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頁
面奉諭旨草擬文書,這是軍機處的第二個工作職責,也是很重要的工作職責。清代皇帝的詔令有數種,主要的是“旨”、“敕”、“上諭”三種。所謂旨,是指批答朝廷內外官員有關一般事務的題本的文書。所謂敕,是頒給各地將軍、總督、巡撫、提督、學政、總兵官、鈔關稅使的公文。這兩種公文原來均由內閣草擬,皇帝批准後發六科抄出,宣示有關衙門和官員執行,無多少機密可言。所謂上諭,有兩種形式,一種是宣布巡幸、謁陵、經筵、賑濟及侍郎、知府、總兵以上文武官員黜陟調補等事,也由內閣六科轉抄送發。這種上諭經手多人,幾乎無密可保,因此可稱為“明發上諭”。另外一種形式是 “告誡臣工,指授兵略,查核政事,責問刑罰之不當者”,都屬於不便或不宜公開的內容。因此,在軍機處創建之後,這些事情由一名軍機大臣單獨面承皇上,擬寫公文,密封發出,稱“寄信上諭”。這種公文因不經內閣六科之手,而直接出自內廷,所以又稱廷寄。“寄信上諭”在雍正朝經張廷玉規劃,形成完備制度。凡發給經略大將軍、欽差大臣、參贊大臣、都統、副都統、辦事領隊大臣、總督、巡撫、學政的,叫“軍機大臣字寄”;凡發給鹽政、關差、布政使、按察使的,叫“軍機大臣傳諭”。字寄、傳諭封函表面都註明“某處某官開拆”,封口處鈐印軍機處印信後,交兵部捷報處發送,具體承擔遞送任務的是各地驛站。軍機處根據公文緊急程度,將遞送速度寫在函面,凡標“馬上飛遞”字樣的,皆要求日行三百里;遇到更緊急情況,則具體寫明行駛里數,或四百里、五百里。
軍機處的第三個工作是為皇上管理文書檔案。官員的奏摺,皇帝親自閱覽後,無論有硃批的還是沒有硃批的,都交給軍機處抄成副本,加以保存。雍正帝很重視軍機處文書檔案的管理工作,在軍機處內設立了清檔房、漢檔房,以分別管理滿、漢文的檔案。凡檔房收存的檔案都要逐件進行登記,名為“隨手登記檔”。凡經過皇帝硃批的奏摺,由軍機大臣奏請另外繕寫一份,以備闕失;未經硃批的,以原折存案,每半月一包,按年月日順序歸檔。同時,軍機處還建立了定期清查軍機處檔案的制度,每次清查都建立有檔案清冊,並有折片數目、檔冊篇頁數目及清查檔案的記錄等。這種記錄工作全由軍機章京執筆,十分辛苦,他們所乾的工作頗類似於各部院吏員的活計。雍正帝之所以會這樣做,一是為了保存各種檔案,二是為了便於將來查尋各種資料。
軍機處官員的工作責任看似十分重大,其實沒有任何實權。在當時,所謂的“軍機處”實際上完全是雍正帝處理軍務的一個秘書班子。這個秘書班子的職責本來是由內閣、議政大臣完成的,雍正帝現在繞開了內閣和議政大臣,這樣,實際上就削弱、剝奪了內閣和議政大臣的權力。
惟賢與信,不問出身
雍正帝對軍機大臣的挑選標準與清朝末年的挑選標準根本不同。清末的軍機大臣地位顯赫,實為國家首相,握有軍政實權,如恭親王奕為軍機大臣最久,是清末權勢極重的首腦人物。而雍正朝的軍機大臣,所辦事務雖很重要,但本人卻無實際權力,僅僅是雍正帝的輔佐和推行集權統治的工具。
我們首先來看一下軍機處人員的具體情況———雍正帝曾先後任命怡親王允祥,大學士張廷玉、蔣廷錫、鄂爾泰、馬爾賽,平郡王福彭,貴州提督哈元生,領侍衛內大臣馬蘭泰,兵部尚書性桂,內閣學士雙喜,理藩院侍郎班第,鑾儀使訥親,都統莽鵠立、豐盛額等為軍機大臣。又先後任命內閣侍讀學士舒赫德、蔣炳,兵部主事常鈞,庶吉士鄂容安,內閣中書柴潮生,翰林院張若靄等人為軍機章京。在軍機處人員中,允祥、張廷玉、蔣廷錫與雍正帝的關係就不必說了。
雍正朝的軍機處有一個規定,即不用親王入軍機,直至乾隆朝仍遵守這一成例。但惟獨怡親王允祥破例。在軍機處成立之初,允祥就被任為首席軍機大臣,雍正帝之所以任用他,是由允祥的性格決定的。
雍正帝即位後,一方面打擊政敵,一方面加緊培植髮展自己的勢力。要培植自己的勢力,最好是在兄弟輩中找幾個對自己真心實意的阿哥。阿哥是皇子龍孫,所處的地位是其他大臣所無法比擬的,關鍵在於是否真心實意支持皇上。無奈境況淒涼,八阿哥、九阿哥、十阿哥、十四阿哥等都是雍正帝的政敵,只有十三阿哥胤祥與之相交最厚。在爭奪皇位這場沒有硝煙的生死搏鬥中,胤祥始終堅定地站在四阿哥胤禛這邊,暗中幫助胤禛跟原太子黨、阿哥黨等政敵作殊死鬥爭。為此,他失寵於父皇,削爵圈禁,直到父皇去世前一直都生活在灰暗和痛苦之中。雍正帝上台之後,雲開日出,他被封為和碩怡親王,成為總理事務四大臣之一,最為皇兄雍正帝信賴。
雍正元年(1723年),雍正帝又將總理戶部的大權交給他,並讓他主管錢糧奏銷的會考府事務。對於封建國家來說,掌管錢糧就是掌管實權。允祥沒有辜負皇兄期望,操縱財政大權,參與軍國大事,事事辦得井井有條。雍正七年(1729年),軍機處一成立,雍正帝就讓他充任首席軍機大臣。允祥的首要任務是為雍正帝傳旨,他以親王的身份替皇帝向百官傳達諭旨,這項任務極其重要,但歸根結底不過是個傳聲筒罷了。
軍機處的第三個工作是為皇上管理文書檔案。官員的奏摺,皇帝親自閱覽後,無論有硃批的還是沒有硃批的,都交給軍機處抄成副本,加以保存。雍正帝很重視軍機處文書檔案的管理工作,在軍機處內設立了清檔房、漢檔房,以分別管理滿、漢文的檔案。凡檔房收存的檔案都要逐件進行登記,名為“隨手登記檔”。凡經過皇帝硃批的奏摺,由軍機大臣奏請另外繕寫一份,以備闕失;未經硃批的,以原折存案,每半月一包,按年月日順序歸檔。同時,軍機處還建立了定期清查軍機處檔案的制度,每次清查都建立有檔案清冊,並有折片數目、檔冊篇頁數目及清查檔案的記錄等。這種記錄工作全由軍機章京執筆,十分辛苦,他們所乾的工作頗類似於各部院吏員的活計。雍正帝之所以會這樣做,一是為了保存各種檔案,二是為了便於將來查尋各種資料。
軍機處官員的工作責任看似十分重大,其實沒有任何實權。在當時,所謂的“軍機處”實際上完全是雍正帝處理軍務的一個秘書班子。這個秘書班子的職責本來是由內閣、議政大臣完成的,雍正帝現在繞開了內閣和議政大臣,這樣,實際上就削弱、剝奪了內閣和議政大臣的權力。
惟賢與信,不問出身
雍正帝對軍機大臣的挑選標準與清朝末年的挑選標準根本不同。清末的軍機大臣地位顯赫,實為國家首相,握有軍政實權,如恭親王奕為軍機大臣最久,是清末權勢極重的首腦人物。而雍正朝的軍機大臣,所辦事務雖很重要,但本人卻無實際權力,僅僅是雍正帝的輔佐和推行集權統治的工具。
我們首先來看一下軍機處人員的具體情況———雍正帝曾先後任命怡親王允祥,大學士張廷玉、蔣廷錫、鄂爾泰、馬爾賽,平郡王福彭,貴州提督哈元生,領侍衛內大臣馬蘭泰,兵部尚書性桂,內閣學士雙喜,理藩院侍郎班第,鑾儀使訥親,都統莽鵠立、豐盛額等為軍機大臣。又先後任命內閣侍讀學士舒赫德、蔣炳,兵部主事常鈞,庶吉士鄂容安,內閣中書柴潮生,翰林院張若靄等人為軍機章京。在軍機處人員中,允祥、張廷玉、蔣廷錫與雍正帝的關係就不必說了。
雍正朝的軍機處有一個規定,即不用親王入軍機,直至乾隆朝仍遵守這一成例。但惟獨怡親王允祥破例。在軍機處成立之初,允祥就被任為首席軍機大臣,雍正帝之所以任用他,是由允祥的性格決定的。
雍正帝即位後,一方面打擊政敵,一方面加緊培植髮展自己的勢力。要培植自己的勢力,最好是在兄弟輩中找幾個對自己真心實意的阿哥。阿哥是皇子龍孫,所處的地位是其他大臣所無法比擬的,關鍵在於是否真心實意支持皇上。無奈境況淒涼,八阿哥、九阿哥、十阿哥、十四阿哥等都是雍正帝的政敵,只有十三阿哥胤祥與之相交最厚。在爭奪皇位這場沒有硝煙的生死搏鬥中,胤祥始終堅定地站在四阿哥胤禛這邊,暗中幫助胤禛跟原太子黨、阿哥黨等政敵作殊死鬥爭。為此,他失寵於父皇,削爵圈禁,直到父皇去世前一直都生活在灰暗和痛苦之中。雍正帝上台之後,雲開日出,他被封為和碩怡親王,成為總理事務四大臣之一,最為皇兄雍正帝信賴。
雍正元年(1723年),雍正帝又將總理戶部的大權交給他,並讓他主管錢糧奏銷的會考府事務。對於封建國家來說,掌管錢糧就是掌管實權。允祥沒有辜負皇兄期望,操縱財政大權,參與軍國大事,事事辦得井井有條。雍正七年(1729年),軍機處一成立,雍正帝就讓他充任首席軍機大臣。允祥的首要任務是為雍正帝傳旨,他以親王的身份替皇帝向百官傳達諭旨,這項任務極其重要,但歸根結底不過是個傳聲筒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