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6頁
面對這些問題,希姆萊的反映卻是逃離弗倫斯堡。
“您不能夠棄之不管。”德國中央保安局第三處長官,黨衛隊將軍奧托?奧倫道夫反對道,“您應該發表一廣播演說,並對盟國發布一個聲明,您對所發生的一切承擔責任。您還應該說明這樣做的理由。
希姆萊只是為了避免爭論才接受了這個意見。他走近施威林?馮?克羅西克,不安地問他道:
“請你告訴我,那些將要發生的事情,與我有關嗎?”
“您本人或其它人會發生什麼事,我根本不感興趣。”伯爵惱怒地說道:“我只關心我們的使命,而不是我們個人的命運。”他對希姆萊說,他可以自殺,或戴上一個假鬍鬚銷聲匿跡。“但如果我是你的話,我就偷偷到蒙哥馬利那裡去,對他說:‘噯,我就是希姆萊,黨衛隊將軍,我已準備對我所有的部下負責……’”。
“部長先生……”希姆萊沒有說完就走了。
晚上,他神秘地對他最好的朋友說,另有一項重要使命應該去完成。“幾年來,我一直負有重任。這個偉大的前所未聞的任務,我應當獨自一人去進行。你們中間有沒有一兩人或許能陪同我去嗎?”
他刮掉了小鬍子,在一隻眼上放了一塊紗布,化名為海因希?希青格爾——帶著六個隨從,其中有格布哈特博士——躲藏了起來。兩星期後,他就被英國人俘虜了。一位醫生對他們進行常規檢查,注意到希姆萊嘴中有東西,但當他試圖用手指掏出物體時,希姆萊咬破了德格雷勒過去給他的氰化物膠囊,幾乎立刻就死去了。
在巴黎,盟國遠征軍最高統帥部挑選了17名記者來報導德軍投降的消息。5月6日下午,他們的飛機飛往蘭斯。在路上,艾森豪的公共關係部長、弗蘭克?A?艾倫准將說,過早地泄露談判可能會帶來災難性的後果。他要求所有在場的人簽名保證,“只要最高司令部還沒解除他們的誓言,就不要去傳播這次會議的結果,不要提到這次會議”。
到達蘭斯後,記者們被帶到了艾森豪的總部。總部設在男子技術專業學校里的一幢用紅磚砌成的四層現代化大樓內。艾倫把他們帶到底層的一間教室里,要他們等候著。
就在這時,其他記者,有《紐約時報》的雷蒙德?丹尼爾和《芝加哥論壇報》的海倫?柯克派屈克,乘坐吉普車從巴黎趕來了。他們對於專斷地選擇一些人報導這件大事感到怒不可遏,他們試圖進入學校,但是人們遵照艾倫的命令把他們驅逐出去了。他們停留在人行道上,只要看見有人走出或走進大樓,不管是誰,他們就走上前去攀談。腓德烈?摩根中將理解他們的心情,對艾倫說,總不能讓被趕走的記者們留在大門口吧。艾倫卻理解為他埋怨這些記者們呆在門外,於是,命令軍事警察將他們趕走了。
十七點三十分,約德爾和他的副官在兩位英國將軍的陪同下進入了學校,被帶到了馮?弗雷德堡海軍上將跟前。約德爾用兩聲含混的“噢!噢!”同他的同胞打招呼,並關上了門。不一會兒,弗雷德堡走出去要了咖啡和一張歐洲地圖。
德國人在艾森豪的情報長官肯尼思?斯特朗少將的陪同下來到了約德爾?史密斯的辦公室。斯特朗能講一口流利的德語,約德爾極力維護德方的論點:他們願意向西方,而不願向俄國人投降。十九點三十分,斯特朗和史密斯離開了德國人。他們走下通道,一直來到艾森豪的辦公室匯報了會談的進展,然後就回去了。
不一會,布徹爾上校進入艾森豪的辦公室,提醒他別忘了兩支筆——一支是金筆,另一支是銥金筆——這是艾森豪的一個老朋友肯尼思?帕克特地寄給他的。艾森豪對他的海軍副官說,要象“對待自己眼珠一樣”來保存好這兩支筆——一支將給帕克寄回去,另一支給杜魯門。
當布徹爾問:“那邱吉爾呢?”艾森豪答道:“噢!我的天,我沒想到這一點!”
約德爾走到走廊的頂端,最終也同意向俄國人投降了,但他要求有48小時的期限。“你們不久就要與俄國人交戰。要考慮一下,不要讓任何東西落到他們手中!”
約德爾堅持這一點,斯特朗再次請示艾森豪,並把德國人的堅決的態度告訴他。“你就同意他們這個要求吧”,斯特朗建議道。
而艾森豪拒絕推遲簽約。“你可以對他們說,從今天午夜起48小時後,我就封鎖西部前線,德國人就再也不能通過。無論他們簽不簽約。不管他們需要多少時間才能下決心!”
儘管話語是咄咄逼人的,他們實際上還是滿足了約德爾的要求:兩天的通融。然而當約德爾口授一份致鄧尼茨和凱特爾的電報時,他感到氣餒:
艾森豪將軍堅持要我們今天簽約,否則將封鎖盟國前線,甚至試圖投降的個人也不能通過,談判將中斷。或造成混亂或簽約,二者必居其一。要求立即回電,是否允許簽字投降並付諸實行。一切敵對行動應於五月九日凌晨德國時間○點一分停止。
鄧尼茨收到這份明碼電報時,幾乎已是午夜了,而約德爾又拍來了另外一份電報:
“您不能夠棄之不管。”德國中央保安局第三處長官,黨衛隊將軍奧托?奧倫道夫反對道,“您應該發表一廣播演說,並對盟國發布一個聲明,您對所發生的一切承擔責任。您還應該說明這樣做的理由。
希姆萊只是為了避免爭論才接受了這個意見。他走近施威林?馮?克羅西克,不安地問他道:
“請你告訴我,那些將要發生的事情,與我有關嗎?”
“您本人或其它人會發生什麼事,我根本不感興趣。”伯爵惱怒地說道:“我只關心我們的使命,而不是我們個人的命運。”他對希姆萊說,他可以自殺,或戴上一個假鬍鬚銷聲匿跡。“但如果我是你的話,我就偷偷到蒙哥馬利那裡去,對他說:‘噯,我就是希姆萊,黨衛隊將軍,我已準備對我所有的部下負責……’”。
“部長先生……”希姆萊沒有說完就走了。
晚上,他神秘地對他最好的朋友說,另有一項重要使命應該去完成。“幾年來,我一直負有重任。這個偉大的前所未聞的任務,我應當獨自一人去進行。你們中間有沒有一兩人或許能陪同我去嗎?”
他刮掉了小鬍子,在一隻眼上放了一塊紗布,化名為海因希?希青格爾——帶著六個隨從,其中有格布哈特博士——躲藏了起來。兩星期後,他就被英國人俘虜了。一位醫生對他們進行常規檢查,注意到希姆萊嘴中有東西,但當他試圖用手指掏出物體時,希姆萊咬破了德格雷勒過去給他的氰化物膠囊,幾乎立刻就死去了。
在巴黎,盟國遠征軍最高統帥部挑選了17名記者來報導德軍投降的消息。5月6日下午,他們的飛機飛往蘭斯。在路上,艾森豪的公共關係部長、弗蘭克?A?艾倫准將說,過早地泄露談判可能會帶來災難性的後果。他要求所有在場的人簽名保證,“只要最高司令部還沒解除他們的誓言,就不要去傳播這次會議的結果,不要提到這次會議”。
到達蘭斯後,記者們被帶到了艾森豪的總部。總部設在男子技術專業學校里的一幢用紅磚砌成的四層現代化大樓內。艾倫把他們帶到底層的一間教室里,要他們等候著。
就在這時,其他記者,有《紐約時報》的雷蒙德?丹尼爾和《芝加哥論壇報》的海倫?柯克派屈克,乘坐吉普車從巴黎趕來了。他們對於專斷地選擇一些人報導這件大事感到怒不可遏,他們試圖進入學校,但是人們遵照艾倫的命令把他們驅逐出去了。他們停留在人行道上,只要看見有人走出或走進大樓,不管是誰,他們就走上前去攀談。腓德烈?摩根中將理解他們的心情,對艾倫說,總不能讓被趕走的記者們留在大門口吧。艾倫卻理解為他埋怨這些記者們呆在門外,於是,命令軍事警察將他們趕走了。
十七點三十分,約德爾和他的副官在兩位英國將軍的陪同下進入了學校,被帶到了馮?弗雷德堡海軍上將跟前。約德爾用兩聲含混的“噢!噢!”同他的同胞打招呼,並關上了門。不一會兒,弗雷德堡走出去要了咖啡和一張歐洲地圖。
德國人在艾森豪的情報長官肯尼思?斯特朗少將的陪同下來到了約德爾?史密斯的辦公室。斯特朗能講一口流利的德語,約德爾極力維護德方的論點:他們願意向西方,而不願向俄國人投降。十九點三十分,斯特朗和史密斯離開了德國人。他們走下通道,一直來到艾森豪的辦公室匯報了會談的進展,然後就回去了。
不一會,布徹爾上校進入艾森豪的辦公室,提醒他別忘了兩支筆——一支是金筆,另一支是銥金筆——這是艾森豪的一個老朋友肯尼思?帕克特地寄給他的。艾森豪對他的海軍副官說,要象“對待自己眼珠一樣”來保存好這兩支筆——一支將給帕克寄回去,另一支給杜魯門。
當布徹爾問:“那邱吉爾呢?”艾森豪答道:“噢!我的天,我沒想到這一點!”
約德爾走到走廊的頂端,最終也同意向俄國人投降了,但他要求有48小時的期限。“你們不久就要與俄國人交戰。要考慮一下,不要讓任何東西落到他們手中!”
約德爾堅持這一點,斯特朗再次請示艾森豪,並把德國人的堅決的態度告訴他。“你就同意他們這個要求吧”,斯特朗建議道。
而艾森豪拒絕推遲簽約。“你可以對他們說,從今天午夜起48小時後,我就封鎖西部前線,德國人就再也不能通過。無論他們簽不簽約。不管他們需要多少時間才能下決心!”
儘管話語是咄咄逼人的,他們實際上還是滿足了約德爾的要求:兩天的通融。然而當約德爾口授一份致鄧尼茨和凱特爾的電報時,他感到氣餒:
艾森豪將軍堅持要我們今天簽約,否則將封鎖盟國前線,甚至試圖投降的個人也不能通過,談判將中斷。或造成混亂或簽約,二者必居其一。要求立即回電,是否允許簽字投降並付諸實行。一切敵對行動應於五月九日凌晨德國時間○點一分停止。
鄧尼茨收到這份明碼電報時,幾乎已是午夜了,而約德爾又拍來了另外一份電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