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美國總統 1776—2004(2)

  隨著這些震驚做出的努力有時已接近懺悔式的自我鞭撻,他們因此可能被當做坎坷不平的通往成熟之路上的路標。但是對這個“年輕國家”的分析不可能僅局限於一點,因為像所有複雜的、工業化的社會一樣,美國在任何時候都有許多競爭性和矛盾性。它的多樣性常被外面的世界錯誤地理解——幾乎如同世界的多樣性對許多高貴的、好心的美國人來說仍是一扇未打開之門一樣,這些美國人覺得“美國式”是惟一的方式,並從那些想去美國定居的外國人的數量中得到證實。

  以喬治。華盛頓(1732—1799)童年時期著名的也有可能是虛構的故事為例。據早期一位傳記作者馬什維姆報導,這個長大後做了美國第一任總統的活潑的小傢伙砍了他父親一棵上好的櫻桃樹,僅僅是為了驗證一把新斧頭的鋒利性。當被問及為何這棵珍藏的樣品樹會倒掉的時候,年輕的喬治抵擋住了否認事實的誘惑。看著他父親的臉上因一種難以表述的征服一切的真實魅力而煥發光彩時,他大聲說道:“我不能撒謊。我確實用斧頭砍了它。”該故事是否真實並不重要,重要的是他對美國幾代人的影響。它是一種純潔的理想。在他的早年,這個美國第一位總統擁有一種“征服一切的真實”。因此延伸開來,美國這個精力充沛的在他領導下成為世界國家中一員的新生國家也擁有這種“征服一切的真實”。

  華盛頓出生在維吉尼亞的威斯特摩蘭郡一個富裕的農場主家庭。他過的是18世紀地主貴族的生活。他在家學習數學、古典文學、土地測量和《禮貌行為規則》(rules of civility,該書是16世紀90年代法國一些耶穌教士集體編纂的、供年輕紳士遵循的行為準則,共有110條),16歲就被委任去為費爾菲克斯伯爵測量土地,1年後設計了維吉尼亞拜爾哈文小鎮。但21歲時他被捲入英法殖民地爭奪中。他在英法戰爭(1754—1760)中作為一名偵察兵屢立戰功。因此,他很快升為維吉尼亞英國軍隊的上校和指揮官,僅5年服役期間就從一個軍隊新兵成了一個老練能幹的軍官。

  1758年,他離開軍隊後進入維吉尼亞政界。他逐漸對英國殖民政策產生不滿,很大程度上也是因為他從英國獲得的土地被奪回。1775年,他當選為美國大陸軍總司令,把14,000名新兵訓練成一支紀律嚴明的作戰軍隊。

  隨著時間的推移,北美大陸戰爭浪潮高漲。1776年,他把英軍趕出了波士頓,也鞏固了他在大陸軍中的地位。隨後,由於戰略錯誤,他失去了紐約;接著他在新澤西首府特倫頓打了勝仗,但在賓夕法尼亞遭遇了兩次挫折。隨著1780年衝突向南方轉移,華盛頓擔任軍隊指揮,協調美軍同新來的法國軍隊,並在同國會的談判中鍛鍊了他的政治能力。

  他1787年參加創製憲法會議,1789年4月在總統選舉團中被一致推舉為美國第一任總統。他證實了自己作為一個堅強的戰爭領導者和出色的政治首領的才能。華盛頓知道,新的共和國政府將在美國歷史上開創先例。他宣布了一個虔誠的願望,即政府政策應該建立在真誠的原則基礎上。但是,近十年來,一些可靠的歷史資料表明,他作為一個具有無可反駁的美德的人的地位已經動搖,因為據說他和一位黑人婦女維納斯。福特生下了一個私生子。

  像所有富裕的種植園園主一樣,華盛頓是一個奴隸主。他從父親那裡間接地繼承了10名奴隸,而他結婚時至少又獲得了20多個。到1760年,他個人擁有49個黑奴。1770年這一數字達到87個,1786年為216個,1799年為317個。如果說奴隸所有制在當時南方所有大農場都很盛行的話,我們就先來看看華盛頓對待他的奴隸的方式。他時常懲罰他們或者威脅他家的黑人奴僕,說要把他們降到“一般黑人”的地位。作為大陸軍司令,他取消了黑人士兵的軍銜,而不管美軍方面反對,說軍費因為黑人的加入而增長。他認為軍隊有黑人會給奴隸所有制構成威脅,尤其是當英軍仿效的時候。

  華盛頓到後來觀點開明了不少。1778年,他想賣掉自己的奴隸,購買政府保險,但是他又覺得這若是破壞家庭就不能做。到1784年,他原則上同意通過購買土地計劃幫助黑人獲得自由,但是接下來的一年,他又反對人民逐步解放黑人的請願。他堅持認為他不想“讓人們在奴隸制中生活得不快樂”,並補充說“沒有人比我更希望看到奴隸制的瓦解”。但他相信黑人解放的事實是“會帶來很多不便和痛苦”。有人說華盛頓在他最後慈善的遺言中提到要解放他的奴隸,而聽有人說他在他的寡婦妻子馬莎死後放了他的奴隸。關於對他後代的混合血統,雖然這種違法事情在當時是很普遍的,但是,這還並不是一位新國家總統所敢於承認的事情。

  托馬斯。傑斐遜(1743—1826)是美國早期的另一位偉人。他出生在維吉尼亞州阿爾伯馬爾。還在他30多歲的時候,傑斐遜用了一個晚上起草了獨立宣言,用直白的和令人難忘的文字表達了美國革命的觀點。傑斐遜是律師出身,他1785年出任駐法大使的時候汲取了法國大革命的思想。作為喬治。華盛頓的國務卿,這位前駐法大使領導民主共和黨,以對抗前英國財政大臣亞歷山大。漢密爾頓(1757—1804)領導的聯邦黨——現代美國兩黨制的雛形開始形成。傑斐遜主張各州獨立而不是聯邦集權。他起草了宗教自由法案,此法案於 1786年在國會通過。1793年卸任後,他從1801年到1809年繼續擔任美國第三任總統。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