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希特勒後來在1919年加入了德國工人黨,負責招募和宣傳工作。第二年2月的慕尼黑霍夫布羅會議上,他操控了兩千烏合之眾,宣布了一項25點計劃,並在政黨名稱中加入了“民族國家”和“社會主義”這兩個詞,這在後來被簡稱為“納粹”。1920年從軍隊退伍以後,他開始著手推動政黨新章程的運作,加上他雄辯的口才,推行了一系列富有最大視覺衝擊力的表示——血紅的旗幟、4個箭頭以順時針方向,折成直角的正十字形記號、舉手禮——並在20世紀30年代將其推向頂峰,使這些儀式壓倒性地風靡於一場又一場狂熱的群眾活動中。

  截至1921年7月,希特勒已經地位穩固到可以宣揚他的“領袖原則”,一個無條件擁護他為領袖並對他個人效忠的教義,使他可以自由地、不受任何規矩和程序限制地採取單邊措施。這本來可以成為一個支撐到最後的獨裁組織模式,但這一切在柏林的一個地下室里終止了,希特勒對高級將領、軍隊甚至親信的不忠破口大罵。這也意味著政黨高級指令將發展成為一種封地之爭的補充,諸侯割據,而且一旦既定的軍事推進計劃失敗,國家就會四分五裂。

  然而在這一點上他絲毫沒有憂慮。他的下一步,是建立一個“衝鋒隊”,或者叫做“褐衫黨”,一個由身穿制服的惡棍組成的準軍事組織,在“即將到來的自由之戰”中充當尖兵。他們成為了納粹有計劃的暴力行動中的中心力量。1923年11月,在還缺少資金和成員的情況下,納粹黨徒企圖通過在巴伐利亞發起暴動來擴充自己的實力——歷史證明,這是一次估算錯誤。希特勒被逮捕並因叛國罪受審,在法庭上,他與指控者分庭抗禮,為自己辯護時口若懸河、頻頻出彩,這一齣戲讓他知名度大大提升。其後獄中的6個月給了他充足的時間開始寫作Mein Kampf——譯作《我的奮鬥》。

  從1924年開始,納粹黨又花了6年時間將其建成了一個全國性的政治力量,其標誌是一個中央控制、地方活躍激進分子組成的全國性網絡。1929年開始,經濟大蕭條使其支持率猛增,失業率居高不下,戰後生活必需品極度匱乏。1930年9月,納粹在國民選舉中的得票數從1928年的80萬猛增至640萬,占到了19%,而在1932年又翻了一番,增至1375萬。納粹此時已經成為了德國議會第二大政黨,儘管這些合法的陷阱不過是更大野心的華麗外衣。

  直到1933年,希特勒的狐狸尾巴才完全露了出來。在那之前,他已經是政府右翼聯盟的主要頭目。這一年年初,褐衫黨在德國的暴力事件激增,希特勒當地的代表赫爾曼。戈林(1893—1946)主管國內事務;緊接著發生了國會縱火案,一名荷蘭前共產黨人被譴責。希特勒抓住了機會:德國共產黨人被大量逮捕,並未經審判就被關進了監獄。希特勒當上了首相,緊急通過律法,為他的納粹內閣賦予憲法、立法和外交政策制定的特殊權力;約瑟夫。戈培爾(1879—1945),新的宣傳部長,宣布這一天為“國家起義日”。

  最後,納粹黨終於得到了他們垂涎已久的位子。在之後的5年時間,他們狂熱地追逐著一系列狹隘的目標。他們主要優先考慮的有重整軍備、外交政策、全民就業、對年輕人的軍事教育和“猶太問題”;經濟所有權和大宗貿易被擱在了一邊。納粹攥緊了他們的政治拳頭,對共產黨和社會民主黨下了禁令,用“勞動前線”取代工會代表所有工人,將原來那種“討價還價”的民主制度改為自己說了算的一套獨裁系統。

  專制君主與獨裁者 1914—1945(5)

  由於第三帝國致力於建立自己的機構,主要計劃于越權干涉,政府常設機構反反覆覆。希特勒掌權後不久,第一批集中營由衝鋒隊首先建立起來,主要分布在奧拉寧堡、愛斯滕衛根、達豪和立奇坦堡地區。

  1934年,希特勒身兼總理和總統,所有人尊稱他為“元首”,他宣布自己是“德國人民至高無上的審判者”。阿道夫。華格納(1890—1944),巴伐利亞州長,在紐倫堡鏗鏘有力

  地宣布,德意志帝國將千年不衰。此時,由於領導層失勢,這群街邊的小混混——褐衫黨最初的骨幹,被黨衛軍不留情面地清洗掉了。希特勒給褐衫黨參謀長恩斯特。羅姆的定罪是,破壞政黨和軍隊之間的關係。在海因里奇。希姆萊(1900—1945)的領導下,黨衛隊發展成為一個更加傲慢的殺手精英團體——運動型黑色制服,骷髏頭徽章和閃電標誌——這些正好為他們行使猶太問題的“終結”的卑劣行徑做出了註解。

  在國際社會,德國退出了1933年的國際年裁軍談判會議和國家聯盟,與此同時,希特勒秘密任命戈林建立一支強有力的空軍力量——德國空軍,對凡爾賽條約進行了公然挑釁。1934年,他與波蘭簽訂了互不侵犯公約,實際是便於對其他國家各個擊破的權宜之計。這個努力獲得了成功,歐洲共同安全開始支離破碎。儘管俄國和梵蒂岡首先看清了納粹的真面目,德國極度的反布爾什維克論調使俄國與梵蒂岡的關係變了味。同時,一次納粹政變在奧地利的夭折,促使希特勒否定了整個計劃。

  20世紀30年代中期,希特勒一邊叫囂著和平,一邊成功地徹底地擾亂了對手的視聽,主要是使得英國和法國對其採取了綏靖政策,錯誤地認為納粹的野心尚在控制之中。1935年之前,這種錯誤被越來越多人認識,德國大規模地重整軍備讓國際社會的擔憂增長,同樣增長的還有希特勒對捷克斯洛伐克和波蘭的野心。也是在那一年,希特勒加緊了對猶太人的壓迫,禁止不同種族之間通婚,禁止猶太人出入公共場合,視他們為劣等民族,並剝奪了他們的公民權利。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