別(第三章短兵相接)批胡運動悄然興起(2)
在兜完圈子之後,陳垣毫不猶豫地扣動了端在手中很久的二十四響駁殼槍的板機,一串子彈噴射而出:
我現在明白了毛澤東的政治主張和實際情況,我願貢獻你這種版本,校正你孤證偏見的危險……在三十年前,你是青年“導師”,你在這是非分明勝敗昭然的時候,竟脫離了青年而加入反人民的集團,你為什麼不再回到新青年的行列中來呢?我以為你不應當再堅持以前的錯誤成見,應當有敢於否定過去觀點錯誤的勇氣。你應該轉向人民……我現在很摯誠的告訴你,你應該正視現實,你應該轉向人民,翻然覺悟,真心真意的向青年們學習,重新用真正的科學的方法來分析,批判你過去所有的學識,拿來為廣大的人民服務,再見吧!希望我們將來能在一條路上相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