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頁
在三十年內(1950至1980)你把周圍陸上鄰國差不多打遍了(蘇聯、印度、越南、緬甸、南韓),沒打的也給人家內政插過手搗過亂(寮國、泰國、柬埔寨、印尼、馬來西亞),改革開放以後在總設計師的主持下,經過漫長的艱苦努力才把形象改正一些,但人家還在看.這時你再玩這一套,不是殺雞嚇猴嗎,以前的努力就白費了.
抓楊斌是為了取悅於美國人?朝方不能不往這裡想,可美國沒讓你抓呀?是為配合美國對朝的制裁封鎖?也不太像.只有最後一種可能,在於特區的"行政"二字,因為怕"行政"取代"專政"而不得不捅小兄弟一刀.可是中國周邊二萬多公里差不多都"行政"了,連自己的香港、台灣也都"行政"了,"三個代表"以後也向"行政"跨出了一大步.為什麼只許州官放火不許百姓點燈?這個說法其實也不通.
心裡這麼想,嘴上可不能這麼說,楊斌剛一被抓,朝鮮的中央特使馬上飛到北京來要人或者要個說法."救場如救火",唱戲的都知道,新義州的戲剛剛開場,可是主角呢?沒了.被扣在瀋陽了,因此馬上飛來要人"救場".人自然不可能給,說法到是給了一個,楊斌是經濟問題,是刑事犯罪,與他當不當"特首"沒關係.用這一套假話糊弄人,人家當然不太相信,可多少有點將信將疑,為一個楊斌犯得著這麼騙人嗎,再看看再考慮再查查.這時中南海的一個大人物下令,國務院出了紅頭文件,禁止國企向新義州投資,這一下真相大白了.謎底原來在這裡.
抓了楊斌表示"絲綢之路"堵死了,朝鮮求生存求發展的路在何方?心靈上的打擊太沉重,仿佛傷口在流血,又像被人推到了懸崖邊.雪壓冬雲白絮飛,高天滾滾寒流急,情急之下只能學"王成"拉響爆破筒,再次起動核實驗.狹路相逢勇者勝,置之於死地而後生.因此在中美兩國的夾擊下,東方紅,太陽升,朝鮮搞了原子能,"朝核危機"爆發了.
滄海橫流方顯出英雄本色,金正日還是有水平的.其實他還有別的選擇,可以倒向台灣.但他沒這樣做,可見其氣量並不狹窄.別以為他不敢或不能這樣做,兔子急了還咬人呢,何況金正日並不是一隻小兔子.他並不是率領著"無賴國家"主動咬人而是被逼無耐鋌而走險.這個民族屈服了麼?沒有,他們依然高昂著頭!他們牢牢記住日本昨天強加在他們頭上50年的侵略史亡國史(這個死扣至今連韓國都沒解開),沒閒功夫到處與人叫勁.他們內心並不想與美國為敵,也沒有這個力量,這個基本點很清楚.
起動核武?這原子彈是好玩的嗎?這東西可不是鐵道游擊隊員懷裡的土琵琶,這是魚死網破.
這一手可把老大哥惹急了,本來是又氣又惱但還得強忍著,不敢再玩抓楊斌那一套了.楊斌在號里瞧著沒事偷著樂,他也只敢偷著樂,可明著樂的大有人在,認為"楊斌事件"是中朝之間"狗咬狗"的大有人在.
可是當事態很快演變成朝鮮"彈起我心愛的冬布拉"時,第四代領導集體(剛上台)猛然清醒了,立即放棄小平同志"不出頭"的聖訓,"該出手啊就出手,風風火火闖九州".這個九州就是"六方會談",連(換屆前)剛剛出台制裁朝鮮的中央文件(即不許國企向朝鮮投資)也顧不上前任留下的"按既定方針辦"了.
中方能不急嗎,原子彈這種"馬頭琴悠揚的歌聲"日本人當年在廣島和長崎聽過,真是太可怕了.美軍仍在日本駐紮不僅是看著中俄,也在壓著日本,沒有美軍壓著,日本復活軍國主義是中國能擋得住的嗎?對朝核日本反應很快,立即提出強烈抗議,防衛廳長官說,原子彈我們一夜之間就能造出來!這不是吹牛.其實防衛長官的後半句話沒說出來:"是美國人不讓我們造".日本是在借題發揮,沒有朝核日本就不想造原子彈了?借朝核日本朝野大做文章,並已得了分,而且這分里有中國幫忙的成分.日本也不是單向朝鮮示威,這裡面意思很豐富.
行政特區辦在新義州朝方並沒有害老大哥的意思,是老大哥多心了,以為朝方要以鄰為壑.為什麼多心?很複雜,因素太多.當時中方正為香港的事鬧心,根子就在"行政"上,北邊家門口上你"再來一朵玫瑰花",儘管這花很小可也帶著刺兒呢,你不拿都不行,拿著就刺你的手,為什麼?這又扯出中朝特殊邊界線來.
1964年中朝順利解決了邊界線,按其中規定,鴨祿江中74個小島有72個歸了朝方,人家可沒爭是中方主動讓的,水域為公共部分雙方共用,意思是說船不靠岸人不上岸即可.那時想得簡單,誰知後來因多年溫室效應江水少了許多,有些小島與岸邊連在一起為邊防管理帶來新問題,為走私也提供更多方便.
在這種逐漸變得模糊的邊界上搞一個"行政",他們這不是要輸出"行政"嗎?
無法不對"行政"問題保持高度警惕,為此鬧得"風波"至今尚未平息.我給你送玉米、送炮彈、送油料……反過來你給我送一場"行政""風波"?
雖然沒有直接送,但是"行政"必然導致"風波"卻是思維定式,因而談虎變色.真是神經過敏!天下本無事,杞人憂天傾.新義州那地方能搞出"行政"來嗎?香港"行政"是英國人150年的基礎,韓國"行政"也才十幾年的光景,那還是在美國多年的扶持下先經過長期的軍人統治.怕政治行政"風波"的結果是引發了更大的外交安全"風波"──朝核危機!
抓楊斌是為了取悅於美國人?朝方不能不往這裡想,可美國沒讓你抓呀?是為配合美國對朝的制裁封鎖?也不太像.只有最後一種可能,在於特區的"行政"二字,因為怕"行政"取代"專政"而不得不捅小兄弟一刀.可是中國周邊二萬多公里差不多都"行政"了,連自己的香港、台灣也都"行政"了,"三個代表"以後也向"行政"跨出了一大步.為什麼只許州官放火不許百姓點燈?這個說法其實也不通.
心裡這麼想,嘴上可不能這麼說,楊斌剛一被抓,朝鮮的中央特使馬上飛到北京來要人或者要個說法."救場如救火",唱戲的都知道,新義州的戲剛剛開場,可是主角呢?沒了.被扣在瀋陽了,因此馬上飛來要人"救場".人自然不可能給,說法到是給了一個,楊斌是經濟問題,是刑事犯罪,與他當不當"特首"沒關係.用這一套假話糊弄人,人家當然不太相信,可多少有點將信將疑,為一個楊斌犯得著這麼騙人嗎,再看看再考慮再查查.這時中南海的一個大人物下令,國務院出了紅頭文件,禁止國企向新義州投資,這一下真相大白了.謎底原來在這裡.
抓了楊斌表示"絲綢之路"堵死了,朝鮮求生存求發展的路在何方?心靈上的打擊太沉重,仿佛傷口在流血,又像被人推到了懸崖邊.雪壓冬雲白絮飛,高天滾滾寒流急,情急之下只能學"王成"拉響爆破筒,再次起動核實驗.狹路相逢勇者勝,置之於死地而後生.因此在中美兩國的夾擊下,東方紅,太陽升,朝鮮搞了原子能,"朝核危機"爆發了.
滄海橫流方顯出英雄本色,金正日還是有水平的.其實他還有別的選擇,可以倒向台灣.但他沒這樣做,可見其氣量並不狹窄.別以為他不敢或不能這樣做,兔子急了還咬人呢,何況金正日並不是一隻小兔子.他並不是率領著"無賴國家"主動咬人而是被逼無耐鋌而走險.這個民族屈服了麼?沒有,他們依然高昂著頭!他們牢牢記住日本昨天強加在他們頭上50年的侵略史亡國史(這個死扣至今連韓國都沒解開),沒閒功夫到處與人叫勁.他們內心並不想與美國為敵,也沒有這個力量,這個基本點很清楚.
起動核武?這原子彈是好玩的嗎?這東西可不是鐵道游擊隊員懷裡的土琵琶,這是魚死網破.
這一手可把老大哥惹急了,本來是又氣又惱但還得強忍著,不敢再玩抓楊斌那一套了.楊斌在號里瞧著沒事偷著樂,他也只敢偷著樂,可明著樂的大有人在,認為"楊斌事件"是中朝之間"狗咬狗"的大有人在.
可是當事態很快演變成朝鮮"彈起我心愛的冬布拉"時,第四代領導集體(剛上台)猛然清醒了,立即放棄小平同志"不出頭"的聖訓,"該出手啊就出手,風風火火闖九州".這個九州就是"六方會談",連(換屆前)剛剛出台制裁朝鮮的中央文件(即不許國企向朝鮮投資)也顧不上前任留下的"按既定方針辦"了.
中方能不急嗎,原子彈這種"馬頭琴悠揚的歌聲"日本人當年在廣島和長崎聽過,真是太可怕了.美軍仍在日本駐紮不僅是看著中俄,也在壓著日本,沒有美軍壓著,日本復活軍國主義是中國能擋得住的嗎?對朝核日本反應很快,立即提出強烈抗議,防衛廳長官說,原子彈我們一夜之間就能造出來!這不是吹牛.其實防衛長官的後半句話沒說出來:"是美國人不讓我們造".日本是在借題發揮,沒有朝核日本就不想造原子彈了?借朝核日本朝野大做文章,並已得了分,而且這分里有中國幫忙的成分.日本也不是單向朝鮮示威,這裡面意思很豐富.
行政特區辦在新義州朝方並沒有害老大哥的意思,是老大哥多心了,以為朝方要以鄰為壑.為什麼多心?很複雜,因素太多.當時中方正為香港的事鬧心,根子就在"行政"上,北邊家門口上你"再來一朵玫瑰花",儘管這花很小可也帶著刺兒呢,你不拿都不行,拿著就刺你的手,為什麼?這又扯出中朝特殊邊界線來.
1964年中朝順利解決了邊界線,按其中規定,鴨祿江中74個小島有72個歸了朝方,人家可沒爭是中方主動讓的,水域為公共部分雙方共用,意思是說船不靠岸人不上岸即可.那時想得簡單,誰知後來因多年溫室效應江水少了許多,有些小島與岸邊連在一起為邊防管理帶來新問題,為走私也提供更多方便.
在這種逐漸變得模糊的邊界上搞一個"行政",他們這不是要輸出"行政"嗎?
無法不對"行政"問題保持高度警惕,為此鬧得"風波"至今尚未平息.我給你送玉米、送炮彈、送油料……反過來你給我送一場"行政""風波"?
雖然沒有直接送,但是"行政"必然導致"風波"卻是思維定式,因而談虎變色.真是神經過敏!天下本無事,杞人憂天傾.新義州那地方能搞出"行政"來嗎?香港"行政"是英國人150年的基礎,韓國"行政"也才十幾年的光景,那還是在美國多年的扶持下先經過長期的軍人統治.怕政治行政"風波"的結果是引發了更大的外交安全"風波"──朝核危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