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頁
這一年的秋天,匈奴單于對居於西翼的渾邪王屢次為霍去病統率的漢軍擊破,損失人眾數萬而深感憤怒,於是召見渾邪王,將予處死。渾邪王與休屠王等密謀投降漢王朝,派人到邊境向漢王朝傳遞這一消息。李息得渾邪王使,立即馳傳上報漢武帝。漢武帝擔心匈奴人以詐降方式襲擊邊郡,命令霍去病率兵防備。驃騎將軍渡過河,與渾邪王部眾相望。渾邪王部下軍士裨將看到漢軍,許多人又心中猶豫,不願投降,多有逃亡者。驃騎將軍親自馳馬進入渾邪王陣地與其相見,斬殺軍中要逃亡的將士8千人,又下令讓渾邪王乘坐高等級的郵驛傳車,以最快速度前往漢武帝駐地,自己指揮渾邪王部眾渡河,一舉收降匈奴軍士數萬(號稱10萬)。霍去病再次受到嘉獎。
元狩四年(前119)春,漢武帝命令大將軍衛青和驃騎將軍霍去病各率領5萬騎兵,步兵及轉運軍需者數十萬出擊。而敢於力戰深入的勇敢之士都統屬於霍去病。驃騎將軍的部隊起始計劃出定襄,正當單于主力。得到情報說單于時在東部,於是又改變了計劃,令驃騎將軍部出代郡,令大將軍部出定襄。
驃騎將軍霍去病率騎兵5萬,車列輜重的數量規模和大將軍部隊相等。大軍出代郡、右北平千餘里,對方是匈奴左翼部隊,所斬捕敵軍的戰功超過了大將軍衛青的部隊。又封狼居胥山,禪於姑衍,登臨翰海。凱旋後,再次得到漢武帝的獎賞。
此戰之後,大將軍衛青和驃騎將軍霍去病均為大司馬。霍去病的秩祿,也已經與衛青相等。此後,衛青的權勢開始逐漸下降,而霍去病的地位則日益上升。衛青門下的追隨者多轉而奉事霍去病。
霍去病為人,性格深沉,不好言談,而胸有膽氣。漢武帝曾經教他學習孫吳兵法,他說:“顧方略何如耳,不至學古兵法。”和據說“長安甲第雲浮”的大將軍衛青不同,漢武帝為他修建宅第,讓他去看,他卻回答:“匈奴未滅,無以家為也!”於是更受到天子愛重。
不過,霍去病因為少年得志,沒有經歷過下層生活,在軍中不能對普通士兵誠心體恤。出征時,漢武帝專門令宮中服務部門為他準備的特殊飲食,竟然有十多輛車之多。還軍時,車上往往剩餘好米好肉,而軍中普通士卒面有飢色。在塞外時,戰士缺乏糧食,難以自給,霍去病卻在軍營中玩“蹴鞠”的遊戲。
驃騎將軍霍去病在元狩六年(前117)因病去世,終年不足30歲。漢武帝深切哀悼他的離去,下令調發屬國鐵甲部隊,自長安至茂陵,列陣送葬。霍去病墓上封土取像祁連山,作為對這位英勇善戰的青年將軍顯赫軍功的紀念。
霍去病墓前有一組石刻作品,充分利用石材原貌,鑿痕簡略,然而卻以古樸的匠工,表現出“閎放”、“雄大”的風格。當你站在仿像祁連山的墓冢前,面對“馬踏匈奴”這樣的石雕傑作,自然會被凝聚在這厚土堅石中的那種精神所深深感動。霍去病墓上風格雄渾樸重的石刻,是當時漢王朝軍人風格的寫照,也是當時漢民族的時代精神的寫照。其古樸的風格,在後世的石雕作品中已經很難看到了。
南朝梁武帝時代有一位著名的武將,名叫曹景宗。因為作戰奮勇,功勳累累。有一次又打了勝仗,凱旋迴京,梁武帝在華光殿設宴歡迎。百官宴飲間玩“連句”的遊戲。曹景宗未能盡興,請求賦詩。梁武帝說,你技能甚多,人才英拔,何必要搶著作詩呢?曹景宗已經醉酒,堅持乞求作詩,於是得到准許。可是韻已經被先作者用完,只剩下“競”和“病”兩個字。而曹景宗鎮定操筆,很快就寫完了。其詞曰:“去時兒女悲,歸來笳鼓競。借問行路人,何如霍去病。”梁武帝讚嘆不已,朝廷中的文士都大為驚異。這位曹景宗的爵位於是上升到“公”一級,又拜為領軍將軍。《南史》中記錄的這個故事告訴我們,西漢青年將軍霍去病的英名怎樣深入人心,得以千古傳誦。
“巫蠱之禍”作為發生於漢武帝統治晚期的一場劇烈的動亂,使漢帝國陷入嚴重的政治危機,也形成了深刻的社會震動,在中國古代政治史上演出了驚心動魄的一幕。
漢武帝的神仙迷信和長生追求
秦始皇和漢武帝都有沿海巡行的壯舉,表露出一種特殊的海戀情結。秦皇漢武滿懷熱望,頻繁奔赴東方海濱的主要動機,其實是嚮往神仙,追求不死。
司馬遷在《史記·封禪書》中記錄了漢武帝出巡海上的經歷。第一次東巡前往海濱,是在元封元年(前110),漢武帝東巡海上,行禮祠“八神”。當時齊人上疏言神怪奇方者以萬數,然而沒有一個得到驗證。於是竟然“乃益發船,令言海中神山者數千人求蓬萊神人”,大舉組織出航,派出數千名宣傳蓬萊神山的方士海上求仙。這一年,漢武帝在於泰山行封禪之禮之後,又再次東行海上。因為封泰山時沒有遭遇風雨之災,方士們再次宣傳蓬萊諸神若將可得,於是漢武帝再次東至海上遠望,希望得見蓬萊神仙。第二年,也就是元封二年(前109)春天,公孫卿自稱在東萊山看到神人,神人竟然還說希望見到天子。漢武帝於是拜公孫卿為中大夫,又來到東萊,宿留數日,然而一無所見。漢武帝再次派遣數以千計的方士求神怪采芝藥。元封五年(前106),漢武帝又出行來到海濱。漢武帝再一次東巡海上,是在太初元年(前104)。他東至海上,考察入海及方士求神者,沒有得見神仙的實證,然而依然派遣更多的方士繼續尋求。他又親自行臨渤海,要望祀蓬萊神山。太初三年(前102),漢武帝又有海上之行:“東巡海上,考神仙之屬,未有驗者。”這句話,可以看作漢武帝東至海濱的出巡實踐的總結。他一次次來到海邊,期望找到求仙之路,然而方士們傳播的神話,始終沒有得到應驗。
元狩四年(前119)春,漢武帝命令大將軍衛青和驃騎將軍霍去病各率領5萬騎兵,步兵及轉運軍需者數十萬出擊。而敢於力戰深入的勇敢之士都統屬於霍去病。驃騎將軍的部隊起始計劃出定襄,正當單于主力。得到情報說單于時在東部,於是又改變了計劃,令驃騎將軍部出代郡,令大將軍部出定襄。
驃騎將軍霍去病率騎兵5萬,車列輜重的數量規模和大將軍部隊相等。大軍出代郡、右北平千餘里,對方是匈奴左翼部隊,所斬捕敵軍的戰功超過了大將軍衛青的部隊。又封狼居胥山,禪於姑衍,登臨翰海。凱旋後,再次得到漢武帝的獎賞。
此戰之後,大將軍衛青和驃騎將軍霍去病均為大司馬。霍去病的秩祿,也已經與衛青相等。此後,衛青的權勢開始逐漸下降,而霍去病的地位則日益上升。衛青門下的追隨者多轉而奉事霍去病。
霍去病為人,性格深沉,不好言談,而胸有膽氣。漢武帝曾經教他學習孫吳兵法,他說:“顧方略何如耳,不至學古兵法。”和據說“長安甲第雲浮”的大將軍衛青不同,漢武帝為他修建宅第,讓他去看,他卻回答:“匈奴未滅,無以家為也!”於是更受到天子愛重。
不過,霍去病因為少年得志,沒有經歷過下層生活,在軍中不能對普通士兵誠心體恤。出征時,漢武帝專門令宮中服務部門為他準備的特殊飲食,竟然有十多輛車之多。還軍時,車上往往剩餘好米好肉,而軍中普通士卒面有飢色。在塞外時,戰士缺乏糧食,難以自給,霍去病卻在軍營中玩“蹴鞠”的遊戲。
驃騎將軍霍去病在元狩六年(前117)因病去世,終年不足30歲。漢武帝深切哀悼他的離去,下令調發屬國鐵甲部隊,自長安至茂陵,列陣送葬。霍去病墓上封土取像祁連山,作為對這位英勇善戰的青年將軍顯赫軍功的紀念。
霍去病墓前有一組石刻作品,充分利用石材原貌,鑿痕簡略,然而卻以古樸的匠工,表現出“閎放”、“雄大”的風格。當你站在仿像祁連山的墓冢前,面對“馬踏匈奴”這樣的石雕傑作,自然會被凝聚在這厚土堅石中的那種精神所深深感動。霍去病墓上風格雄渾樸重的石刻,是當時漢王朝軍人風格的寫照,也是當時漢民族的時代精神的寫照。其古樸的風格,在後世的石雕作品中已經很難看到了。
南朝梁武帝時代有一位著名的武將,名叫曹景宗。因為作戰奮勇,功勳累累。有一次又打了勝仗,凱旋迴京,梁武帝在華光殿設宴歡迎。百官宴飲間玩“連句”的遊戲。曹景宗未能盡興,請求賦詩。梁武帝說,你技能甚多,人才英拔,何必要搶著作詩呢?曹景宗已經醉酒,堅持乞求作詩,於是得到准許。可是韻已經被先作者用完,只剩下“競”和“病”兩個字。而曹景宗鎮定操筆,很快就寫完了。其詞曰:“去時兒女悲,歸來笳鼓競。借問行路人,何如霍去病。”梁武帝讚嘆不已,朝廷中的文士都大為驚異。這位曹景宗的爵位於是上升到“公”一級,又拜為領軍將軍。《南史》中記錄的這個故事告訴我們,西漢青年將軍霍去病的英名怎樣深入人心,得以千古傳誦。
“巫蠱之禍”作為發生於漢武帝統治晚期的一場劇烈的動亂,使漢帝國陷入嚴重的政治危機,也形成了深刻的社會震動,在中國古代政治史上演出了驚心動魄的一幕。
漢武帝的神仙迷信和長生追求
秦始皇和漢武帝都有沿海巡行的壯舉,表露出一種特殊的海戀情結。秦皇漢武滿懷熱望,頻繁奔赴東方海濱的主要動機,其實是嚮往神仙,追求不死。
司馬遷在《史記·封禪書》中記錄了漢武帝出巡海上的經歷。第一次東巡前往海濱,是在元封元年(前110),漢武帝東巡海上,行禮祠“八神”。當時齊人上疏言神怪奇方者以萬數,然而沒有一個得到驗證。於是竟然“乃益發船,令言海中神山者數千人求蓬萊神人”,大舉組織出航,派出數千名宣傳蓬萊神山的方士海上求仙。這一年,漢武帝在於泰山行封禪之禮之後,又再次東行海上。因為封泰山時沒有遭遇風雨之災,方士們再次宣傳蓬萊諸神若將可得,於是漢武帝再次東至海上遠望,希望得見蓬萊神仙。第二年,也就是元封二年(前109)春天,公孫卿自稱在東萊山看到神人,神人竟然還說希望見到天子。漢武帝於是拜公孫卿為中大夫,又來到東萊,宿留數日,然而一無所見。漢武帝再次派遣數以千計的方士求神怪采芝藥。元封五年(前106),漢武帝又出行來到海濱。漢武帝再一次東巡海上,是在太初元年(前104)。他東至海上,考察入海及方士求神者,沒有得見神仙的實證,然而依然派遣更多的方士繼續尋求。他又親自行臨渤海,要望祀蓬萊神山。太初三年(前102),漢武帝又有海上之行:“東巡海上,考神仙之屬,未有驗者。”這句話,可以看作漢武帝東至海濱的出巡實踐的總結。他一次次來到海邊,期望找到求仙之路,然而方士們傳播的神話,始終沒有得到應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