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頁
戰機、巡航飛彈威脅和地面密集防空火力及電磁信息對抗的背景, 傘降型空降兵沒有戰役價
值的推論更容易理解。筆者在專門的論述中已經證明了傘兵大規模使用是軍事史上一次失敗
的創新,大編制傘兵部隊是現代武裝力量中的無效成分。此次救災,再次證明了這一點。
而機降不僅被歷次戰爭實踐證明是有效的,也是未來戰爭對地面部隊機動的最基本要
求。我們必須清楚,21 世紀的戰爭是圍繞資源來設計的,到境外爭奪和保衛資源,是大國
軍隊的基本使命。誰不明白這一點, 誰就是在重演守株待兔和二戰中法軍在馬其諾防線坐以
待斃的故事。今天,糧食、原油、礦產、木材,幾乎所有資源性產品的價格,無不瘋狂飆升,
英美等國爭南極,俄美加等國試圖瓜分北極,說到底都是在為自己的國家和民族,爭奪未來
的口糧。自從 15 世紀的地理大發現以來,掠奪和占有資源,就一直是戰爭的核心。未來這
一核心不僅不會改變,還會更加突出。隨著現代工業發展,先進國家對資源的消耗以空前的
加速度進行,後發崛起的大國,也不可避免地需要大量資源支撐現代化進程。狼越來越多,
肉越來越少,南北極的爭奪已經再清楚不過地預示了新一輪的地理大發現已經開始, 伴隨而
來的新型戰爭還用說嗎?
中國奉行和平外交政策,軍隊奉行防禦戰略。我們不會出去參與世界範圍內的資源爭奪,
但保衛我們自己遠海的資源權益不被掠奪, 履行維護世界和平的使命, 也需要擁有基本的遠
征能力。筆者早就呼籲,要對我軍武裝力量進行基本職能的劃分。保衛本土不受地面入侵,
只靠核力量和預備役部隊、 民兵即可以擔負;我三大常備軍種, 一律應該進行"遠征型"改造,
變現在整體的傳統陸軍形態,為海空複合型新式軍隊。對於空軍,遠征能力主要是大區域的
情報、通信及精確定位系統(這一般由衛星和預警機來完成)和加油機、海外飛行基地保障
下的遠程作戰平台;對於海軍,遠征能力主要是由航空母艦集群來體現的,否則現代海軍的
防禦和攻擊能力無法超越陸基航空兵的航程; 對於陸軍,遠征能力主要是指其跨越自然障礙
的空中機動能力,一是戰略空運(由大型運輸機實現戰略方向的整體大規模兵員、兵器的機
動);二是戰區的直接突擊能力,這主要是由成建制的武裝直升機部隊來完成。
很顯然,用這個標準來衡量,中國新型軍隊建設任重道遠。
第十一部分 4.中國需要空中騎兵軍團(3)
二、中國陸軍需要成建制、成系統的現代化空中突擊部隊
此次救災另一個讓所有人都深感痛楚的地方, 是直升機部隊的數量和質量都不夠。一些
國內媒體稱"中國還是一個直升機小國",隱伏在這句話後面的直接注釋是,我陸軍的現代化
程度還很低。
百餘架直升機相對於 10 萬平方公里的巨大地域和眾多需要救助、安置的人員來說,無
異於杯水車薪,但這已經是中國能夠集中的最大數量了。災區泥石流道路中斷,人員前進困
難,讓直升機作用顯得尤為突出。而由於直升機數量少,使大批乘火車和運輸機到達災區附
近機場的救援人員無法直接飛抵災區中心地帶, 不得不依靠雙腿進行艱苦卓絕的強行軍,這
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救援行動的及早展開。 這也是現代戰爭中我們無法避免的場景:以前我
們是用雙腿和敵人的汽車輪子賽跑, 未來我們還要用雙腿和敵人的雙翅賽跑。相比於美軍在
作戰中幾乎要多少直升機就有多少的情形,我們不能不心生焦急。而一架米-171 直升機在
後期救援行動中的失事,還暴露出現行直升機型號、性能單一的問題。顯然,在地形複雜、
氣象惡劣的川北地區執行任務, 需要裝備地形匹配裝置和能穿越雨霧的合成孔徑雷達的特種
直升機。
近 20 年來的現代局部戰爭已經明白地告訴我們,現代戰場上陸軍的核心和標誌性裝備
已不再是在地面爬行的坦克, 而是能在天上飛行的坦克——武裝直升機。 海灣戰爭中美軍共
調集各型飛機 4000 余架,其中直升機就有 1677 架。美國陸軍認為:"未來,能否利用地面
機動部隊上空最低一層的作戰空間,是戰鬥勝負的關鍵。作戰雙方誰失去'一樹之高'優勢,
誰就無法贏得陸戰的勝利。 美國陸軍又提出"把陸軍航空兵歸於一切戰略、
"在美軍的條令里,
戰役和戰術行動中,是贏得現代戰爭徹底勝利的決定性因素"。正是由於直升機的參戰,才
有了垂直登陸樣式的發展,才使傳統登陸戰攻擊方第一次比防守方占據主動。 軍隊的戰力主
要是由機動能力和火力體現, 其中機動能力又是第一位的。美國軍隊為什麼今天可以隨意進
行跨洲際作戰?那就是因為它的全球機動能力。 美軍依靠空海軍實現戰略機動, 由憑藉武裝
值的推論更容易理解。筆者在專門的論述中已經證明了傘兵大規模使用是軍事史上一次失敗
的創新,大編制傘兵部隊是現代武裝力量中的無效成分。此次救災,再次證明了這一點。
而機降不僅被歷次戰爭實踐證明是有效的,也是未來戰爭對地面部隊機動的最基本要
求。我們必須清楚,21 世紀的戰爭是圍繞資源來設計的,到境外爭奪和保衛資源,是大國
軍隊的基本使命。誰不明白這一點, 誰就是在重演守株待兔和二戰中法軍在馬其諾防線坐以
待斃的故事。今天,糧食、原油、礦產、木材,幾乎所有資源性產品的價格,無不瘋狂飆升,
英美等國爭南極,俄美加等國試圖瓜分北極,說到底都是在為自己的國家和民族,爭奪未來
的口糧。自從 15 世紀的地理大發現以來,掠奪和占有資源,就一直是戰爭的核心。未來這
一核心不僅不會改變,還會更加突出。隨著現代工業發展,先進國家對資源的消耗以空前的
加速度進行,後發崛起的大國,也不可避免地需要大量資源支撐現代化進程。狼越來越多,
肉越來越少,南北極的爭奪已經再清楚不過地預示了新一輪的地理大發現已經開始, 伴隨而
來的新型戰爭還用說嗎?
中國奉行和平外交政策,軍隊奉行防禦戰略。我們不會出去參與世界範圍內的資源爭奪,
但保衛我們自己遠海的資源權益不被掠奪, 履行維護世界和平的使命, 也需要擁有基本的遠
征能力。筆者早就呼籲,要對我軍武裝力量進行基本職能的劃分。保衛本土不受地面入侵,
只靠核力量和預備役部隊、 民兵即可以擔負;我三大常備軍種, 一律應該進行"遠征型"改造,
變現在整體的傳統陸軍形態,為海空複合型新式軍隊。對於空軍,遠征能力主要是大區域的
情報、通信及精確定位系統(這一般由衛星和預警機來完成)和加油機、海外飛行基地保障
下的遠程作戰平台;對於海軍,遠征能力主要是由航空母艦集群來體現的,否則現代海軍的
防禦和攻擊能力無法超越陸基航空兵的航程; 對於陸軍,遠征能力主要是指其跨越自然障礙
的空中機動能力,一是戰略空運(由大型運輸機實現戰略方向的整體大規模兵員、兵器的機
動);二是戰區的直接突擊能力,這主要是由成建制的武裝直升機部隊來完成。
很顯然,用這個標準來衡量,中國新型軍隊建設任重道遠。
第十一部分 4.中國需要空中騎兵軍團(3)
二、中國陸軍需要成建制、成系統的現代化空中突擊部隊
此次救災另一個讓所有人都深感痛楚的地方, 是直升機部隊的數量和質量都不夠。一些
國內媒體稱"中國還是一個直升機小國",隱伏在這句話後面的直接注釋是,我陸軍的現代化
程度還很低。
百餘架直升機相對於 10 萬平方公里的巨大地域和眾多需要救助、安置的人員來說,無
異於杯水車薪,但這已經是中國能夠集中的最大數量了。災區泥石流道路中斷,人員前進困
難,讓直升機作用顯得尤為突出。而由於直升機數量少,使大批乘火車和運輸機到達災區附
近機場的救援人員無法直接飛抵災區中心地帶, 不得不依靠雙腿進行艱苦卓絕的強行軍,這
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救援行動的及早展開。 這也是現代戰爭中我們無法避免的場景:以前我
們是用雙腿和敵人的汽車輪子賽跑, 未來我們還要用雙腿和敵人的雙翅賽跑。相比於美軍在
作戰中幾乎要多少直升機就有多少的情形,我們不能不心生焦急。而一架米-171 直升機在
後期救援行動中的失事,還暴露出現行直升機型號、性能單一的問題。顯然,在地形複雜、
氣象惡劣的川北地區執行任務, 需要裝備地形匹配裝置和能穿越雨霧的合成孔徑雷達的特種
直升機。
近 20 年來的現代局部戰爭已經明白地告訴我們,現代戰場上陸軍的核心和標誌性裝備
已不再是在地面爬行的坦克, 而是能在天上飛行的坦克——武裝直升機。 海灣戰爭中美軍共
調集各型飛機 4000 余架,其中直升機就有 1677 架。美國陸軍認為:"未來,能否利用地面
機動部隊上空最低一層的作戰空間,是戰鬥勝負的關鍵。作戰雙方誰失去'一樹之高'優勢,
誰就無法贏得陸戰的勝利。 美國陸軍又提出"把陸軍航空兵歸於一切戰略、
"在美軍的條令里,
戰役和戰術行動中,是贏得現代戰爭徹底勝利的決定性因素"。正是由於直升機的參戰,才
有了垂直登陸樣式的發展,才使傳統登陸戰攻擊方第一次比防守方占據主動。 軍隊的戰力主
要是由機動能力和火力體現, 其中機動能力又是第一位的。美國軍隊為什麼今天可以隨意進
行跨洲際作戰?那就是因為它的全球機動能力。 美軍依靠空海軍實現戰略機動, 由憑藉武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