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楊廷和怏怏地退朝了,嘉靖皇帝本想治他的罪的,可看到楊閣老臨別時佝僂的背影,就想起了坊間傳聞,他在回家的路上,常有當年被裁汰的錦衣衛冗員持刀欲刺殺他,於是便起了憐憫之心,就打定定主意:好,就讓他回老家安享晚年去吧!

  楊廷和要離京走人了,那些忠實的追隨者都來送行,許多人都是他一手提拔起來的,特別是那個吏部侍郎何孟春,他竟然傷心地流下了激動的淚水。兵部尚書金獻民和大理寺少卿徐文華等人也依依不捨。兒子楊慎更是憤憤不平,認為嘉靖皇帝是過河拆橋,兔死狗烹。

  何孟春滿臉淚痕地說:“大人,您走了,我等就沒有主心骨了,以後怎麼護大禮啊!”

  眾官也說:“是啊,您走了,我等怎麼辦啊!”

  楊廷和深受感動,他激動地說:“老夫原以為,讓皇上結婚,他就會迷上女人的,就不會再提議大禮之事了的,沒有想到他結婚後還變本加厲......唉,老夫走了,諸位不要害怕,還有蔣冕、毛紀等大人呢!護禮一事,汝等可請教於他們。雖皇上有了張璁、桂萼、席書、方獻夫等人的支持,可他們只不過是烏合之眾,還是我們人多勢眾啊。哎,老夫走了,護禮重任就落在諸位的肩上了,老夫拜託諸位了!”

  眾官都說:“大人放心,我等一定護禮到底,不枉大人多年的栽培!”

  楊廷和帶著家人,一路顛簸,回到了闊別數十年的老家新都。

  楊廷和走後,蔣冕接任首輔之職,內閣仍然掌握在護者派手中。

  朝庭里的“大禮儀之爭”爭得火熱,民間黎庶也非平靜。

  話說那在蘇州府吳江縣盛澤鎮做綢緞買賣的趙三郎,還了銀子與那村夫孫貴,孫貴感激不盡,得知趙三郎是做綢緞生意的,就說:“小人原來的東家,原也是一個大戶人家,家有好多部織機,請有幫工仆傭也不少,不想去年將主家的相公故去了,留下一個娘子和一個幼子。那娘子本來平素只司家務,不會計較蠶桑綢緞諸勾當,於是便將那養蠶織絲的生意停了,家裡尚有許多綢緞未能出脫。官人要是有意,小人願意引官人去看看。”

  趙三郎正求之不得,心裡歡喜,便高興地說:“那就有勞孫兄了。”

  孫貴引趙三郎到了那戶人家,果然,那家尚存綢緞甚多,那主家的娘子二十六七歲,卻滿臉憔悴,顯得蒼老。那娘子說:“前年大旱,去年又洪災,桑樹葉減少,奴家相公為桑葉與鄰莊張大戶發生爭執,不想被張家人活活打死,留下奴家孤兒寡母,因奴家一直在縣衙告狀伸冤,才誤了綢緞買賣。”

  趙三郎驚詫:“為區區桑葉就要了一條性命?”

  孫貴說:“為一條小小蠶寶打死人的也有。”

  趙三郎與那娘子講好價格,雖然比去年要昂貴,可比鎮子上牙行里的的廉價多了。趙三郎將那娘子的綢緞全買下了,弄到鎮子上轉手就猛賺了一大筆銀子。因連續兩年受旱災與水災的影響,鎮子上不少牙行關門大吉。趙三爺低價盤下一家牙行,請了主管,雇了夥計,自己做起了東家。

  到了嘉靖二年春,蘇州風調雨順,雖有因去年導致的饑荒,但蠶桑豐收。鎮子周圍商家農戶又開始有絡緯機杼響了起來,家家戶戶織出的綢緞又有堆積,於是,盛澤鎮又四方商賈又陸續雲集。有遭災重的人家,沒錢開不了機,趙三郎有銀子,就資助了幾家老主顧,先下了定金,讓人家開了機。自然,人家知恩圖報,因而他經手的那綢緞就價廉物美了。趙三郎賺了大錢,便想起了家裡的娘子,已經離家兩年了,不知娘子可還安好?於是托那主管管理牙行,留下那福兒做主管的助手,自己準備回京。先是準備僱船從京杭大運河走的,可他想見娘子心切,嫌走水路太慢,於是就買了五匹大馬,三輛大車,雇了三名車夫,兩名護衛大漢,運了滿滿三大車綢緞,就上路回京城。

  通過多日的長途跋涉,他們的車馬終於走到了北直隸省河間府地界。這天,他們在路邊遇到一個衣衫破爛奄奄一息的漢子,趙三郎見他可憐,將他救起,還令一護衛餵他飯食,不一會兒那漢子便醒了過來。原來他是餓倒在路上的,聽他說話也是京師口音。他說他胡,名澤,京師人。胡澤央求趙三郎收下他當護衛,他不要一文錢,只要有一口飯吃就行。在這路上,人越多越好,趙三郎就收下胡澤了。

  他們走到順天府東安縣境內,離京師不遠了。一天晚上,正準備找一個地方安歇,突然5個黑衣人舉著大砍刀攔住了去路,為首的一個說:“此樹是吾栽,此路是吾開,汝要從此過,留下買路財。”說完,5人擺開架式,迎了上來。

  趙三郎心裡說:不好,要到家門口了卻遇到盜賊了!三名護衛和車夫立即從車上拔出事先準備的大刀來,雙方舉刀對峙起來,眼看就要發生流血事件,正在危急時刻,胡澤跳了出來,大聲吼道:“英雄住手!在下也是楊廷和那老賊裁汰下來的錦衣衛冗員,請兄弟們手下留情,讓開道路罷!”

  那為首的黑衣人一驚,連忙向身後的四人揮了揮手,回過刀,雙手抱拳,說了一聲:“多有得罪,失禮,冒犯了!”轉身就走。

  趙三郎趕緊喊道:“眾英雄勿走,小人有禮相送。”幾個黑衣人擺了擺手飛快地離開了。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