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0頁
衝破壞敵軍電力及各種電子系統,還有諸多的隱形巡航飛彈等。這些隱形飛機(武器)將在
2020 年前進入實戰部署。五角大樓將投入 1000 億美元,整個計劃分 4 個階段實施:第一階
段是需求論證階段,明確各類隱形戰機應該達到的具體技術標準及達到這種標準的可行性;
第二階段,在此基礎上開發出一種能夠通用的、模塊化的機身,可應用於多種飛機、執行多
種作戰任務, 這是計劃的關鍵階段, 需要 3-5 年的時間;第三階段, 將未來隱形運輸機 (M-X)
和隱形加油機(K-X)作為重點機種優先予以發展,使其能在陸海空三軍通用;第四階段,
在上述機種成功經驗的基礎上, 再逐步實現其他機種的隱形化。 《美國空軍 2020 年構想》 說:
"2020 年的空軍將是隱形空軍, 主要有 4 種平台, B-2 型,
即 通用戰鬥轟炸機 (F-35)
F-22A,
和無人駕駛戰鬥機, 這些平台的共同特徵是隱形。 在美國空軍 2020
"未來總是以今天為基礎。
年構想中的武器,美國今天實際上已經擁有,而且相當成熟。它的 4 種作戰平台中的前 3
種已經列裝,隱形無人駕駛戰鬥機如"捕食鳥"、"沉默之藍"也在試飛中。
美國空軍有著清晰的轉型目標: 把以平台為基礎的空中力量整合、轉變為以能力為基礎
的空天遠征力量——即新空軍。新空軍要成為美軍全部武裝力量中的主要力量,為此,要具
備六項具體作戰能力:全球機動、全球反應、全球打擊、本土安全、核反應、空間與 C4ISR。
前三項突出強調的都是"全球"。要求新美國空軍具有全球範圍內的快速集結、投送、打擊和
進攻能力,要能夠控制全球作戰空間,消滅敵人的作戰能力和意志;本土安全代表新空軍的
本土防禦能力;核反應代表新美國空軍的戰略威懾能力, 以此作為空天遠征部隊和美國常規
力量的保護傘;空間和 C4ISR 代表美國空軍的指揮控制能力。與這些"靈魂性"的內在指標相
一致,隱形成為新空軍的典型外在特徵。從某種意義上說,只有實現作戰平台的全面隱形,
才能更高效地展現六項作戰能力。現在看來,美國"黑計劃"的深遠意義正在於此。
第十部分 9.百年磨一"劍"(4)
(四)俄羅斯和蘇式軍事體系國家的"隱形"危機
對於俄羅斯和眾多蘇式軍事體系的國家來說,天空正在"崩塌"。
由於蘇聯在整體技術特別是在電子信息技術領域的落後, 20 世紀 70 年代末便已露出
自
落後跡象:1981 年,美國的第一種隱形飛機 F-117 開始定型飛行還停留在設計師的草圖上;
1999 年科索沃戰爭,更先進的 B-2 型也投入實戰,現在 F-22A 又橫空出世。而蘇聯的繼承
者俄羅斯的隱形戰機計劃進展緩慢,其前期的技術驗證機米格-144、S-37"金雕",只能算是
四代半戰機, 不僅與 F-22A 不在一個檔次上,就是與 F-35 也有不小的差距。
其計劃中的 T-60S
隱形戰略轟炸機,由於資金原因,幾乎陷入停滯。
2002 年 5 月,俄羅斯第五代戰鬥機研製計劃開始啟動。由著名的蘇霍伊設計局總牽頭,
另外兩個名聲同樣顯赫的米高揚設計局和雅科夫列夫設計局共同參與。 俄政府計劃在 9 年內
提供約 15 億美元的財政支持。通過對未來戰爭和美國隱形戰機的分析研究,俄有關各方提
出了與美國第五代戰機大同小異的技、戰指標:即必須滿足"4S"標準——超機動性(能完成
低速和大迎角的可控飛行)、隱身性(光學、紅外和雷達波段的低可探測性)、超音速巡航、超
視距空戰。蘇霍伊設計局現將其設計樣機暫定名為 S-54,設計草案已於 2003 年制定完成,
預計將於 2006 年進行第一次試飛。根據俄空軍要求,新型戰鬥機是一種介於現有米格-29
和蘇-27 之間的單發多用途戰鬥機。新型戰鬥機採用 AL-4lF 推力矢量發動機,最大起飛重
量 175 噸,機體 25%由碳纖維複合材料製成。S-54 採用鴨式邊條翼布局,隱身技術主要是
利用最先進的吸波塗層、等離子真空技術和納米技術,除此以外,還發明製造了可承受攝氏
400 度的持續高溫的鐵磁複合材料。 借鑑美式隱形戰機的設計理念, 它也採用武器內掛方式,
並對進氣口、座艙蓋以及雷達天線等部位進行了特殊處理,以達到良好的隱身效果。S-54
的機載電子設施大幅度改進,具有對空、對地、對海不同的工作模式,並具有地形跟蹤、回
避能力。它的對空雷達能在 100-150 千米範圍內發現目標,在 40 千米內精確測定威脅最大
的 8 個目標,並攻擊 4 個目標。它有 8 個武器外掛點,載彈量大於 6 噸。在空空格鬥方面,
它可以攜帶各類遠、中和近程空對空飛彈,執行各種距離的空中打擊任務,還可以打擊任何
高度上的空中預警機和戰略轟炸機。很顯然,這是一種類似於美國 F-35 的輕型多用途新戰
2020 年前進入實戰部署。五角大樓將投入 1000 億美元,整個計劃分 4 個階段實施:第一階
段是需求論證階段,明確各類隱形戰機應該達到的具體技術標準及達到這種標準的可行性;
第二階段,在此基礎上開發出一種能夠通用的、模塊化的機身,可應用於多種飛機、執行多
種作戰任務, 這是計劃的關鍵階段, 需要 3-5 年的時間;第三階段, 將未來隱形運輸機 (M-X)
和隱形加油機(K-X)作為重點機種優先予以發展,使其能在陸海空三軍通用;第四階段,
在上述機種成功經驗的基礎上, 再逐步實現其他機種的隱形化。 《美國空軍 2020 年構想》 說:
"2020 年的空軍將是隱形空軍, 主要有 4 種平台, B-2 型,
即 通用戰鬥轟炸機 (F-35)
F-22A,
和無人駕駛戰鬥機, 這些平台的共同特徵是隱形。 在美國空軍 2020
"未來總是以今天為基礎。
年構想中的武器,美國今天實際上已經擁有,而且相當成熟。它的 4 種作戰平台中的前 3
種已經列裝,隱形無人駕駛戰鬥機如"捕食鳥"、"沉默之藍"也在試飛中。
美國空軍有著清晰的轉型目標: 把以平台為基礎的空中力量整合、轉變為以能力為基礎
的空天遠征力量——即新空軍。新空軍要成為美軍全部武裝力量中的主要力量,為此,要具
備六項具體作戰能力:全球機動、全球反應、全球打擊、本土安全、核反應、空間與 C4ISR。
前三項突出強調的都是"全球"。要求新美國空軍具有全球範圍內的快速集結、投送、打擊和
進攻能力,要能夠控制全球作戰空間,消滅敵人的作戰能力和意志;本土安全代表新空軍的
本土防禦能力;核反應代表新美國空軍的戰略威懾能力, 以此作為空天遠征部隊和美國常規
力量的保護傘;空間和 C4ISR 代表美國空軍的指揮控制能力。與這些"靈魂性"的內在指標相
一致,隱形成為新空軍的典型外在特徵。從某種意義上說,只有實現作戰平台的全面隱形,
才能更高效地展現六項作戰能力。現在看來,美國"黑計劃"的深遠意義正在於此。
第十部分 9.百年磨一"劍"(4)
(四)俄羅斯和蘇式軍事體系國家的"隱形"危機
對於俄羅斯和眾多蘇式軍事體系的國家來說,天空正在"崩塌"。
由於蘇聯在整體技術特別是在電子信息技術領域的落後, 20 世紀 70 年代末便已露出
自
落後跡象:1981 年,美國的第一種隱形飛機 F-117 開始定型飛行還停留在設計師的草圖上;
1999 年科索沃戰爭,更先進的 B-2 型也投入實戰,現在 F-22A 又橫空出世。而蘇聯的繼承
者俄羅斯的隱形戰機計劃進展緩慢,其前期的技術驗證機米格-144、S-37"金雕",只能算是
四代半戰機, 不僅與 F-22A 不在一個檔次上,就是與 F-35 也有不小的差距。
其計劃中的 T-60S
隱形戰略轟炸機,由於資金原因,幾乎陷入停滯。
2002 年 5 月,俄羅斯第五代戰鬥機研製計劃開始啟動。由著名的蘇霍伊設計局總牽頭,
另外兩個名聲同樣顯赫的米高揚設計局和雅科夫列夫設計局共同參與。 俄政府計劃在 9 年內
提供約 15 億美元的財政支持。通過對未來戰爭和美國隱形戰機的分析研究,俄有關各方提
出了與美國第五代戰機大同小異的技、戰指標:即必須滿足"4S"標準——超機動性(能完成
低速和大迎角的可控飛行)、隱身性(光學、紅外和雷達波段的低可探測性)、超音速巡航、超
視距空戰。蘇霍伊設計局現將其設計樣機暫定名為 S-54,設計草案已於 2003 年制定完成,
預計將於 2006 年進行第一次試飛。根據俄空軍要求,新型戰鬥機是一種介於現有米格-29
和蘇-27 之間的單發多用途戰鬥機。新型戰鬥機採用 AL-4lF 推力矢量發動機,最大起飛重
量 175 噸,機體 25%由碳纖維複合材料製成。S-54 採用鴨式邊條翼布局,隱身技術主要是
利用最先進的吸波塗層、等離子真空技術和納米技術,除此以外,還發明製造了可承受攝氏
400 度的持續高溫的鐵磁複合材料。 借鑑美式隱形戰機的設計理念, 它也採用武器內掛方式,
並對進氣口、座艙蓋以及雷達天線等部位進行了特殊處理,以達到良好的隱身效果。S-54
的機載電子設施大幅度改進,具有對空、對地、對海不同的工作模式,並具有地形跟蹤、回
避能力。它的對空雷達能在 100-150 千米範圍內發現目標,在 40 千米內精確測定威脅最大
的 8 個目標,並攻擊 4 個目標。它有 8 個武器外掛點,載彈量大於 6 噸。在空空格鬥方面,
它可以攜帶各類遠、中和近程空對空飛彈,執行各種距離的空中打擊任務,還可以打擊任何
高度上的空中預警機和戰略轟炸機。很顯然,這是一種類似於美國 F-35 的輕型多用途新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