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頁
台,台階下的草叢中臥著小鹿塑像。買房時我在國外,不太清楚爺爺花了多少錢。
聽說石油部(已改為石油天然氣總公司)給了他儘可能多的優惠。他們始終沒忘
記已退休多年的爺爺,令人感動。
爸媽不想離開大慶,現在這兒只住著我和抱獨身主義的姐姐。在這套不錯的
住房裡,家具倒是相當寒傖的,低擋的裝修,只有客廳里置買了新家具。書房裡
堆滿兩位老人的專業書籍,東牆上有一塊大黑板,掛著中國石油礦藏分布圖,地
震帶分布圖,圖紙已經發黃髮脆。桌上放著爺爺奶奶的合影,還有一台爺爺用過
的586 電腦。
清明節前一天,我在爺爺書桌上點一束香,把一張光碟放進爺爺的電腦里。
那是我讀博士的研究成果,是由美國加州大學巴克和陳坎先生搞出來的一個地震
生成模式,我把它深化了。這個相對簡單的模式反映了地震的深層次機理。
是否把這些告訴爺爺,我曾猶豫過。因為我的結論對爺爺來說太殘酷了。但
我想他一定想知道的,瞞著他——才是對爺爺的藐視。
青煙在裊裊盤旋,爺爺在鏡框中看著我,臉上仍掛著他晚年常有的天真而略
帶窘迫的笑容。爺爺,請你認真觀看吧。
屏幕上顯出兩大岩石板塊互相擠壓的過程。岩石受擠時儲存了彈性能,當彈
性力大於靜摩擦力時,某一小區域會突然滑動。岩層滑動著,擠壓著,有些區域
變成紅色,象徵著該區域已進入“突然滑動”前的臨界態。單獨的臨界態區域逐
漸擴大,不過並不是整片出現,它們在岩層中一綹一綹地延伸,與白色的非臨界
區域犬牙交錯。當紅色區域開始占優勢時,就形成了整體臨界態,這時強震發生
的條件孕育成熟了。
從非臨界態發育到臨界態——這個過程還是有規律的,爺爺那時在長、中期
地震預報上某種程度上的成功,正是基於這個過程的可公度性。但整體臨界態一
旦出現,規律就消失了。此後,某塊岩石的滑動可以帶出完全不同的結果:它可
能只滑動一下就停止;也可能沿著一個較長的“紅色手指”傳遞,引發一片區域
的滑動;甚至沿著一個更長的手指走到頭,引發全區域的大坍塌,這就是有極大
破壞力的強震。
問題是,最後的雪崩究竟是由哪個小滑動觸發,這個過程卻是完全隨機的,
沒有規律的。要想對它做出準確預測,就需要隨時掌握板塊中每一部分的態勢,
實際上不可能做到。
換句話說,地震的臨震預報根本不可能成功。
從理論上說也不可能。
爺爺苦苦尋覓近20年,只是在尋找一個根本不存在的東西。
我在青煙後看到爺爺,他的嘴角沉重地下垂著,我知道這個結論無疑是向他
的祭壇撒尿。但科學是無情的,科學不照顧個人的願望。爺爺,請原諒我告訴你
這個殘酷的結論,但我不會因此放棄努力。
爺爺聽見了,默默轉過身,踽踽而去。
3 以下摘自一篇小學生作文。
2156年4 月2 日,王老師帶我們參觀了唐山灤縣附近的87號超深井的鑽進。
同學們都說這次參觀特刺激,特真實,比往常的雷射全息教學課強多了。
參觀前,王老師讓我們查一查一個世紀前超深井的背景資料。我查到,那時
世界上超深井紀錄是12262 米,在前蘇聯的科拉半島。中國在江蘇東海超高壓變
質帶上打過一個超深井,才5000米,投資1.5 億。超深井鑽進極為困難,費用極
為高昂,因為井越深,鑽杆越長,大部分能量都被浪費在起下鑽杆和克服鑽杆的
扭轉形變上。不過自從雷射鑽頭髮明後這些紀錄已經大大改寫了,現在25000 米
的深井輕飄飄就能實現。
深87號井是在一口3000米深的舊裸井上加深。這兒給我的第一個印象是沒有
高大的鑽塔——現場的劉司鑽給我們解釋,過去那些高大的鑽塔其實只有一個用
處:起鑽時一次能起出儘可能長的剛性鑽杆。單根鑽杆一般長9.5 米,一次起升
三根,井架就要高達40米。現在,雷射鑽頭是用柔性鎢鋼索系連,耐高溫電纜也
是柔性的,所以鑽塔高度只要高於雷射鑽頭的長度就行。
(資料記錄:雷射鑽頭直徑為78毫米,長度5.54米,配套井架高9.8 米。)
雷射鑽頭其實就是一根大圓棒,銀光閃閃,做工十分精緻。現在開始下鑽,
鑽頭自帶的攝像鏡頭把井下的圖像送到控制台屏幕上。一個黑洞洞的岩石窟窿,
直徑比鑽頭大一倍,被攝像機燈光照亮的岩壁飛快地向上閃過去。鑽頭終於停下
了,離井底有30米,卡巴一聲,向四周伸出幾十個爪子,把自己固定在井壁上。
劉司鑽對麥克風說:各操作手注意,現在正式開鑽。他合上電源,一股極強的藍
色雷射從鑽頭下方射出來,反射過來的餘光立即把井壁籠罩,岩壁和鑽頭似乎都
變成藍色的透明物體。雷射照射到井底,岩石立即氣化,變成高溫高壓的氣浪,
通過鑽頭和井壁之間的環形空間,兇猛地向上衝去。井口的強力抽氣泵同時開動,
高壓氣流帶著驚天動地的嘯聲衝出來。在井內氣流是透明的,但噴出後變成白色,
延伸100 多米。劉司鑽急急地調整了消音系統,嘯聲顯著降低了,但是仍讓人頭
聽說石油部(已改為石油天然氣總公司)給了他儘可能多的優惠。他們始終沒忘
記已退休多年的爺爺,令人感動。
爸媽不想離開大慶,現在這兒只住著我和抱獨身主義的姐姐。在這套不錯的
住房裡,家具倒是相當寒傖的,低擋的裝修,只有客廳里置買了新家具。書房裡
堆滿兩位老人的專業書籍,東牆上有一塊大黑板,掛著中國石油礦藏分布圖,地
震帶分布圖,圖紙已經發黃髮脆。桌上放著爺爺奶奶的合影,還有一台爺爺用過
的586 電腦。
清明節前一天,我在爺爺書桌上點一束香,把一張光碟放進爺爺的電腦里。
那是我讀博士的研究成果,是由美國加州大學巴克和陳坎先生搞出來的一個地震
生成模式,我把它深化了。這個相對簡單的模式反映了地震的深層次機理。
是否把這些告訴爺爺,我曾猶豫過。因為我的結論對爺爺來說太殘酷了。但
我想他一定想知道的,瞞著他——才是對爺爺的藐視。
青煙在裊裊盤旋,爺爺在鏡框中看著我,臉上仍掛著他晚年常有的天真而略
帶窘迫的笑容。爺爺,請你認真觀看吧。
屏幕上顯出兩大岩石板塊互相擠壓的過程。岩石受擠時儲存了彈性能,當彈
性力大於靜摩擦力時,某一小區域會突然滑動。岩層滑動著,擠壓著,有些區域
變成紅色,象徵著該區域已進入“突然滑動”前的臨界態。單獨的臨界態區域逐
漸擴大,不過並不是整片出現,它們在岩層中一綹一綹地延伸,與白色的非臨界
區域犬牙交錯。當紅色區域開始占優勢時,就形成了整體臨界態,這時強震發生
的條件孕育成熟了。
從非臨界態發育到臨界態——這個過程還是有規律的,爺爺那時在長、中期
地震預報上某種程度上的成功,正是基於這個過程的可公度性。但整體臨界態一
旦出現,規律就消失了。此後,某塊岩石的滑動可以帶出完全不同的結果:它可
能只滑動一下就停止;也可能沿著一個較長的“紅色手指”傳遞,引發一片區域
的滑動;甚至沿著一個更長的手指走到頭,引發全區域的大坍塌,這就是有極大
破壞力的強震。
問題是,最後的雪崩究竟是由哪個小滑動觸發,這個過程卻是完全隨機的,
沒有規律的。要想對它做出準確預測,就需要隨時掌握板塊中每一部分的態勢,
實際上不可能做到。
換句話說,地震的臨震預報根本不可能成功。
從理論上說也不可能。
爺爺苦苦尋覓近20年,只是在尋找一個根本不存在的東西。
我在青煙後看到爺爺,他的嘴角沉重地下垂著,我知道這個結論無疑是向他
的祭壇撒尿。但科學是無情的,科學不照顧個人的願望。爺爺,請原諒我告訴你
這個殘酷的結論,但我不會因此放棄努力。
爺爺聽見了,默默轉過身,踽踽而去。
3 以下摘自一篇小學生作文。
2156年4 月2 日,王老師帶我們參觀了唐山灤縣附近的87號超深井的鑽進。
同學們都說這次參觀特刺激,特真實,比往常的雷射全息教學課強多了。
參觀前,王老師讓我們查一查一個世紀前超深井的背景資料。我查到,那時
世界上超深井紀錄是12262 米,在前蘇聯的科拉半島。中國在江蘇東海超高壓變
質帶上打過一個超深井,才5000米,投資1.5 億。超深井鑽進極為困難,費用極
為高昂,因為井越深,鑽杆越長,大部分能量都被浪費在起下鑽杆和克服鑽杆的
扭轉形變上。不過自從雷射鑽頭髮明後這些紀錄已經大大改寫了,現在25000 米
的深井輕飄飄就能實現。
深87號井是在一口3000米深的舊裸井上加深。這兒給我的第一個印象是沒有
高大的鑽塔——現場的劉司鑽給我們解釋,過去那些高大的鑽塔其實只有一個用
處:起鑽時一次能起出儘可能長的剛性鑽杆。單根鑽杆一般長9.5 米,一次起升
三根,井架就要高達40米。現在,雷射鑽頭是用柔性鎢鋼索系連,耐高溫電纜也
是柔性的,所以鑽塔高度只要高於雷射鑽頭的長度就行。
(資料記錄:雷射鑽頭直徑為78毫米,長度5.54米,配套井架高9.8 米。)
雷射鑽頭其實就是一根大圓棒,銀光閃閃,做工十分精緻。現在開始下鑽,
鑽頭自帶的攝像鏡頭把井下的圖像送到控制台屏幕上。一個黑洞洞的岩石窟窿,
直徑比鑽頭大一倍,被攝像機燈光照亮的岩壁飛快地向上閃過去。鑽頭終於停下
了,離井底有30米,卡巴一聲,向四周伸出幾十個爪子,把自己固定在井壁上。
劉司鑽對麥克風說:各操作手注意,現在正式開鑽。他合上電源,一股極強的藍
色雷射從鑽頭下方射出來,反射過來的餘光立即把井壁籠罩,岩壁和鑽頭似乎都
變成藍色的透明物體。雷射照射到井底,岩石立即氣化,變成高溫高壓的氣浪,
通過鑽頭和井壁之間的環形空間,兇猛地向上衝去。井口的強力抽氣泵同時開動,
高壓氣流帶著驚天動地的嘯聲衝出來。在井內氣流是透明的,但噴出後變成白色,
延伸100 多米。劉司鑽急急地調整了消音系統,嘯聲顯著降低了,但是仍讓人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