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頁
張璁、桂萼看到武定侯,喜出望外,連忙施禮。
張璁激動萬分地說:“又有勞恩人啊,學生真不知何以報答!”當年來京趕考時,張璁雖一路省吃儉用,可到京後,身上的盤纏卻還是用完了,眼看考試的日子就要到了,可因生活所迫,卻不能參加考試了,回去又沒了盤纏,正在這倒懸之急時,武定侯不知從何處知道了此事,就派人送來了銀兩,解了張璁的燃眉之急,才得讓他考中進士,張璁一直視武定侯為恩人。
桂萼也說:“郭侯爺親自迎接,下官怎麼當待得起啊!下官實在是汗顏啊,只能用口謝謝侯爺了!”
武定侯謙虛地說:“張大人不必客氣,都是為了支持皇上,爾等動口,本官那就只有動動腿了。呵呵,既然本官奉旨來迎接二位,那本官就在通州迎仙酒樓為二位接風洗塵吧!”
武定侯在通州置有產業,開有店鋪,他以地主的身份做東招待張璁、桂萼二人。
張璁、桂萼更是過意不去,連連致謝。酒醉飯飽之後,他們一行人前呼後擁地來到了京城。
74.刺殺流產火燒身
74。刺殺流產火燒身
而那些護禮派的幹將們,見張璁、桂萼來京了,更是坐臥不安了,他們並沒有退讓,相反,還走向了極端,個個情緒激昂。給事中張翀、吏部侍郎何孟春、編撰楊慎、編修王元正、兵部尚書金獻民和大理寺少卿徐文華等人在一起商議起了對策。
張翀憤怒地說:“張璁與桂萼植黨營私,狼狽為奸,此次進京如開柙放虎,定會變生肘腋,亂祖綱常。”
何孟春沉著臉說:“璁、萼之流道歪理斜,且還難於駁倒之,他們的到來,對我等來說,是利少弊多。”
王元正惡狠狠地說:“看來,當務之急,乃是封二人之口,讓他們二人不再在朝堂胡說八道!”
徐文華審案子有經驗,對待犯人有一套,他一聽“封口”便來了興趣,他問:“封口?如何封?是賄賂他們,還是讓他們坐老虎凳,割他們的舌頭......我等還得好好合計合計。”
張翀一拍桌子說:“不如將璁、萼二人治罪,打入錦衣衛獄!”
何孟春說:“這樣不錯,治了璁、萼二人之罪,恐怕議禮者就會膽小了,就不敢再提議禮之事了。”
張翀說:“不如現在就當機立斷,聯絡眾人立即書寫彈劾之奏章,然後交刑部治二人的罪。”
大家都點頭同意。意見得到了統一,張翀將眾臣的彈劾的奏章交給了刑部,請人擬定張璁和桂萼的罪名。真有意思,連人家犯了什麼罪就不知道,竟然要制其罪。
刑部尚書趙鑒看到了那些奏章,都無法對張璁和桂萼治罪,連罪名就不是太好說,就私下對張翀說:“這樣治他們的罪,能封住他們的口嗎?與其這樣,還不如找人暗中撲殺之。”
張翀一聽,高興地說:“好,趙大人所言極是,我等一不做二不休,讓張璁、桂萼二賊永遠閉口!”
他們找兵部尚書金獻民和大理寺少卿徐文華等人商議,幾個人一拍即合,並找來武功高強的人實施刺殺計劃。
於是,張璁和桂萼上朝下朝均有人鬼鬼祟祟地跟在其左右。
張璁和桂萼從南京來到了京城,自然是信心滿滿,充滿了憧憬。這時,危險正一步一步地向他們逼近,他們竟然渾然不知。
人家武定侯為咱們接風洗塵,我們總不能不禮尚往來吧?這天晚上,張璁和桂萼商議,兩人去武定侯府上去拜訪武定侯,想選一個日子設宴回請武定侯。
張璁和桂萼步行從西華門出宮,走過崇智殿,走上蜈蚣橋過中海,過了中海,就看到一高高的土台子,張璁告訴桂萼說:“此高台名叫平台,武宗在世時,就在此台之上跑馬箭射呢!”
桂萼也說:“難怪呢,此地景色美不勝收啊,白日看,那不更加美麗啊!”
張璁說:“是啊,皇上玩的地方,景色能不美嗎?”
兩人說著話,一點戒備也沒有,突然,五六個黑衣人舉著明晃晃的大刀從樹叢里跳了出來。為首的一人用刀指著他們高聲喊道:“二賊站住,爺爺我等守候你們二人多日了,今日總算逮著了機會......”
張璁和桂萼一驚,但馬上又鎮靜下來,他們以為來者是打家劫舍的盜賊,張璁大喝一聲說:“我等是朝廷命官,讓開,休得無理!”
另一個傢伙冷笑一聲說:“嘿,還有蠻大脾氣呢,洒家不僅知道你二人是朝廷命官,還知道你們是張璁和桂萼,官至六品,是議禮之干將......”
桂萼又一驚,連忙說:“我等與汝等無仇無怨,為何欲加害於我們?”
又一個傢伙說:“好,反正你們已經是死到臨頭了,那爺爺就實話告訴你們吧,我等是受人之託,專門來取你們二人的身家性命的!”
張璁和桂萼一聽,感覺形勢不妙,趕緊跋腿就跑,那幾個黑衣人也沒含糊,舉刀就追。
張璁和桂萼兩人的年紀都不小了,可在這要命的時刻,也不知從哪來的那麼大力氣,跑起來就像兔子似的,跑得飛快。他們拼命地跑著,黑衣人也在後面窮追不捨,刀在他們身邊不停地“呼呼”砍著。
張璁激動萬分地說:“又有勞恩人啊,學生真不知何以報答!”當年來京趕考時,張璁雖一路省吃儉用,可到京後,身上的盤纏卻還是用完了,眼看考試的日子就要到了,可因生活所迫,卻不能參加考試了,回去又沒了盤纏,正在這倒懸之急時,武定侯不知從何處知道了此事,就派人送來了銀兩,解了張璁的燃眉之急,才得讓他考中進士,張璁一直視武定侯為恩人。
桂萼也說:“郭侯爺親自迎接,下官怎麼當待得起啊!下官實在是汗顏啊,只能用口謝謝侯爺了!”
武定侯謙虛地說:“張大人不必客氣,都是為了支持皇上,爾等動口,本官那就只有動動腿了。呵呵,既然本官奉旨來迎接二位,那本官就在通州迎仙酒樓為二位接風洗塵吧!”
武定侯在通州置有產業,開有店鋪,他以地主的身份做東招待張璁、桂萼二人。
張璁、桂萼更是過意不去,連連致謝。酒醉飯飽之後,他們一行人前呼後擁地來到了京城。
74.刺殺流產火燒身
74。刺殺流產火燒身
而那些護禮派的幹將們,見張璁、桂萼來京了,更是坐臥不安了,他們並沒有退讓,相反,還走向了極端,個個情緒激昂。給事中張翀、吏部侍郎何孟春、編撰楊慎、編修王元正、兵部尚書金獻民和大理寺少卿徐文華等人在一起商議起了對策。
張翀憤怒地說:“張璁與桂萼植黨營私,狼狽為奸,此次進京如開柙放虎,定會變生肘腋,亂祖綱常。”
何孟春沉著臉說:“璁、萼之流道歪理斜,且還難於駁倒之,他們的到來,對我等來說,是利少弊多。”
王元正惡狠狠地說:“看來,當務之急,乃是封二人之口,讓他們二人不再在朝堂胡說八道!”
徐文華審案子有經驗,對待犯人有一套,他一聽“封口”便來了興趣,他問:“封口?如何封?是賄賂他們,還是讓他們坐老虎凳,割他們的舌頭......我等還得好好合計合計。”
張翀一拍桌子說:“不如將璁、萼二人治罪,打入錦衣衛獄!”
何孟春說:“這樣不錯,治了璁、萼二人之罪,恐怕議禮者就會膽小了,就不敢再提議禮之事了。”
張翀說:“不如現在就當機立斷,聯絡眾人立即書寫彈劾之奏章,然後交刑部治二人的罪。”
大家都點頭同意。意見得到了統一,張翀將眾臣的彈劾的奏章交給了刑部,請人擬定張璁和桂萼的罪名。真有意思,連人家犯了什麼罪就不知道,竟然要制其罪。
刑部尚書趙鑒看到了那些奏章,都無法對張璁和桂萼治罪,連罪名就不是太好說,就私下對張翀說:“這樣治他們的罪,能封住他們的口嗎?與其這樣,還不如找人暗中撲殺之。”
張翀一聽,高興地說:“好,趙大人所言極是,我等一不做二不休,讓張璁、桂萼二賊永遠閉口!”
他們找兵部尚書金獻民和大理寺少卿徐文華等人商議,幾個人一拍即合,並找來武功高強的人實施刺殺計劃。
於是,張璁和桂萼上朝下朝均有人鬼鬼祟祟地跟在其左右。
張璁和桂萼從南京來到了京城,自然是信心滿滿,充滿了憧憬。這時,危險正一步一步地向他們逼近,他們竟然渾然不知。
人家武定侯為咱們接風洗塵,我們總不能不禮尚往來吧?這天晚上,張璁和桂萼商議,兩人去武定侯府上去拜訪武定侯,想選一個日子設宴回請武定侯。
張璁和桂萼步行從西華門出宮,走過崇智殿,走上蜈蚣橋過中海,過了中海,就看到一高高的土台子,張璁告訴桂萼說:“此高台名叫平台,武宗在世時,就在此台之上跑馬箭射呢!”
桂萼也說:“難怪呢,此地景色美不勝收啊,白日看,那不更加美麗啊!”
張璁說:“是啊,皇上玩的地方,景色能不美嗎?”
兩人說著話,一點戒備也沒有,突然,五六個黑衣人舉著明晃晃的大刀從樹叢里跳了出來。為首的一人用刀指著他們高聲喊道:“二賊站住,爺爺我等守候你們二人多日了,今日總算逮著了機會......”
張璁和桂萼一驚,但馬上又鎮靜下來,他們以為來者是打家劫舍的盜賊,張璁大喝一聲說:“我等是朝廷命官,讓開,休得無理!”
另一個傢伙冷笑一聲說:“嘿,還有蠻大脾氣呢,洒家不僅知道你二人是朝廷命官,還知道你們是張璁和桂萼,官至六品,是議禮之干將......”
桂萼又一驚,連忙說:“我等與汝等無仇無怨,為何欲加害於我們?”
又一個傢伙說:“好,反正你們已經是死到臨頭了,那爺爺就實話告訴你們吧,我等是受人之託,專門來取你們二人的身家性命的!”
張璁和桂萼一聽,感覺形勢不妙,趕緊跋腿就跑,那幾個黑衣人也沒含糊,舉刀就追。
張璁和桂萼兩人的年紀都不小了,可在這要命的時刻,也不知從哪來的那麼大力氣,跑起來就像兔子似的,跑得飛快。他們拼命地跑著,黑衣人也在後面窮追不捨,刀在他們身邊不停地“呼呼”砍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