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1頁
直升機群實現戰區快速機動。 今天各國軍隊都在喊信息化,信息化的本質是什麼?就是利用
強大的感知能力和快速打擊能力,限制和消滅敵人的機動能力。
未來戰爭對軍隊的基本要求,就是快速機動。沒有陸軍的快速機動,就沒有三軍一體化
作戰, 而實現快速機動的基本手段便是取道沒有任何自然障礙的空中。 當今各世界軍事列強
中,除美軍之外,俄軍、日軍和歐洲大國的軍隊,都非常重視陸軍的空中化建設。而這些國
家的信息化, 正是建立在已經基本實現了軍隊空中化的基礎之上的。 如果透過以信息化為核
心的新軍事變革的萬花筒看陸軍,我們可以發現"飛行化"已經成為 21 世紀新陸軍的必由之
路。觀察和判斷當今世界大國陸軍的現代化程度的基本指標, 或者說區分現代新型陸軍和傳
統陸軍的主要特徵, 就是看它擁有多少數量和系列的武裝直升機。 這也和二戰時期判斷一個
國家軍隊的機械化程度的指標是看它擁有多少坦克一樣。 武裝直升機的指標,從靜態觀察體
現的不過是陸軍的空中機動能力和火力打擊方式,其實質卻是過時與先進的"天地"之別。當
前全世界有 130 多個國家和地區裝備約有 3 萬多架軍用直升機,而美軍就占了 1 萬架,還有
很多國家的軍用直升機是美國製造的。美軍裝備的直升機不僅性能最先進,數量最多,而且
種類最齊全。從 20 世紀 60 年代,美軍已經開始並完成陸軍的飛行化改造。到今天,受益於
信息技術的提升,早已離開地面的美國陸軍,已經是其飛行化大軍事體系中的一個部分。再
也不能從一個地面軍種的局部眼光看待它了。中國雖然從 1986 年就成立了陸軍航空兵,但
受限於國家薄弱的直升機生產能力,即使算上購買的,數量也十分有限,且性能單一,其他
各軍兵種就更少。
此次汶川救災行動,對我軍未來建設最重要的啟示是,陸軍需要成建制、成系統的現代
化空中騎兵。筆者所說的空中騎兵,是類似於美國空中突擊師的武裝直升機軍團。現在我軍
撒胡椒麵似的分散配屬各大軍區陸軍航空兵的做法,有點類似於一戰後法軍將坦克分散配屬
步兵做移動碉堡。但二戰中德軍集群坦克的威力證明,對於突擊性兵器,還是應該集中使用,
才能形成爆發力。但是簡單地把目前分散的陸航團集中起來,並不能自然而然地組成空中騎
兵師或旅,原因在於這些陸航團都是相同的機種和編制,無法進行功能組合。一個真正意義
上的空中騎兵師旅應該是像現有的裝甲師旅一樣,擁有各種功能的直升機,比如偵察直升機,
通信聯絡直升機,運輸直升機,對地、對空攻擊直升機,特種直升機等等。
第十一部分 5.中國需要空中騎兵軍團(4)
三、思考:為什麼我軍裝備的直升機如此之少
陸軍是中國軍隊的主體。目前中國軍隊現代化速度不快的原因,正是因為陸軍的步伐跟
不上,因為陸軍始終飛不起來。這不僅使一般的空陸戰略協同難以實現,海陸協同更是無法
想像。它讓我們思考並追問:為什麼我們軍隊裝備的直升機如此之少?
有學者評論:此次汶川地震大救援,從直升機數量的缺少和性能的缺陷,讓人們看到中
國軍事現代化和經濟社會現代化一個重大戰略缺陷。這種缺陷,歸根到底是中國國家戰略規
劃能力和戰略思維能力不足, 導致中國航空工業無力提供足夠的空中平台。這直接導致軍隊
的空中機械化——即現代化程度太低,基本上還是一支 20 世紀初的軍隊形態。從經濟社會
角度觀察, 大飛機和直升機少的問題是我們國家核心產業空心化和建設布局不平衡問題的反
映。我們沒有堪比歐、美、俄羅斯等國的傳統工業基礎,更沒有可以比肩的現代工業基礎。
我們的 GDP 在世界名列第三,但那是房地產、紡織業和玩具、菸酒等低技術產業的貢獻。
這些充填 GDP 的東西,不足以構成國家的真正實力。大地震告訴我們,一旦戰爭來臨,真
正可以依賴的還是國家的戰略製造業。新中國成立已近 60 年,一直沒有造出大飛機,也沒
有建立起來相應的直升機工業。 中國航空工業的現狀讓中國空軍無力高揚沉重的翅膀,也讓
中國陸軍嚴重地落後於當今世界軍事列強。 災難再一次讓我們看清了航空工業等戰略產業的
重要性。今年是改革開放 30 周年,希望這次大地震能震醒頂層設計部門的頭腦,能讓國民
從自欺欺人的 GDP 數字中清醒過來。
但是,中國航空工業發展緩慢,中國軍隊裝備直升機數量少、性能單一的問題,也有軍
隊自身的原因,那就是軍隊在現代化發展設計上,沒有把焦點真正對準現代化。我們的目光
老是盯著地面戰——一相情願地設想用地面部隊進行地面決戰,只重視發展地面大戰的裝
備,而偏偏我們的"人民戰爭"理論又為某些不願探索未來的人提供了思想懶惰的"藉口"。既
強大的感知能力和快速打擊能力,限制和消滅敵人的機動能力。
未來戰爭對軍隊的基本要求,就是快速機動。沒有陸軍的快速機動,就沒有三軍一體化
作戰, 而實現快速機動的基本手段便是取道沒有任何自然障礙的空中。 當今各世界軍事列強
中,除美軍之外,俄軍、日軍和歐洲大國的軍隊,都非常重視陸軍的空中化建設。而這些國
家的信息化, 正是建立在已經基本實現了軍隊空中化的基礎之上的。 如果透過以信息化為核
心的新軍事變革的萬花筒看陸軍,我們可以發現"飛行化"已經成為 21 世紀新陸軍的必由之
路。觀察和判斷當今世界大國陸軍的現代化程度的基本指標, 或者說區分現代新型陸軍和傳
統陸軍的主要特徵, 就是看它擁有多少數量和系列的武裝直升機。 這也和二戰時期判斷一個
國家軍隊的機械化程度的指標是看它擁有多少坦克一樣。 武裝直升機的指標,從靜態觀察體
現的不過是陸軍的空中機動能力和火力打擊方式,其實質卻是過時與先進的"天地"之別。當
前全世界有 130 多個國家和地區裝備約有 3 萬多架軍用直升機,而美軍就占了 1 萬架,還有
很多國家的軍用直升機是美國製造的。美軍裝備的直升機不僅性能最先進,數量最多,而且
種類最齊全。從 20 世紀 60 年代,美軍已經開始並完成陸軍的飛行化改造。到今天,受益於
信息技術的提升,早已離開地面的美國陸軍,已經是其飛行化大軍事體系中的一個部分。再
也不能從一個地面軍種的局部眼光看待它了。中國雖然從 1986 年就成立了陸軍航空兵,但
受限於國家薄弱的直升機生產能力,即使算上購買的,數量也十分有限,且性能單一,其他
各軍兵種就更少。
此次汶川救災行動,對我軍未來建設最重要的啟示是,陸軍需要成建制、成系統的現代
化空中騎兵。筆者所說的空中騎兵,是類似於美國空中突擊師的武裝直升機軍團。現在我軍
撒胡椒麵似的分散配屬各大軍區陸軍航空兵的做法,有點類似於一戰後法軍將坦克分散配屬
步兵做移動碉堡。但二戰中德軍集群坦克的威力證明,對於突擊性兵器,還是應該集中使用,
才能形成爆發力。但是簡單地把目前分散的陸航團集中起來,並不能自然而然地組成空中騎
兵師或旅,原因在於這些陸航團都是相同的機種和編制,無法進行功能組合。一個真正意義
上的空中騎兵師旅應該是像現有的裝甲師旅一樣,擁有各種功能的直升機,比如偵察直升機,
通信聯絡直升機,運輸直升機,對地、對空攻擊直升機,特種直升機等等。
第十一部分 5.中國需要空中騎兵軍團(4)
三、思考:為什麼我軍裝備的直升機如此之少
陸軍是中國軍隊的主體。目前中國軍隊現代化速度不快的原因,正是因為陸軍的步伐跟
不上,因為陸軍始終飛不起來。這不僅使一般的空陸戰略協同難以實現,海陸協同更是無法
想像。它讓我們思考並追問:為什麼我們軍隊裝備的直升機如此之少?
有學者評論:此次汶川地震大救援,從直升機數量的缺少和性能的缺陷,讓人們看到中
國軍事現代化和經濟社會現代化一個重大戰略缺陷。這種缺陷,歸根到底是中國國家戰略規
劃能力和戰略思維能力不足, 導致中國航空工業無力提供足夠的空中平台。這直接導致軍隊
的空中機械化——即現代化程度太低,基本上還是一支 20 世紀初的軍隊形態。從經濟社會
角度觀察, 大飛機和直升機少的問題是我們國家核心產業空心化和建設布局不平衡問題的反
映。我們沒有堪比歐、美、俄羅斯等國的傳統工業基礎,更沒有可以比肩的現代工業基礎。
我們的 GDP 在世界名列第三,但那是房地產、紡織業和玩具、菸酒等低技術產業的貢獻。
這些充填 GDP 的東西,不足以構成國家的真正實力。大地震告訴我們,一旦戰爭來臨,真
正可以依賴的還是國家的戰略製造業。新中國成立已近 60 年,一直沒有造出大飛機,也沒
有建立起來相應的直升機工業。 中國航空工業的現狀讓中國空軍無力高揚沉重的翅膀,也讓
中國陸軍嚴重地落後於當今世界軍事列強。 災難再一次讓我們看清了航空工業等戰略產業的
重要性。今年是改革開放 30 周年,希望這次大地震能震醒頂層設計部門的頭腦,能讓國民
從自欺欺人的 GDP 數字中清醒過來。
但是,中國航空工業發展緩慢,中國軍隊裝備直升機數量少、性能單一的問題,也有軍
隊自身的原因,那就是軍隊在現代化發展設計上,沒有把焦點真正對準現代化。我們的目光
老是盯著地面戰——一相情願地設想用地面部隊進行地面決戰,只重視發展地面大戰的裝
備,而偏偏我們的"人民戰爭"理論又為某些不願探索未來的人提供了思想懶惰的"藉口"。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