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9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對於海上水面艦艇封鎖,以台海軍為主。台海軍傾其全部,主力 24 艘驅逐艦,9 艘護

  衛艦(其中有 6 艘"諾克斯"級飛彈護衛艦) 艘"佩里"級飛彈護衛艦、9 艘護航炮艦、2-4

  、2

  艘潛艇、2 艘大型飛彈快艇及 53 艘 FAB 型飛彈快艇。艦載武器主要是"雄風"系列艦對艦導

  彈,以及魚雷和艦炮。"雄風"艦對艦飛彈一般在距目標 9-12 海里處發射,無干擾情況下命

  中率可達 90%以上。台空軍的所有作戰飛機均可用於對水面艦艇的攻擊。攻擊目標的範圍

  可達 925 公里。有地面指揮引導的最佳攻擊範圍為 210 公里。使用的彈藥主要有"小鬥犬"、

  "小牛"空對地飛彈,機載火箭,500-1000 磅炸彈、汽油彈和機炮。陸軍反水面艦艇作戰的主

  力是 700 余門 155 毫米以上大口徑火炮,海軍是百餘枚岸基"雄風"飛彈。其中火炮可控制島

  岸周邊約 15 公里海域;飛彈可控制距其發射陣地 40-100 公里的區域。

  對於空中封鎖,台空軍將成為反封鎖主力。台灣戰鬥機的作戰半徑達 900 公里,這個距

  離也可成為反封鎖作戰的距離。空軍以制空作戰和空襲作戰為主;海軍和陸軍主要以防空火

  力予以支持和配合。

  反潛艇封鎖,由海、空軍聯合進行。海軍除傾其全部水面艦艇主力以外,還將 2-4 艘潛

  艇、20 余架反潛直升機也將全力投入。空軍主要投入 30 余架反潛巡邏機,每架裝備 8 枚反

  潛魚雷、6 枚火箭、2 枚深水炸彈,作戰半徑可達 700 公里。

  第八部分 13."重頭戲":反封鎖抗登陸(…

  反水雷封鎖主要是海軍的事,由 14 艘掃雷艦和 11 艘掃雷艇及其他部分艦種配合進行。

  反封鎖戰役主要由疏散機動、制空、掃雷、反潛、反制及"屏衛"護航等作戰行動組成。

  當敵在當面沿海集結海、空軍部隊,並宣布對台實施封鎖後,台海、空軍部隊即按計劃實施

  疏散。當反封鎖作戰真正開始時,空軍作戰的重點是爭奪台灣海峽和南北主航道上空的制空

  權,抗擊敵對台灣主要軍事目標的空中突襲,打擊敵空中封鎖兵力,阻止敵從空中對港口和

  重要海運航線實施布雷。台空軍將和地面防空力量構成 4 道對空防線,配合完成反封鎖作戰。

  海軍以確保台灣周圍 50 海里制海權為重點,特別注重對潛艇作戰。台灣海峽不僅水淺,而

  且潮水流速快,不利於潛艇潛伏。但台灣本島南北兩端和東部海域不僅水深,而且面積廣,

  這有利於潛艇活動。海、空軍在執行護航或巡弋活動時,一旦發現潛艇,將立即展開攻擊,

  同時申請各種海空力量支援。根據台灣以前的演習,一般以一艘驅逐艦、2-3 艘護衛艦和 2

  架反潛巡邏機共同對付一艘敵人的潛艇。

  海軍在掌握局部制海權後,將在空軍的配合下,以小規模兵力展開"反製作戰"。除進行

  火力攻擊外,並在敵沿海主要港口及航道布雷,阻止或遲滯其作戰艦艇向台灣海區運動。空

  軍則讓夜間超低空小編隊,對大陸沿岸的機場、雷達、電子設施進行攻擊。陸軍採取與海、

  空軍相呼應的形式,準備進行從金門、馬祖等"外島"派遣特務和進行炮擊等擾亂作戰。

  台灣將東部和南北兩端作為突破封鎖的重點,因為這些地方相對較遠,對方海上兵力難

  以得到其空中力量的掩護。而台灣軍隊依靠本島,卻可以大量消耗對方的封鎖力量。待戰役

  後期,即可以將作戰飛機和戰艦掩護商船和運輸機進出台灣,從而使對方的封鎖歸於失敗。

  台灣軍方一邊在進行反封鎖演習, 一邊也在作對方大規模登陸上岸的最壞打算, 這隻要

  從台軍在灘頭岸邊設立的障礙物種類之多, 就可看出其內心的恐懼與重視。 除了各種遠、 中、

  近程,大、中、小口徑的火器以外,還有水雷、地雷、成功雷(用鐵鏈固定在水泥墩上的一

  種近岸爆炸物,內裝 TNT100 公斤和大量汽油混凝土,殺傷半徑 30-50 米)

  、500 磅燃雷、軌

  條砦和三角錐(反坦克用) 、阻絕壕、鋼柵、鋼刺蝟、胡桃夾、防步兵阻絕牆、人造陡壁、

  海蠣石、鐵絲網、鐵鹿砦、鐵釘樁、櫃馬、玻璃刀山、油池火海、陷阱等等。還種植天然障

  礙性植物劍麻、台麻、瓊麻等。關於台、澎、金、馬島內,已基本形成了以坑道為核心,永

  備工事為主體,野戰工事為輔助,掩蓋和野戰交通壕相連接的工程體系;達到了"工事地下

  化,駐地戰場化,戰場堡壘化"的程度。地面地下結合、堡群與單堡雙堡結合、明堡與暗堡

  結合、前沿與縱深結合、天然與人工改造結合、工事與障礙結合。整座島嶼皆成要塞。

  1996 年李登輝提出"兩國論"後,大陸以前所未有的大規模演習表明了對於台獨主張決

  不放任的態度。此後,心懷鬼胎的台灣領導人仿佛感到"大限將至",不斷舉行各種演習,一

  是為自己壯膽,二是安撫惶惶不安的民心。1997 年至今,台軍相繼組織了代號為"萬安"演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