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頁
張璁和桂萼二人左躲右跑,將鞋子就跑掉了,也顧不得拾了。跑了一會兒,兩人就跑散了。張璁知道武定侯府的位置,跑的時候是有目的的,他七跑八跑就跑進了武定侯府里。
那幾個黑衣人看武定侯府不像是尋常人家,在門口探了一會兒,就離開走了。
武定侯一見張璁慌慌張張,衣服還破了好幾處,就有些納悶。
張璁喘著氣,上氣不接下氣地說:“不,不好了,有人追殺我等......。桂大人還被人追趕著呢!”
武定侯問:“是什麼人?有多少人?”
張璁說:“估計有六人吧,在下也不知是何人。”
武定侯帶上手下官兵手持武器趕了出去,不一會兒,就看到一群人在你追我趕。
那桂萼不見了張璁,又見黑衣人死死地盯著自己,嚇得就像驚弓之鳥。
黑衣人見來了不少手持刀槍的官兵,就停下追趕桂萼,散腿就逃。
桂萼被救了下來,萬幸的是,張璁和桂萼除了衣服被劃破,只有皮外擦傷,身體基本上無大礙。
不一會兒,那些黑衣人都逃走了,官兵們只抓住了一個倒霉鬼。
武定侯、張璁和桂萼對那傢伙進行了審訊,那傢伙開始還守口如瓶,死不說出幕後指使者是誰,後來用酷刑折磨他,他實在受不了了,他才說出,幕後指使者為給事中張翀和刑部尚書趙鑒。
第二日,武定侯郭勛利用上朝上奏嘉靖皇帝,他說:“稟皇上,張翀、趙鑒等人指使賊人刺殺張璁和桂萼二位大人......”
此話一出,朝堂譁然。
嘉靖皇帝立即鎖緊眉頭。
張翀、趙鑒見勢不妙,立即趴在地上說:“陛下,請勿信武定侯所言,恐是空穴來風,捕風捉影......”
武定侯不耐煩地對張翀、趙鑒說:“休得抵賴,那賊人之一已經被本官擒捉,人證物證俱全,鐵證如山,汝等還有什麼好說的?”
嘉靖皇帝一聽,惱羞成怒,就因為張璁、桂萼支持朕,你們先要行刺二人,是何用心啊?於是,特降旨說:“升張璁、桂花萼為翰林學士,方獻夫為侍講學士。”又看趴在地上的張翀、趙鑒又狠狠地說,“治張翀、趙鑒二人之罪!來人,將二人打入錦衣衛獄。”
侍衛立即進來將二人拖了出去。
75.黑白顛倒成冤獄
75。黑白顛倒成冤獄
翰林學士為朝庭要職,可謂內閣大學士、各部尚書之跳板,雖位居五品,但常侍於天子左右,備天子顧問,可左右朝政。
張璁和桂萼擔任如此重要的職務,那些護禮派當然心裡不服氣啊!吏部尚書喬宇首先提出反對,上疏道:“席書升任禮部尚書,臣等已陳其不可,今又升張璁、桂萼等,怎麼陛下近來降恩澤多施於幸佞者啊?微臣不願與璁萼之流為列啊!”
熟為幸佞者?支持朕者,即巧言善辯謅媚者?難道反對朕就是正直者?豈有此理!嘉靖帝怒髮衝冠:“汝等不願與他們為列,那就回家做老百姓去吧!”喬宇被削職,護禮派又折一員大將。
張翀等人的刺殺計劃流產,後來眾人彈劾又沒能成功,那張璁和桂萼不公毫毛無損,反而還升了職,不僅如此,每天外出,都有武定侯郭勛的人馬隨扈護衛。
那個該死的武定侯郭勛,為什麼要護著張璁、桂萼二人?於是,那些護禮派又把心中的怨氣對準了武定侯,恨不得那個武定侯哪天遭到天打雷劈五雷轟,弄得粉身碎骨,讓張璁、桂萼等人失去保護傘。
沒有想到,機會真的來了。
武定侯郭勛有一位朋友,名叫張寅,禿頭,太原府徐溝縣人。原本是一個生意人,家裡積攢了有些積蓄,就想做官,恰適朝廷開例,他就以粟米1000石補授了山西太原衛指揮史。還在做生意時,張寅結識了一個熟人,名叫薛良,代州崞縣人。這薛良是一個遊手好閒的小人,貪圖錢財,有一天趁張寅熟睡之機,盜走了他做買賣的所有銀子逃之夭夭了,於是,兩人就變成了仇人。
那薛良回到崞縣老家,不久,崞縣鬧起了白蓮教,那薛良也成了信徒“佛子”,有一次見白蓮教首領,他看到那禿頭副首領李福達時,嚇了一身冷汗,他還以為是那徐溝縣的張寅呢!後來才知是虛驚一場,他們是長得差不多一樣,並非一人。再後來是白蓮教造反被滅,李福達逃,薛良只是亦賊亦民的“佛子”,被官府開釋了。
這薛良卻不願在家種地,又四處遊蕩起來。一天來到太原,正在街上行走,突見一禿頭武職官員騎在馬背上,喝道而來,後面跟隨四五個伴當,衣冠體面,氣宇軒昂,好不赫奕!這薛良在落迫之時,心裡只想著昔日的副首領李福達,想讓他再搭救自己一把,倒忘了徐溝縣裡的那個張寅了,就驚叫道:“李教首——”剛喊出口,就想起了相貌相差不多的張寅,莫不是那張寅做了官吧?
果然是薛良弄錯了,這人就是買官的張寅,而非他心裡想的那李教首。那張寅騎在馬背上聽到喊聲,一回頭看認出了那個偷自己銀子的薛良,立即令身後的手下說:“將此人拿下,此人是一貫賊。”
薛良一聽,撒腿就跑。
街上的人多,張寅的手下都騎著馬,他們怕碰倒街上行人,但還是緊追不捨。這薛良是一個慣偷,逃跑是他的強項,可兩條腿還是沒有跑過四條腿,薛良束手被擒。
那幾個黑衣人看武定侯府不像是尋常人家,在門口探了一會兒,就離開走了。
武定侯一見張璁慌慌張張,衣服還破了好幾處,就有些納悶。
張璁喘著氣,上氣不接下氣地說:“不,不好了,有人追殺我等......。桂大人還被人追趕著呢!”
武定侯問:“是什麼人?有多少人?”
張璁說:“估計有六人吧,在下也不知是何人。”
武定侯帶上手下官兵手持武器趕了出去,不一會兒,就看到一群人在你追我趕。
那桂萼不見了張璁,又見黑衣人死死地盯著自己,嚇得就像驚弓之鳥。
黑衣人見來了不少手持刀槍的官兵,就停下追趕桂萼,散腿就逃。
桂萼被救了下來,萬幸的是,張璁和桂萼除了衣服被劃破,只有皮外擦傷,身體基本上無大礙。
不一會兒,那些黑衣人都逃走了,官兵們只抓住了一個倒霉鬼。
武定侯、張璁和桂萼對那傢伙進行了審訊,那傢伙開始還守口如瓶,死不說出幕後指使者是誰,後來用酷刑折磨他,他實在受不了了,他才說出,幕後指使者為給事中張翀和刑部尚書趙鑒。
第二日,武定侯郭勛利用上朝上奏嘉靖皇帝,他說:“稟皇上,張翀、趙鑒等人指使賊人刺殺張璁和桂萼二位大人......”
此話一出,朝堂譁然。
嘉靖皇帝立即鎖緊眉頭。
張翀、趙鑒見勢不妙,立即趴在地上說:“陛下,請勿信武定侯所言,恐是空穴來風,捕風捉影......”
武定侯不耐煩地對張翀、趙鑒說:“休得抵賴,那賊人之一已經被本官擒捉,人證物證俱全,鐵證如山,汝等還有什麼好說的?”
嘉靖皇帝一聽,惱羞成怒,就因為張璁、桂萼支持朕,你們先要行刺二人,是何用心啊?於是,特降旨說:“升張璁、桂花萼為翰林學士,方獻夫為侍講學士。”又看趴在地上的張翀、趙鑒又狠狠地說,“治張翀、趙鑒二人之罪!來人,將二人打入錦衣衛獄。”
侍衛立即進來將二人拖了出去。
75.黑白顛倒成冤獄
75。黑白顛倒成冤獄
翰林學士為朝庭要職,可謂內閣大學士、各部尚書之跳板,雖位居五品,但常侍於天子左右,備天子顧問,可左右朝政。
張璁和桂萼擔任如此重要的職務,那些護禮派當然心裡不服氣啊!吏部尚書喬宇首先提出反對,上疏道:“席書升任禮部尚書,臣等已陳其不可,今又升張璁、桂萼等,怎麼陛下近來降恩澤多施於幸佞者啊?微臣不願與璁萼之流為列啊!”
熟為幸佞者?支持朕者,即巧言善辯謅媚者?難道反對朕就是正直者?豈有此理!嘉靖帝怒髮衝冠:“汝等不願與他們為列,那就回家做老百姓去吧!”喬宇被削職,護禮派又折一員大將。
張翀等人的刺殺計劃流產,後來眾人彈劾又沒能成功,那張璁和桂萼不公毫毛無損,反而還升了職,不僅如此,每天外出,都有武定侯郭勛的人馬隨扈護衛。
那個該死的武定侯郭勛,為什麼要護著張璁、桂萼二人?於是,那些護禮派又把心中的怨氣對準了武定侯,恨不得那個武定侯哪天遭到天打雷劈五雷轟,弄得粉身碎骨,讓張璁、桂萼等人失去保護傘。
沒有想到,機會真的來了。
武定侯郭勛有一位朋友,名叫張寅,禿頭,太原府徐溝縣人。原本是一個生意人,家裡積攢了有些積蓄,就想做官,恰適朝廷開例,他就以粟米1000石補授了山西太原衛指揮史。還在做生意時,張寅結識了一個熟人,名叫薛良,代州崞縣人。這薛良是一個遊手好閒的小人,貪圖錢財,有一天趁張寅熟睡之機,盜走了他做買賣的所有銀子逃之夭夭了,於是,兩人就變成了仇人。
那薛良回到崞縣老家,不久,崞縣鬧起了白蓮教,那薛良也成了信徒“佛子”,有一次見白蓮教首領,他看到那禿頭副首領李福達時,嚇了一身冷汗,他還以為是那徐溝縣的張寅呢!後來才知是虛驚一場,他們是長得差不多一樣,並非一人。再後來是白蓮教造反被滅,李福達逃,薛良只是亦賊亦民的“佛子”,被官府開釋了。
這薛良卻不願在家種地,又四處遊蕩起來。一天來到太原,正在街上行走,突見一禿頭武職官員騎在馬背上,喝道而來,後面跟隨四五個伴當,衣冠體面,氣宇軒昂,好不赫奕!這薛良在落迫之時,心裡只想著昔日的副首領李福達,想讓他再搭救自己一把,倒忘了徐溝縣裡的那個張寅了,就驚叫道:“李教首——”剛喊出口,就想起了相貌相差不多的張寅,莫不是那張寅做了官吧?
果然是薛良弄錯了,這人就是買官的張寅,而非他心裡想的那李教首。那張寅騎在馬背上聽到喊聲,一回頭看認出了那個偷自己銀子的薛良,立即令身後的手下說:“將此人拿下,此人是一貫賊。”
薛良一聽,撒腿就跑。
街上的人多,張寅的手下都騎著馬,他們怕碰倒街上行人,但還是緊追不捨。這薛良是一個慣偷,逃跑是他的強項,可兩條腿還是沒有跑過四條腿,薛良束手被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