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0頁
“是,是,先生。”
“你到了那裡,去看看哈特海軍將軍。你曉得,他是潛艇上的老手。我對他講了那些魚雷的事,他很讚賞,正寫保舉信呢。”
“是,上校。”
“呃,附帶說一下,我寫了一封信給你爸爸,談到你立了功,不過天曉得,那封信什麼時候怎麼樣才能到他手裡。”塔利上校猶猶豫豫地取下眼鏡,望望站得筆直、沒有表情的少尉,在轉椅上轉來轉去。“喂,拜倫,咱們這兒鬧得這樣亂七八糟,你還想到大西洋去嗎?”
“是的,先生,我想去。”
“現在只有我們這個中隊在海上跟日本鬼子作戰,只有這兒才是戰場,在這種時候,你還要走?”拜倫沒作聲。
“至於你在義大利的妻子和小孩,真是運氣不好,不過你曉得,她現在就要成為敵僑啦。”
“先生,我們還沒跟義大利交戰哪。”
“啊,那是避免不了的。你知道,希特勒預定要在今天發表演說,大講這個問題。誰都料得到他會宣戰,墨索里尼也就會馬上跟著來。你妻子會被拘留,不過那也沒什麼可怕。過一陣子就可以交換回來。義大利人是文明人。我敢說她不會出什麼事。”
“塔利上校,我妻子是猶太人。”
中隊司令看來吃了一驚,臉色有點變紅了。他避開拜倫的目光。“噢,那我可不知道。”
“我的艇長知道。我告訴過他。那些義大利人,說得更具體些,那些德國人會把我的小男孩也劃成猶太人的。”
塔利呼呼地喘了口長氣,說:“好吧,那倒是個問題。不過我還是不知道你有什麼辦法可想?我們潛艇在大西洋的軍事活動在一個相當長的時期是次要的。這裡才是需要你的地方。”他抬頭望望沒有表情的立正站著的少尉。“不管怎樣,拜倫,我要發一封公文,建議把你調到大西洋潛艇艦隊去,可是要等到‘烏賊號’找到接替你的人,之前可不行。”
拜倫·亨利沒露出半點他心裡感到的快慰。“謝謝您,塔利上校。”
中隊司令打開了桌子抽屜。“還有一件事,你的指揮官同意發給你的,祝賀你。”
他把一枚金質別針放在拜倫面前的桌上,那是發給潛艇人員的海豚獎章。
第六十二章
對美國作戰(摘自《失去了的世界帝國》)
希特勒的失策
十二月十一日,發生了最後的災難。經過四天連歷史本身都嚇得不敢透氣的躊躇以後,阿道夫·希特勒召集國會,對美國宣戰了。
弗蘭克林·羅斯福在十二月八日向國會發表宣戰演說時,連提也沒提到德國。這是很有理由的!他的國家所掀起的洶湧澎湃的戰鬥熱情,是百分之百地針對著“可恥”的日本。如同一向所做的那樣,這個狡猾的總統連一英寸也不超過輿論的範圍。
在這焦灼不安的四天裡,我們參謀本部的一些人認為,珍珠港的襲擊對我們可能證明是戰爭的重大轉折點。可以想像,美國會從歐洲整個地轉過身去應付日本。羅斯福所製造的歇
斯底里的戰爭壓力,都會發泄到太平洋去,停止《租借法案》。這樣我們終於會有了透口氣的機會,把英國絞死,把蘇聯打倒,然後我們就可以按照我們自己的時間和方式對付美國。
然而元首卻受到日本的強大壓力,要他“尊重”所謂三國公約。
公約變成陷阱
公約主要是宣傳上的欺騙手段,象德國和義大利之間的《鋼鐵公約》①一樣。日本在一九四○年加入了《鋼鐵公約》,
因此這就變成了三國公約,從而產生了虛妄的世界聞名的“軸心國”。這是一句虛張聲勢的假話。義大利等於零。日本想借德國去嚇唬美國人,而希特勒想借日本去嚇唬美國人。這兩個窮國用公約結合起來,希望使介於它們中間的一個富國癱瘓到不能動彈的地步。
①指一九三九年五月納粹德國和法西斯義大利簽訂的軍事同盟。
然而地球是圓的,在另一個方向還有另一個強大的國家介於它們中間——這就是蘇聯。這種情況有所不同。德國和俄國是由里賓特洛甫的互不侵犯條約聯繫著的,所以我國的外交家們在三國公約中列入一個條款:跟蘇聯的關係不受這個新條約的影響。
我們對俄國開始作戰的時候,日本人發現我們的這個條款是他們逃避義務的一個可喜藉口。他們很有禮貌地引證這個條款,以及他們當時跟俄國簽訂的中立條約,不願進攻俄國。他們說,一旦情況許可,他們會這樣做的——這就是說,要等到德國打仗流血差不多了,勝利近在眼前的時候。但是珍珠港事件發生,世界的情況突然逆轉過來;現在日本要求德國幫助它進攻美國了,儘管它以前沒有幫助德國去進攻俄國。
不言而喻的是,希特勒對日本人並沒有什麼虧欠。三國公約規定,締約國的任何一方受到第三者的進攻的時候,有互相援助的義務。把珍珠港事件叫做美國對日本的“進攻”,即使在東方人的修辭中,也是牽強附會的語言。希特勒當然有權至少要求日本應該對蘇聯宣戰,作為對等交換。日本這一行動的消息會使我們在俄國冰天雪地中作戰的軍隊無限地提高士氣。這樣也就會使整個情況有所改變。
“你到了那裡,去看看哈特海軍將軍。你曉得,他是潛艇上的老手。我對他講了那些魚雷的事,他很讚賞,正寫保舉信呢。”
“是,上校。”
“呃,附帶說一下,我寫了一封信給你爸爸,談到你立了功,不過天曉得,那封信什麼時候怎麼樣才能到他手裡。”塔利上校猶猶豫豫地取下眼鏡,望望站得筆直、沒有表情的少尉,在轉椅上轉來轉去。“喂,拜倫,咱們這兒鬧得這樣亂七八糟,你還想到大西洋去嗎?”
“是的,先生,我想去。”
“現在只有我們這個中隊在海上跟日本鬼子作戰,只有這兒才是戰場,在這種時候,你還要走?”拜倫沒作聲。
“至於你在義大利的妻子和小孩,真是運氣不好,不過你曉得,她現在就要成為敵僑啦。”
“先生,我們還沒跟義大利交戰哪。”
“啊,那是避免不了的。你知道,希特勒預定要在今天發表演說,大講這個問題。誰都料得到他會宣戰,墨索里尼也就會馬上跟著來。你妻子會被拘留,不過那也沒什麼可怕。過一陣子就可以交換回來。義大利人是文明人。我敢說她不會出什麼事。”
“塔利上校,我妻子是猶太人。”
中隊司令看來吃了一驚,臉色有點變紅了。他避開拜倫的目光。“噢,那我可不知道。”
“我的艇長知道。我告訴過他。那些義大利人,說得更具體些,那些德國人會把我的小男孩也劃成猶太人的。”
塔利呼呼地喘了口長氣,說:“好吧,那倒是個問題。不過我還是不知道你有什麼辦法可想?我們潛艇在大西洋的軍事活動在一個相當長的時期是次要的。這裡才是需要你的地方。”他抬頭望望沒有表情的立正站著的少尉。“不管怎樣,拜倫,我要發一封公文,建議把你調到大西洋潛艇艦隊去,可是要等到‘烏賊號’找到接替你的人,之前可不行。”
拜倫·亨利沒露出半點他心裡感到的快慰。“謝謝您,塔利上校。”
中隊司令打開了桌子抽屜。“還有一件事,你的指揮官同意發給你的,祝賀你。”
他把一枚金質別針放在拜倫面前的桌上,那是發給潛艇人員的海豚獎章。
第六十二章
對美國作戰(摘自《失去了的世界帝國》)
希特勒的失策
十二月十一日,發生了最後的災難。經過四天連歷史本身都嚇得不敢透氣的躊躇以後,阿道夫·希特勒召集國會,對美國宣戰了。
弗蘭克林·羅斯福在十二月八日向國會發表宣戰演說時,連提也沒提到德國。這是很有理由的!他的國家所掀起的洶湧澎湃的戰鬥熱情,是百分之百地針對著“可恥”的日本。如同一向所做的那樣,這個狡猾的總統連一英寸也不超過輿論的範圍。
在這焦灼不安的四天裡,我們參謀本部的一些人認為,珍珠港的襲擊對我們可能證明是戰爭的重大轉折點。可以想像,美國會從歐洲整個地轉過身去應付日本。羅斯福所製造的歇
斯底里的戰爭壓力,都會發泄到太平洋去,停止《租借法案》。這樣我們終於會有了透口氣的機會,把英國絞死,把蘇聯打倒,然後我們就可以按照我們自己的時間和方式對付美國。
然而元首卻受到日本的強大壓力,要他“尊重”所謂三國公約。
公約變成陷阱
公約主要是宣傳上的欺騙手段,象德國和義大利之間的《鋼鐵公約》①一樣。日本在一九四○年加入了《鋼鐵公約》,
因此這就變成了三國公約,從而產生了虛妄的世界聞名的“軸心國”。這是一句虛張聲勢的假話。義大利等於零。日本想借德國去嚇唬美國人,而希特勒想借日本去嚇唬美國人。這兩個窮國用公約結合起來,希望使介於它們中間的一個富國癱瘓到不能動彈的地步。
①指一九三九年五月納粹德國和法西斯義大利簽訂的軍事同盟。
然而地球是圓的,在另一個方向還有另一個強大的國家介於它們中間——這就是蘇聯。這種情況有所不同。德國和俄國是由里賓特洛甫的互不侵犯條約聯繫著的,所以我國的外交家們在三國公約中列入一個條款:跟蘇聯的關係不受這個新條約的影響。
我們對俄國開始作戰的時候,日本人發現我們的這個條款是他們逃避義務的一個可喜藉口。他們很有禮貌地引證這個條款,以及他們當時跟俄國簽訂的中立條約,不願進攻俄國。他們說,一旦情況許可,他們會這樣做的——這就是說,要等到德國打仗流血差不多了,勝利近在眼前的時候。但是珍珠港事件發生,世界的情況突然逆轉過來;現在日本要求德國幫助它進攻美國了,儘管它以前沒有幫助德國去進攻俄國。
不言而喻的是,希特勒對日本人並沒有什麼虧欠。三國公約規定,締約國的任何一方受到第三者的進攻的時候,有互相援助的義務。把珍珠港事件叫做美國對日本的“進攻”,即使在東方人的修辭中,也是牽強附會的語言。希特勒當然有權至少要求日本應該對蘇聯宣戰,作為對等交換。日本這一行動的消息會使我們在俄國冰天雪地中作戰的軍隊無限地提高士氣。這樣也就會使整個情況有所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