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頁
第三、從力量對比講,四國國力合起來並不比秦國差,軍力合起來也不比秦國差,可合,那只是理念上的。秦國可以統一調動舉國之力,四國卻不成。這樣,秦國可以各個擊破。實際上,現在的秦國已經變得比任何時候都強大。它可以上下一心,勁往一處使。這一點聯軍做不到。
最後,聯軍組成了,廉頗的判斷沒有錯。趙國同意了,魏國聲稱出兵八萬人,實際上,有五萬人就是多的。韓國聲稱派出了五萬,實際上恐怕連三萬人都沒有。
最令人擔憂的是,楚太子果然成了聯軍主帥。這位主帥第一項決定就讓廉頗感到難以接受:聯軍大軍集於秦國與魏國的邊界澠池,說什麼要把秦軍吸引過來,以逸待勞!
四、尾隨(1)
秦軍最後是被吸引來了,可楚太子自作聰明,一連串出現決策失誤。最後,只有接受敗局。
廉頗思考著,樂開垂淚進了帳,哭道:“將軍,末將的哥哥當年力追子楚、呂不韋,今被他們捉去,恐怕死路一條了……”
廉頗安慰樂開道:“將軍勿慮,這次秦軍行事,看來呂不韋舉足輕重。他不是小肚雞腸之人,絕不會加害你的哥哥……”
樂開被勸,剛剛安靜下來,一軍士便進帳報告:“報告將軍,楚軍已經拔營向東開進……”
廉頗和樂開聽後都大吃一驚。廉頗立即道:“險了!”隨後,想了片刻,急忙傳令:“堅壁營壘,取消二更拔營出動軍令。”並向樂開:“將軍速去魏營、韓營通報,讓他們亦堅壁營壘,取消二更出動的軍令。”
趙軍、魏軍和韓軍成犄角之勢,三軍的戰車都不曾卸馬,並派巡邏人員出營,互通情況,緊緊張張過了一夜。次日天明,仍不見秦軍動靜。
現在,廉頗成了聯軍主事的,天明之後,立即招魏將鄭會和韓將石勇到營中商議撤軍之策。鄭會不住地大罵楚太子,廉頗任他發泄,過了一陣,鄭會的氣消了,三人開始議論正題。還沒有講上兩句,就見一將急忙進帳向廉頗報告:“報告將軍:楚軍東行三十里中秦軍埋伏,全軍覆沒,楚太子下落不明……”
鄭會雖然對楚太子不滿,但對楚軍如此下場,亦嘆息不已。廉頗道:“可嘆楚國十萬男兒,就如此葬送……”
石勇對廉頗和鄭會道:“眼下就說我們當如何是好吧……”
廉頗道:“十分明顯,破聯軍之法,就是進行反間,以便各個擊破……”隨後,廉頗向鄭、石二將講了呂不韋入營、楚太子追究禮物、楚太子中呂不韋反間之計、懷疑他與呂不韋串通等事,鄭會、石勇這才明了內情,又紛紛罵了楚太子一陣。楚太子最後自顧自,實際上害了自己。大家看到了各顧各的危害,商定撤軍時首尾相顧,宿營時像當日夜一樣,派巡邏人員出營,互通情況,營中部分戰車不卸馬,三軍形成一個整體。撤出的時間定為午飯後……
午飯過後,三軍拔營東進。
探馬報告,秦軍尾隨了過來。
一日過後,聯軍紮營,秦軍亦紮營。
夜裡,聯軍按商定辦法,各自都派巡邏人員出營,互通情況,營中部分戰車不卸馬。一夜緊張,並沒有發生什麼事。次日,情況又是如此。
一連三天,天天如此。石勇提醒廉頗和鄭會:“秦軍這是先讓我等緊張,使我軍見如此無事而懈怠下來,然後攻我……”
廉頗和鄭會認為這話有理,都不敢有半點懈怠。
第四日三軍又駐了下來。按路況,次日,韓軍與趙軍和魏軍應該分道回都城了。夜裡,石勇將軍和鄭會將軍聚到了趙營廉頗大帳。石勇是一個誠實的人,他提出,秦軍之所以尾隨聯軍又不出擊,想必是在等這樣的日子:韓軍回都城去了,魏軍也回都城去了,只剩下了趙軍,那時,再出擊……
鄭會則提出,說不定,在韓軍回都城的路上,秦軍已經設了伏……
對這個問題,廉頗已經想了好幾天。直到如今,他還沒有想明白,秦軍這是要做什麼。在韓軍回都城的路上設伏;韓軍回都城去了,魏軍也回都城去了,只剩下了趙軍,那時再出擊……他都想過了,可能性不能排除,但又不太像。實際上,要向聯軍發起攻擊,並獲取勝利,對秦軍來說,已經出現了若干次機會,而秦軍都……沒有抓住,還是說放棄了?他們到底要幹什麼?
現在的問題是如何是好?明日,韓軍就應該回都城了。讓不讓韓軍離去呢?而不離去,大家又做些什麼呢?繼續駐紮,防止秦軍各個擊破?那何時為了?
放行吧!趙軍為了避免將來隻身與秦軍作戰,總不能永遠把韓軍和魏軍栓在自己的戰車上。
還有,不放韓軍和魏軍,大家駐紮下來,那秦軍也就駐紮下來,而那樣,就再次形成雙方對壘的局面。從眼前的情況看,那種局面聯軍是應該竭力避免的。因為聯軍實際上沒有力量應戰了……
放行!
至於韓軍回都城的路上會不會遭受伏擊的問題,那不能不防,但可能性不是太大。一是離韓國都城不是太遠了,韓軍很容易得到救援。二是,那樣秦軍就要分兵,它設伏伏擊別人,也當防備別人設伏伏擊它。因為此處到底是韓國的地面。
最後,聯軍組成了,廉頗的判斷沒有錯。趙國同意了,魏國聲稱出兵八萬人,實際上,有五萬人就是多的。韓國聲稱派出了五萬,實際上恐怕連三萬人都沒有。
最令人擔憂的是,楚太子果然成了聯軍主帥。這位主帥第一項決定就讓廉頗感到難以接受:聯軍大軍集於秦國與魏國的邊界澠池,說什麼要把秦軍吸引過來,以逸待勞!
四、尾隨(1)
秦軍最後是被吸引來了,可楚太子自作聰明,一連串出現決策失誤。最後,只有接受敗局。
廉頗思考著,樂開垂淚進了帳,哭道:“將軍,末將的哥哥當年力追子楚、呂不韋,今被他們捉去,恐怕死路一條了……”
廉頗安慰樂開道:“將軍勿慮,這次秦軍行事,看來呂不韋舉足輕重。他不是小肚雞腸之人,絕不會加害你的哥哥……”
樂開被勸,剛剛安靜下來,一軍士便進帳報告:“報告將軍,楚軍已經拔營向東開進……”
廉頗和樂開聽後都大吃一驚。廉頗立即道:“險了!”隨後,想了片刻,急忙傳令:“堅壁營壘,取消二更拔營出動軍令。”並向樂開:“將軍速去魏營、韓營通報,讓他們亦堅壁營壘,取消二更出動的軍令。”
趙軍、魏軍和韓軍成犄角之勢,三軍的戰車都不曾卸馬,並派巡邏人員出營,互通情況,緊緊張張過了一夜。次日天明,仍不見秦軍動靜。
現在,廉頗成了聯軍主事的,天明之後,立即招魏將鄭會和韓將石勇到營中商議撤軍之策。鄭會不住地大罵楚太子,廉頗任他發泄,過了一陣,鄭會的氣消了,三人開始議論正題。還沒有講上兩句,就見一將急忙進帳向廉頗報告:“報告將軍:楚軍東行三十里中秦軍埋伏,全軍覆沒,楚太子下落不明……”
鄭會雖然對楚太子不滿,但對楚軍如此下場,亦嘆息不已。廉頗道:“可嘆楚國十萬男兒,就如此葬送……”
石勇對廉頗和鄭會道:“眼下就說我們當如何是好吧……”
廉頗道:“十分明顯,破聯軍之法,就是進行反間,以便各個擊破……”隨後,廉頗向鄭、石二將講了呂不韋入營、楚太子追究禮物、楚太子中呂不韋反間之計、懷疑他與呂不韋串通等事,鄭會、石勇這才明了內情,又紛紛罵了楚太子一陣。楚太子最後自顧自,實際上害了自己。大家看到了各顧各的危害,商定撤軍時首尾相顧,宿營時像當日夜一樣,派巡邏人員出營,互通情況,營中部分戰車不卸馬,三軍形成一個整體。撤出的時間定為午飯後……
午飯過後,三軍拔營東進。
探馬報告,秦軍尾隨了過來。
一日過後,聯軍紮營,秦軍亦紮營。
夜裡,聯軍按商定辦法,各自都派巡邏人員出營,互通情況,營中部分戰車不卸馬。一夜緊張,並沒有發生什麼事。次日,情況又是如此。
一連三天,天天如此。石勇提醒廉頗和鄭會:“秦軍這是先讓我等緊張,使我軍見如此無事而懈怠下來,然後攻我……”
廉頗和鄭會認為這話有理,都不敢有半點懈怠。
第四日三軍又駐了下來。按路況,次日,韓軍與趙軍和魏軍應該分道回都城了。夜裡,石勇將軍和鄭會將軍聚到了趙營廉頗大帳。石勇是一個誠實的人,他提出,秦軍之所以尾隨聯軍又不出擊,想必是在等這樣的日子:韓軍回都城去了,魏軍也回都城去了,只剩下了趙軍,那時,再出擊……
鄭會則提出,說不定,在韓軍回都城的路上,秦軍已經設了伏……
對這個問題,廉頗已經想了好幾天。直到如今,他還沒有想明白,秦軍這是要做什麼。在韓軍回都城的路上設伏;韓軍回都城去了,魏軍也回都城去了,只剩下了趙軍,那時再出擊……他都想過了,可能性不能排除,但又不太像。實際上,要向聯軍發起攻擊,並獲取勝利,對秦軍來說,已經出現了若干次機會,而秦軍都……沒有抓住,還是說放棄了?他們到底要幹什麼?
現在的問題是如何是好?明日,韓軍就應該回都城了。讓不讓韓軍離去呢?而不離去,大家又做些什麼呢?繼續駐紮,防止秦軍各個擊破?那何時為了?
放行吧!趙軍為了避免將來隻身與秦軍作戰,總不能永遠把韓軍和魏軍栓在自己的戰車上。
還有,不放韓軍和魏軍,大家駐紮下來,那秦軍也就駐紮下來,而那樣,就再次形成雙方對壘的局面。從眼前的情況看,那種局面聯軍是應該竭力避免的。因為聯軍實際上沒有力量應戰了……
放行!
至於韓軍回都城的路上會不會遭受伏擊的問題,那不能不防,但可能性不是太大。一是離韓國都城不是太遠了,韓軍很容易得到救援。二是,那樣秦軍就要分兵,它設伏伏擊別人,也當防備別人設伏伏擊它。因為此處到底是韓國的地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