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2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然是國土防禦"人民戰爭",不需要我們跨越高山、海洋和天空主動出擊,那我們的碉堡、機

  槍、坦克和大炮就夠了。我們早就擁有了直升機技術,但我們的直升機只是用來運送傷員,

  頂多就是戰場布雷。 美軍卻以直升機發展出一個低空突擊兵種——陸軍航空兵,讓它的陸軍

  離開地面! 直升機的製造技術並不比戰鬥機的製造技術複雜到哪裡去,我們兩彈一星都造出

  來了,殲-10、預警機都造出來了,難道造不出武裝直升機?但我們沒有美國人那樣的戰爭

  和戰役觀念。 美國讓它的陸軍飛起來,一是美國全球作戰的需求也是它極力避免傷亡的追求

  結果。它戰場大,所以它必須高機動;二是它不願意在陣地戰中消耗過多的生命,所以它想

  方設法讓它的陸軍避開能使其遭受慘重傷亡的叢林、山谷、泥沼和水田。而我們陸軍沒有這

  樣的想法, 只幾十年如一日地守株待兔般坐等陣地戰。大量的國防軍費被龐大無比的地面戰

  斗兵團吃掉,我們吃掉的正是陸軍的機械化。

  今天我們在喊跨越式發展, 主要是從陸軍的現狀出發的。其實從半機械化進入機械化是

  很容易的,用不著天天喊口號,揮刀割掉自己的尾巴就可以了。把那些沒有快速機動能力、

  打擊威力小的兵種裁汰、壓縮、合併,與部分機械化部隊一起改造成適應未來作戰的新兵種,

  把傳統陸軍這把沉重的大鐵錘,改造成新型陸軍輕便鋒利的飛刀。中國軍隊的威力將大增。

  陸軍在拖著全軍機械化的後腿, 陸軍快不起來,全軍都不可能快。所以,未來新型中國軍隊,

  首先要在新陸軍的設計和建設上,加大力度,讓這條大恐龍進化,插上翅膀變飛龍。在我們

  希望從陸軍的雙腿上解放海空軍的同時, 也希望陸軍從地面上把自己的雙腿解放出來。也許

  軍種使命所限,陸軍不一定追求超遠程攻擊能力,但按照"遠、高、快"的要求,進行新陸軍

  的設計,仍是方向性的要求。只有陸軍達到了這些指標,新型軍隊建設三軍合理編配、協調

  發展和一體化的問題,才會迎刃而解。

  第十一部分 6.中國需要空中騎兵軍團(5)

  四、下一步我軍應建立有中國特色的空中騎兵軍團

  中國軍隊整體上不具備美國和歐洲列強軍隊,在上世紀初就有的那種跨國際遠征能力,

  幾年前一個美國人曾經嘲笑地說中國軍隊的投送能力是在他們步兵能夠達到的地方。這是由

  中國軍隊的國土防禦戰略和中國的整體實力決定的。 歷史和現實是這樣的,未來是不是還要

  這樣?我們應該深思。今天的中國,就整體實力而言,已沒有被從地面大規模入侵的威脅。

  我們應該思考的問題是,如何因應 21 世紀世界戰爭的新形勢,把我軍改造成一支對國家發

  展有用的武裝力量,先整體、後局部地規劃各軍兵種的發展。我們現在的信息化口號過於籠

  統,信息化只是一個技術名詞,信息技術解決的是系統的效能,而不是方向問題。這如同只

  是說把自行車換成汽車,並沒有說往哪裡去。一場沒有方向的軍事變革,形同於一場沒有目

  的地的進軍。

  汶川救災再次證明,兵貴神速,速度遠比規模更重要。還在第一次海灣戰爭時,一位美

  國將軍就這樣說:在 24 小時內運來一個營,遠比 10 天后運來一個師更重要。未來戰爭再沒

  有大規模的地面決戰,即使不是在地形複雜的山嶽叢林作戰,飛行陸軍也是非常必要的。這

  次救災,事實上已經若隱若現地勾勒出了我軍未來飛行陸軍的基本輪廓: 由重型運輸機和直

  升機組成。前者完成戰略方向的地面集結,後者則從大型運輸機機降點接力,擔負前沿多點

  多路的小群突降,在各地面力量之間穿梭接引。在太空通信系統支持下的這種空中騎兵,行

  動迅速,定位準確,攻防應手,應該成為 21 世紀新型陸軍的靈魂。

  可以把 21 世紀軍隊現代化的本質直接理解為空中化和信息化。而用以支撐這一現代化

  的物質基礎,就是一個國家的航空工業和信息工業。中國總體的經濟和技術實力,目前不足

  以使我軍通過很快獲得大批航空裝備而徹底改觀, 但完全有能力支撐建立一定規模的空中騎

  兵軍團。短期內可以從合併、改組空降兵與陸軍航空兵開始,通過購買各類直升機,建立成

  體系的空中騎兵師、旅,然後擴大。長期而言,可以借鑑戰鬥機發展經驗,大量發展直升機

  產業。在關注直升機的同時,我們還應該把眼光放到如何開發下一代空中騎兵的載具上。直

  升機作為空中騎兵目前的戰馬是有效的, 但直升機價格高昂, 不能在地面馳騁的缺點也是明

  顯的。筆者認為下一代空中騎兵除集體裝備外還應該裝備單兵飛行器。 筆者在不少航空展會

  上看到過此類裝置, 深感隨著技術的不斷躍進,飛行單兵將不是夢想。 還應該裝備三棲汽車。

  荷蘭已經問世了一種飛行汽車,可以用 50 米的跑道,在 200 米高度飛行。中國也有人發明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