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6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昇平公主自從見到從天牢中撿回一條命的丈夫郭曖,心中怒氣全消,親自照顧郭曖。郭曖心生感動,主動向公主道歉。夫妻倆很快便和好如初,太子要自己丈夫自盡謝罪,昇平公主自然不會答應。昇平公主拖住內常侍高郃,放走郭曖。

  劉忠翼在王霆協助下,輕而易舉便控制了大唐帝國的中樞——大明宮。劉忠翼再次假傳太子諭令,下令關閉長安各門,全城戒嚴。

  王霆率領羽林軍包圍韓王李迥、汾陽郡王郭子儀、臨淮郡王李光弼、左相裴遵慶、右相顏真卿等人的府邸。劉忠翼事先聯絡中書令崔圓、中書舍人楊炎、京兆少尹黎干,說服三人支持太子李适,崔圓、楊炎、黎干入宮協助太子處理國事,商議登基事宜。

  御史大夫段秀實得知城中出事,入宮覲見太子,被羽林軍攔在丹鳳門外。

  郭曖乘坐昇平公主的車駕經東大內離開大明宮,趕到京兆尹李勉府上。李勉,字玄卿,李唐宗室,曾祖李元懿為唐高祖李淵第十三子。李勉幼通經史,成年後沉雅清峻,頗有長名,歷任開封尉、監察御史、河南少尹、京兆尹。

  郭曖將宮中變故告知李勉。李勉知道事情重大,立刻集合京兆府衙役,與郭瑗趕往和政長公主府上,請長公主出面平息混亂局勢。

  李勉和郭曖帶人來到長公主府門前,只見府門大開,府門前的四名侍衛橫屍地上。程元振沒有讓劉忠翼控制長公主府,因為王霆膽子再大,也不會帶兵包圍長公主府。程元振親自派出一隊殺手,準備刺殺和政。

  京兆尹李勉的突然到來打亂了殺手的行動。京兆府的衙役配合長公主府的侍衛,將殺手逼出府外,和政長公主安然無恙。

  李勉將宮內和城內發生的情況告知和政,請求長公主立刻入宮,面見太子,了解實情。

  和政稍作思考,並沒有起駕入宮,命李勉將自己的京兆尹令牌交給郭曖,讓郭曖立刻其快馬從光化門出城,趕往麟遊九成宮,稟告獨孤貴妃長安發生了大事。和政讓李勉乘自己的車駕入宮,了解情況。和政帶著幾名隨從,微服前往南衙十六衛大營,準備面見留守大營的右衛將軍董秦。

  長安城內的軍隊分為南衙和北衙兩支。北衙負責皇宮大內禁衛,人數不多。南衙是唐軍的主力作戰部隊,雖然大部人馬隨皇帝李豫去了安西,但駐留長安大營的仍有近萬人。

  和政向董秦說明來意,希望董秦率軍入宮。只有臨淮郡王、太尉李光弼能夠調動南衙十六衛,董秦自然不會答應和政長公主。

  和政只得退一步,要求董秦率軍前往臨淮郡王府,解除包圍王府的羽林軍武裝,一切後果由自己承擔。董秦作為李光弼的部下,自然同意率軍前往臨淮郡王府。

  董秦立刻集合一千右衛兵士,護衛和政長公主來到臨淮郡王府門外。一千右衛兵士與包圍王府的兩百羽林軍劍拔弩張,眼看就要動手,和政長公主出面喝止兩軍兵士。

  第二四三章 撥雲見日(上)

  更新時間2013-4-16 22:03:43 字數:2343

  臨淮郡王府門外兩軍兵士,不肯聽從和政長公主的勸告,手持兵刃湧上來準備動手。危急時刻,董秦連忙上前護住長公主。

  “住手!”千鈞一髮之際,太尉李光弼走出王府,喝止住眾兵士。李光弼是平定安史之亂的首要功臣,在各軍將士心中有著很高的威信。李豫授予兵符命其節制天下兵馬,並冊封為臨淮郡王。

  李光弼一身布衣,手中沒有任何兵器,緩緩走下府門前的台階。包圍王府的羽林軍自動讓開一條路。儘管北衙禁軍不歸太尉節制,但軍中不少兵士都曾跟隨李光弼在河北戰場上出生入死。

  李光弼來到和政長公主面前,拱手拜道:“臣見過長公主。”

  和政:“李太尉不必多禮。眼下長安形勢急迫,請太尉出面主持大局。”

  李光弼回答:“羽林軍包圍我等府邸,乃是遵奉太子殿下的諭令,臣不敢違抗。”

  和政:“太子做出此等荒唐之事,定是受了奸人欺騙。太尉是我大唐的國柱,此刻只有您出面,才能保障社稷,不辜負我皇兄對您的信任。”

  李光弼稍作思慮,對董秦說:“立刻拿本太尉的魚符,調集駐留大營的左右衛接管長安城!”

  董秦:“末將領命!”

  李光弼對府門前的三百羽林兵士說:“我知道,你們都是奉命前來。你們中有些兄弟曾與我在河北並肩作戰,我不想看到同袍手足相殘,你們各自回營去吧。等事情過去,我自會入宮向太子殿下請罪。”

  三百羽林兵士中部分人開始退去,很快影響到更多的人跟隨返回北營。

  一個時辰後,董秦帶兵控制了長安外城,繳了包圍韓王李迥、汾陽郡王郭子儀、左相裴遵慶、右相顏真卿等人府邸的羽林軍的械,並屯兵丹鳳門外,準備強行攻入大明宮。

  裴遵慶、顏真卿、郭晞來到李光弼府上,在和政長公主的主持下,商議接下來的行動。裴遵慶、顏真卿反對派兵進攻大明宮,建議派一人入宮向太子說明情況。李光弼、顏真卿主動請命,進宮面見太子,和政沒有同意。和政思慮再三,決定親自入宮。

  和政長公主來到丹鳳門外,只見皇宮大門緊閉,城牆上站滿了弓弩手,下面的右衛兵士以盾牌列陣,兩軍對峙,氣氛十分緊張。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