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轉變。"2004 夏季脈動"演習讓我們看到美國海軍在調頭。但演習之外的美國陸軍和空軍,

  也一樣在緊鑼密鼓地"轉型"中。

  第九部分 3.好戰的美國(3)

  美國陸軍正在大力削減傳統兵力,建設"目標部隊"。1992 年美國有 18 個陸軍師——在

  全球大國軍隊中這是最少的, 但到 2001 年只剩 9 個,真正滿員的只有 3 個。據資料, 2007

  到

  年最遲 2010 年,美軍將全部裁掉陸軍師,徹底抹掉傳統大規模地面戰爭留在美軍身上的最

  後一點痕跡。與此同時,其全部軍隊將依據戰略攻擊和戰略防禦的基本功能,重新組建。美

  國國防部在 2001 年 9 月 30 日公布的《四年防務審查報告》中,就明確提出了要建立"常設

  聯合特遣部隊"。在這一最後目標完成前,美國準備組建 17 支——已組建了 10 支——航空、

  航天遠征部隊, 並計劃組建一支由 48 架 F-22A 隱形戰鬥攻擊機和 12 架 B-2A 隱形遠程戰略

  轟炸機組成的"全球隱形特遣分隊",共同作為應付世界局部戰爭的主要打擊力量。

  美國空軍已經和正在做的,其實就是它的轉型目標:把以平台為基礎的空中力量整合、

  轉變為以能力為基礎的空天遠征力量——即新空軍。 新空軍要成為美軍全部武裝力量中的主

  要力量,為此,要具備六項具體作戰能力:全球機動、全球反應、全球打擊、本土安全、核

  反應、空間與 C4ISR。前三項突出強調的都是"全球"。要求新美國空軍具有全球範圍內的快

  速集結、投送、打擊和進攻能力,要能夠控制全球作戰空間,消滅敵人的作戰能力和意志。

  本土安全代表新空軍的本土防禦能力, 核反應代表新美國空軍的戰略威懾能力, 以此作為空

  天遠征部隊和美國常規力量的保護傘。空間和 C4ISR 代表美國空軍的指揮控制能力,已經

  無與倫比的美國空軍在與自己作戰。2005 年 12 月 15 日,F-22A 正式服役,在這隻"猛禽"

  的背後,不僅跟著已經投入實戰的 B-2 型、F-117 和即將服役的 F-35,還有一個完整的隱形

  空軍計劃:隱形運輸機好戰的美軍、加油機、隱形特種作戰飛機、隱形無人駕駛戰鬥機和隱

  形巡航飛彈。新空軍——其實就是隱形空軍,不僅要在整體上大幅度超越現空軍,同時更使

  世界上任何一個企圖追趕其發展的對手,感到氣餒。

  這隻"超級美國鷹"的翅膀永不停歇。2020 年後,新美國空軍還將著重發展 6 種長期的

  能力:全譜發現跟蹤; 全維指揮控制;靈活的效能控制;穩定的庇護所;快速空天反應能力;

  有效的空天控制能力。那時新美國空軍將成為無可爭議的"世界空軍",為那時基本成型的美

  國全球霸主地位"保駕護航"。

  美國空軍還有一個更加野心勃勃的"獵鷹"計劃在靜悄悄地推進中。 "獵鷹"計劃又稱"兵力

  應用及從美國本土發射"計劃。其核心內容是:使美軍具備能夠對全球任何地點進行快速打

  擊和兵力投送,並與此同時驗證低成本、靈活反應型的太空運輸能力。作為實現這一構想的

  物質基礎,美國正全力推進作戰工具進一步高速化。不久前,美軍實驗成功地超過了音速 8

  倍的飛機 X-43。按計劃,以 X-43 為基礎研製成的"高超音速巡航飛行器",可以從美國本土

  的普通軍用跑道上起飛,在 2 小時內打擊全球任何地方的目標。

  2003 年 4 月,伊拉克戰爭的硝煙還沒有散盡,美空軍參謀部便秘密進行了一項名為"遠

  程全球精確交戰"的研究。根據新的戰爭樣式,美空軍將打擊能力分為三類:全球瞬時打擊

  能力、戰區瞬時打擊能力和區域持久打擊能力。美空軍認為,具有實施全球瞬時打擊的能力

  將具有比伊拉克戰爭更強大的"震懾"效果。讓敵方清楚地知道美國"能夠在任何時間將在全

  球任何地方的高價值目標陷於險境或對其實施打擊",就可以阻止敵方行動。這種技術使打

  擊實施前不必進行戰區內集結, 從而提高了突然性,而這種突然性又可成為一種強大的威懾。

  在 X-43 試驗成功前不久的 2004 年 1 月 16 日,美國防部高級研究計劃局還公布了另一

  種新概念飛行器:"海象"——一種能攜載更多載荷的軟式飛艇。預計"海象"飛行器的起飛重

  量高達 500 噸以上,能夠在未經整修的地面起降,具有洲際飛行能力,能將作戰部隊及其裝

  備從駐防區運送至戰區, 以配合空軍的快速作戰或占領及維和任務。 美海軍陸戰隊也在研究

  一個類似的系統,名為"小型作戰單元空間傳輸和嵌入有人飛行器",交付日期為 2025 年,

  美海軍陸戰隊希望通過這種飛行器, 2 小時內將部隊部署到全球,

  在 而無須侵入沿途國家的

  領空。

  從拉姆斯菲爾德的"10-30-30"模式,到美國空軍的轉型和"獵鷹"計劃,美國國防部的"海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