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8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眾所周知——美國當然更知道,支撐美國國際霸權的是美國龐大的軍事力量。20 世紀

  80 年代以來 20 多年戰爭的空前勝利,檢驗了美軍自越戰以後軍隊的改革成果。但美軍並不

  滿足,原因在於那些對手相對於美國比較弱小,而美國真正視為心腹之患的潛在敵國,美國

  還沒有以軍事手段幹掉一個, 這使美軍總是不停地加高、加固自己早已高入雲端的軍事優勢。

  第九部分 2.好戰的美國(2)

  美軍目前已經處於不可動搖的獨步天下的超強地位, 表現在:美國軍事力量事實上享有

  整個世界公用空間的控制權——即控制著公海、大氣層空間和太空。用軍事術語說,就是擁

  有全球制海權、全球制空權及制太空權。這個全球性自然領域軍事制權的獲得,是蘇聯解體

  後美國收穫的最大的冷戰戰利品。此後,美國所做的一切——連續不斷的戰爭和軍事變革,

  都是在進一步強化這一權利。美國從 1917 年參加第一次世界大戰,經過第二次世界大戰到

  1991 年贏得冷戰的勝利,美國打敗了世界範圍內三個最大的對手——德國、日本和蘇聯,

  事實上登上了世界霸主的地位。 就像古代帝王登基之初都要加強自己的統治地位一樣, 美國

  現在所做的一切,都是在整肅異己,警惕和控制對"王位"構成潛在威脅的對手。在 2006 年

  2 月 3 日美國國防部公布的向國會提交的《四年防務評估報告》 (順便說一句,這個報告本

  身就是美國軍方向政府報告的全球形勢分析)中,美國完全以君臨天下的口氣,提到那些"

  走到戰略十字路口的國家"中國、俄羅斯、印度,戒備之意溢於言表。美國在前兩年完成全

  球軍事部署重點由歐洲向亞洲的轉變之後,此次報告又提出將把海軍力量中 60%的潛艇—

  —即 18 艘核潛艇調往太平洋,並將 11 艘航母中的 6 艘,也部署到太平洋。雖然俄羅斯軍事

  專家話中有話地說,美國海軍意在封鎖中國,但美國把準備在 2037 年部署的下一代戰略轟

  炸機提前 19 年於 2018 年部署,就不能說不是為了"關照"俄羅斯和印度了。

  美國現有四大軍種的作戰地域和作戰理論, 均以全球為出發點,前提就是美國已經握在

  手中的全球"制權"。今天即使最強大的對手,也只能和美國爭奪戰區的局部制權。由於制信

  息權的全面喪失,那些已經敗在美國手下的國家——利比亞、巴拿馬、格瑞那達、阿富汗、

  南聯盟和伊拉克,甚至連這一常規軍事能力也沒有。故美國於以上四大制權之外,事實是還

  掌握著超越物理空間的全球制心理權。

  保持對世界公用空間的控制權,是美國保障其目前全球政治主宰地位的軍事基礎,是美

  國自冷戰後推行超級霸權主義外交政策,朝向建立資訊時代全球帝國的關鍵性倚重資本。盡

  管美國現有的軍事優勢已經遙遙領先,儘管在相當長的時期這一優勢根本不會受到軍事第二

  梯隊俄羅斯、日本和一體化的歐洲——更不用說第三梯隊的中國的挑戰,美國還是以接近極

  限的努力,向著更遠更高更大的目標衝刺。

  2004 年 7 月,美國進行了"2004 夏季脈動"演習,在全球同時調動 7 艘航母,同時在全

  球五大洋演習, 最後齊集太平洋。 美國在這裡展現的就是它的太空和信息優勢保障下全球海

  空遮斷能力。但是美國國防部的解釋是:對美國海軍為適應軍事戰略調整而制定的《艦隊緊

  急反應計劃》進行的首次檢驗。伊拉克戰爭後,美國海軍反思認為,在戰爭中,其現有的部

  署體系反應比較慢,不能保證足夠的航母集群迅速到位,持續作戰的保障能力也是問題。這

  些問題對於伊拉克這樣一個沒有還手能力的國家尚不嚴重,如果是面對一個更強大的敵國,

  美國就將處於心有餘而力不足的境地。 美國希望它的海軍以更快的時間, 部署足夠或更多的

  力量。拉姆斯菲爾德不久前對五角大樓下達了向"10-30-30"模式軍事構想過渡的任務。這一

  構想的實質是:在美國政府作出在某個地區動用武力的政治決定之後,美軍要在 10 天內進

  入戰鬥準備,並且向預定地點進發。此後 30 天內,美軍應擊敗敵人,並使敵人在可預見的

  將來無法恢復有組織的反擊。而此後的 30 天內,美軍應當調整部署,並為到達全球的任何

  一個地區完成新的戰鬥任務作好準備。按照這一思路,美國正在著手將其全球基地小型化。

  目前美國在世界上的軍事基地共有 736 個, 軍事基地小型化將使這一數目增加許多倍, 依靠

  完善的太空預警、監視和全球網絡系統,美國將實現對世界更加精確和嚴密的控制。按照這

  一設想,美國一年之內,可以連續打贏五場戰爭。很顯然,高節奏的戰爭和勝利速度,必將

  要求美軍整體上"更快、更高、更強"。美國的四大軍種和整個軍事體系,都要圍繞這個戰略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