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頁
象"和美國海軍陸戰隊的"小型作戰單元空間傳輸和嵌入有人飛行器", 一個"2 小時"作戰模式
已呼之欲出。 讓我們再聯想一下此前美軍一直推進著的"黎明的野鴨"——主戰兵器隱形化計
劃和"2020 年空間系統與空間作戰"構想……所有這些計劃和構想的重疊實施,一旦完成—
—最遲將在 20 年後,不僅將徹底改變美國軍隊現行的理論和編制,也將完全顛覆世界關於
現代戰爭的基本設想。而世界的命運將在這時發生轉折性的變化。
一些素有雄心大志的國家未雨綢繆,在美國沖向世界軍事之巔的同時,也拽開了搶占未
來軍事制高點的大步。
第九部分 4.德國--新軍事變革的後來居上者
德國——新軍事變革的後來居上者——取消陸海空三軍體制的做法具有世界性的引導
意義
和美國的深謀遠慮一樣,歐洲各國也把軍事目光盯在未來戰爭的高端——信息戰和太空
戰上。
2004 年歐洲各主要國家軍費較上年都有增長:英國增長41%,達448億美元,以
提高網絡作戰能力(NEC)為中心,加大數位化通信系統和"天網"衛星系統的投入;法國
增長9%,達382億美元,積極推進指揮系統數位化與戰場數位化建設,年內發射首顆新
型偵察衛星和新型通信衛星,同時還兼顧戰略核力量建設。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德國。
2004 年,德國國防部公布了重塑國防力量的藍圖,計劃將軍隊總規模從 28 萬人縮編為
25 萬人,同時準備採用全新編制,取消陸海空三軍體制,統一組編成"快速反應部隊"、"穩
定部隊"和"支援部隊"三支部隊。"快速反應部隊"由 35 萬名官兵組成,將在全空間全領域執
行聯合軍事行動,迅速反應,快速制敵。"穩定部隊"由 7 萬人組成,將採用多種手段執行中
低強度的軍事行動,以最小的代價,戰勝現代軍事化程度不高的敵人。"支援部隊"由 145 萬
名官兵和大部分文職人員組成, 主要負責醫療救護、後勤保障和聯邦國防軍在國內的日常執
勤。
這是世界新軍事變革大潮中,軍制改革的首創。近代史上,德軍就曾經首創後來廣為世
界各國軍隊效法的總參謀部制。德軍的轉型,反映了世界新軍事變革中各國軍隊體制編制的
共同趨勢——即建立一體化聯合部隊。未來戰場是陸、海、空、天、信息等多維一體化,客
觀上要求軍隊必須有能力實施無縫隙的聯合作戰,現有遠程精確制導武器的大量湧現和應
用,為一體化新軍隊的誕生提供了現實的物質條件。
軍事哲學思維深厚的傳統, 使德國在近代總是走在世界軍事的前列。 人們也許不會忘記
閃電戰的發明。在大多數軍事理論家只是看到飛機和坦克的時候, 德國看到的是兩種機械力
量結合將迎來機械化戰爭時代。 美軍近年來的一系列戰爭實踐, 使德軍看到由於信息化作戰
指揮系統和遠程精確兵器, 使部隊的作戰能力和效率大大提高, 較少的部隊就可執行較多的
任務。德軍採用打破軍種界限的編制體制後,執行的軍事任務較原來有重大的拓展,而費用
卻有很大的下降。 2005 年到 2016 年可節省軍備採購費用 260 億歐元,
從 這無疑將使國防投
入與軍隊戰鬥力的成長,步入一個良性循環。
德軍的變革之舉,實際上是迎接信息化軍事時代黎明的新啼,總有一天會被 21 世紀的
軍事史記載為重大的標誌性事件。比起美國軍隊豪華的"建設與裝修",德國軍隊精緻而實用
的軍制"造型",對大多數國家來說,更具有仿效價值。
第九部分 5.俄羅斯:大刀闊斧取消大軍區制(…
俄羅斯:大刀闊斧取消大軍區制——蘇式軍事體系國家的開山鼻祖準備脫胎換骨
(一)揮舞"核大棒"逼退北約和美軍的現實威脅
2004 年 11 月 17 日,俄羅斯總統普京在俄軍隊首腦會議上稱,俄羅斯最新型核飛彈即
將問世, 幾年內將裝備軍隊, 而"這些研究成果是其他核大國所沒有的,今後幾年也不會有"。
西方說北極熊"又一次露出了核牙齒"。
《洛杉磯時報》認為,隨著冷戰結束,莫斯科方面已經無法在常規武器領域同美軍抗衡。
這種尷尬場面迫使俄羅斯不得不重新祭起核武器,以便確保其在歐洲和亞洲的利益不受侵
犯。當年冷戰的對手,今天依然心照不宣地明爭暗鬥,而沒有硝煙的戰爭比任何有硝煙的戰
爭都激烈得多。北約在收編了波羅的海三國之後,接著必然是獨立國協國家。美已在中亞幾國
駐軍,並在喬治亞"得手",接著就是烏克蘭。無論此次烏克蘭總統選舉誰上誰下,這一迅
猛攻勢都是俄羅斯無法阻止的。 俄羅斯事實上處在了美國及其盟友的包圍和不動聲色的進攻
已呼之欲出。 讓我們再聯想一下此前美軍一直推進著的"黎明的野鴨"——主戰兵器隱形化計
劃和"2020 年空間系統與空間作戰"構想……所有這些計劃和構想的重疊實施,一旦完成—
—最遲將在 20 年後,不僅將徹底改變美國軍隊現行的理論和編制,也將完全顛覆世界關於
現代戰爭的基本設想。而世界的命運將在這時發生轉折性的變化。
一些素有雄心大志的國家未雨綢繆,在美國沖向世界軍事之巔的同時,也拽開了搶占未
來軍事制高點的大步。
第九部分 4.德國--新軍事變革的後來居上者
德國——新軍事變革的後來居上者——取消陸海空三軍體制的做法具有世界性的引導
意義
和美國的深謀遠慮一樣,歐洲各國也把軍事目光盯在未來戰爭的高端——信息戰和太空
戰上。
2004 年歐洲各主要國家軍費較上年都有增長:英國增長41%,達448億美元,以
提高網絡作戰能力(NEC)為中心,加大數位化通信系統和"天網"衛星系統的投入;法國
增長9%,達382億美元,積極推進指揮系統數位化與戰場數位化建設,年內發射首顆新
型偵察衛星和新型通信衛星,同時還兼顧戰略核力量建設。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德國。
2004 年,德國國防部公布了重塑國防力量的藍圖,計劃將軍隊總規模從 28 萬人縮編為
25 萬人,同時準備採用全新編制,取消陸海空三軍體制,統一組編成"快速反應部隊"、"穩
定部隊"和"支援部隊"三支部隊。"快速反應部隊"由 35 萬名官兵組成,將在全空間全領域執
行聯合軍事行動,迅速反應,快速制敵。"穩定部隊"由 7 萬人組成,將採用多種手段執行中
低強度的軍事行動,以最小的代價,戰勝現代軍事化程度不高的敵人。"支援部隊"由 145 萬
名官兵和大部分文職人員組成, 主要負責醫療救護、後勤保障和聯邦國防軍在國內的日常執
勤。
這是世界新軍事變革大潮中,軍制改革的首創。近代史上,德軍就曾經首創後來廣為世
界各國軍隊效法的總參謀部制。德軍的轉型,反映了世界新軍事變革中各國軍隊體制編制的
共同趨勢——即建立一體化聯合部隊。未來戰場是陸、海、空、天、信息等多維一體化,客
觀上要求軍隊必須有能力實施無縫隙的聯合作戰,現有遠程精確制導武器的大量湧現和應
用,為一體化新軍隊的誕生提供了現實的物質條件。
軍事哲學思維深厚的傳統, 使德國在近代總是走在世界軍事的前列。 人們也許不會忘記
閃電戰的發明。在大多數軍事理論家只是看到飛機和坦克的時候, 德國看到的是兩種機械力
量結合將迎來機械化戰爭時代。 美軍近年來的一系列戰爭實踐, 使德軍看到由於信息化作戰
指揮系統和遠程精確兵器, 使部隊的作戰能力和效率大大提高, 較少的部隊就可執行較多的
任務。德軍採用打破軍種界限的編制體制後,執行的軍事任務較原來有重大的拓展,而費用
卻有很大的下降。 2005 年到 2016 年可節省軍備採購費用 260 億歐元,
從 這無疑將使國防投
入與軍隊戰鬥力的成長,步入一個良性循環。
德軍的變革之舉,實際上是迎接信息化軍事時代黎明的新啼,總有一天會被 21 世紀的
軍事史記載為重大的標誌性事件。比起美國軍隊豪華的"建設與裝修",德國軍隊精緻而實用
的軍制"造型",對大多數國家來說,更具有仿效價值。
第九部分 5.俄羅斯:大刀闊斧取消大軍區制(…
俄羅斯:大刀闊斧取消大軍區制——蘇式軍事體系國家的開山鼻祖準備脫胎換骨
(一)揮舞"核大棒"逼退北約和美軍的現實威脅
2004 年 11 月 17 日,俄羅斯總統普京在俄軍隊首腦會議上稱,俄羅斯最新型核飛彈即
將問世, 幾年內將裝備軍隊, 而"這些研究成果是其他核大國所沒有的,今後幾年也不會有"。
西方說北極熊"又一次露出了核牙齒"。
《洛杉磯時報》認為,隨著冷戰結束,莫斯科方面已經無法在常規武器領域同美軍抗衡。
這種尷尬場面迫使俄羅斯不得不重新祭起核武器,以便確保其在歐洲和亞洲的利益不受侵
犯。當年冷戰的對手,今天依然心照不宣地明爭暗鬥,而沒有硝煙的戰爭比任何有硝煙的戰
爭都激烈得多。北約在收編了波羅的海三國之後,接著必然是獨立國協國家。美已在中亞幾國
駐軍,並在喬治亞"得手",接著就是烏克蘭。無論此次烏克蘭總統選舉誰上誰下,這一迅
猛攻勢都是俄羅斯無法阻止的。 俄羅斯事實上處在了美國及其盟友的包圍和不動聲色的進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