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 * *

  [1] Balkan, N., The Politics of Permanent Crisis: Class, Ideology and State in Turkey, New York 2002, p.5.

  [2] 彭樹智主編:《中東史》,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第31頁。

  第十二章 凱末爾主義的理論與實踐

  一、從奧斯曼帝國的意識形態到凱末爾時代的民族主義 坦澤馬特時代,奧斯曼帝國的官方意識形態是奧斯曼主義(Ottomanism)。奧斯曼主義強調蘇丹的統治地位與奧斯曼帝國境內不同民族和宗教群體的政治一致性,即奧斯曼帝國的所有臣民不論宗教和語言的差異而皆須忠實於伊斯坦堡的蘇丹和共同捍衛奧斯曼帝國的領土。奧斯曼主義形成於19世紀中葉奧斯曼帝國的社會環境,伊斯坦堡的蘇丹對於奧斯曼帝國境內諸多民族的絕對統治構成奧斯曼主義的政治基礎。

  19世紀後期,隨著巴爾幹地區及北非領土的不斷喪失,奧斯曼帝國的亞洲色彩和伊斯蘭教色彩逐漸加強。阿卜杜勒-哈米德二世採用哈里發的稱謂,由保守的歐萊瑪和蘇非派教團舍赫所倡導的伊斯蘭政治理論在奧斯曼帝國的影響日漸擴大,奧斯曼主義逐漸讓位於泛伊斯蘭主義。泛伊斯蘭主義(Pan-Islamism)強調包括突厥人、阿拉伯人、波斯人、庫德人、阿富汗人和印度穆斯林在內的伊斯蘭教諸民族的共同利益,試圖重建溫麥和強調伊斯蘭教的廣泛實踐,抵禦西方基督教國家的威脅。泛伊斯蘭主義的思想根源於19世紀後期西方列強對於伊斯蘭世界的侵略和瓜分,體現了穆斯林反抗西方侵略的思想情感,爭取民族獨立的政治鬥爭表現為反抗基督徒和異教統治的歷史形式。著名的伊斯蘭現代主義者賈邁勒丁·阿富汗尼(Jamal ad-Din al-Afghani,1838—1897年)可謂泛伊斯蘭主義的傑出思想家,奧斯曼帝國蘇丹阿卜杜勒-哈米德二世則是泛伊斯蘭主義運動的積極推動者。諸多伊斯蘭教國家相繼淪為西方列強殖民地的社會現實,促使分布在不同地區的穆斯林將爭取獨立和振興伊斯蘭世界的希望寄託於伊斯坦堡的蘇丹,是為泛伊斯蘭主義興起的政治基礎。

  賈邁勒丁·阿富汗尼

  20世紀初,隨著奧斯曼帝國的崩潰,泛伊斯蘭主義逐漸退出歷史舞台。繼奧斯曼主義和泛伊斯蘭主義之後的大土耳其主義(Pan-Turkism)興起於19世紀末和20世紀初,其核心思想是主張突厥人的廣泛政治聯合以及土耳其人的特權地位。青年土耳其黨執政期間,曾經將大土耳其主義奉為官方意識形態,強制推行土耳其化的政策,否認奧斯曼帝國境內非土耳其人各民族的自治權,實行高壓的民族政策。

  奧斯曼主義、泛伊斯蘭主義和大土耳其主義形成於奧斯曼帝國的政治框架之內,伊斯坦堡的蘇丹對於奧斯曼帝國境內諸多民族的統治構成奧斯曼主義、泛伊斯蘭主義和大土耳其主義賴以存在的前提條件。19世紀末和20世紀初,包括希臘人、塞爾維亞人、保加利亞人和亞美尼亞人在內的非穆斯林以及信仰伊斯蘭教的阿爾巴尼亞人和阿拉伯人相繼走上爭取民族獨立解放的道路,奧斯曼帝國的崩潰成為不可抗拒的歷史潮流,奧斯曼主義、泛伊斯蘭主義和大土耳其主義隨之相繼銷聲匿跡。

  繼奧斯曼主義、泛伊斯蘭主義和大土耳其主義衰落之後,具有現代民族國家色彩的土耳其民族主義逐漸萌生,操土耳其語和信仰伊斯蘭教成為所謂土耳其民族的特定標誌,安納托利亞則被視作土耳其民族的祖國和家園。奧斯曼帝國壽終正寢之際尖銳激烈的民族矛盾,塑造了土耳其民族主義的政治思想。新興的土耳其共和國誕生於奧斯曼帝國的廢墟之上;傳統疆域的喪失和人口構成的改變,提供了奧斯曼主義演變為土耳其民族主義的客觀物質基礎。1927年,土耳其血統的穆斯林構成土耳其共和國總人口的97.3%,是為土耳其民族主義的歷史根源和土耳其共和國的民族基礎。凱末爾主義的政治實踐,可謂土耳其民族主義思想的邏輯延伸。

  在凱末爾時代的土耳其共和國,土耳其民族被視為具有共同的語言、政治疆域、文化傳統和意識形態的社會共同體,明顯區別於奧斯曼帝國時代的米勒特即宗教共同體。凱末爾宣傳的民族主義,強調世俗的民族忠誠取代傳統意義上與溫麥及哈里發制度相聯繫的宗教忠誠,進而包含現代民族國家的政治理論。凱末爾的民族主義思想,其實質在於放棄傳統的奧斯曼主義、泛伊斯蘭主義和大土耳其主義,強調土耳其民族主義,強調土耳其共和國的單一民族性,強調土耳其民族與土耳其共和國的一致性,旨在強化新興的土耳其共和國的社會凝聚力與政治向心力。“民族主義的構想和實行,首先著眼於與民族國家的建立和鞏固緊密相關的政治目的”。[1]凱末爾於1921年聲明,自己是“在為土耳其人民進行奮鬥,不是為超出民族邊疆以外的不論根據宗教或種族來規定的任何更加模糊、更加廣泛的實體進行戰鬥”。凱末爾宣稱,“土耳其大國民議會政府做出一項堅定的、積極的、具體的政策,而這樣做的目的正是為了保全生命和獨立……在規定的民族疆界之內”。[2]

  土耳其語言學會成立於1926年,強調土耳其語是人類最悠久的語言和諸多其他語言的歷史源頭,著力推廣土耳其語,消除阿拉伯語、波斯語的傳統影響。阿拉伯語是伊斯蘭教的宗教語言,阿拉伯字母以及阿拉伯化的波斯字母在奧斯曼帝國時代曾經是土耳其文的書寫形式。1928年11月,土耳其政府宣布採用拉丁字母,取代阿拉伯字母和波斯字母,作為土耳其文的書寫形式。1929年,土耳其政府禁止所有出版物使用阿拉伯字母和波斯字母,新的拉丁字母成為強制推行的法定字母。土耳其字母的拉丁化,標誌著新興的土耳其共和國與奧斯曼帝國文化傳統的決裂,構成至關重要的西化舉措。土耳其字母拉丁化的強制實施,則是凱末爾時代極權政治的體現和標誌。




章節目錄